莫水英
摘 要:對賀州市油茶產業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根據低產低效林較多、良種種植率低、栽培技術落后、經營管理粗放、資金投入不足、加工技術落后、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等現狀,提出了相關對策和措施,以期促進賀州市油茶產業的發展,鞏固脫貧成果。
關鍵詞:
油茶;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15063
引言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全世界有196個種,共分4個亞屬,19個組,其中90%分布在我國。油茶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歷史。油茶混身是寶,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一次種植多年收益。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耐貯藏,不易酸敗,不會產生黃曲霉素,是世界4大著名食用植物油料樹種之一,其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油酸含量超過80%,不飽和脂肪酸達90%,比橄欖油高6%,被譽為“東方橄欖油”、“植物軟黃金”、“血管清道夫”,是名副其實的“健康油”、“長壽油”[1];茶籽粕是化工、輕工食品、飼料工業產品的原料;茶籽殼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殼是良好的食用菌培養基;油茶花盛開時正值少花季節,花期長達數月,是優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養身保健,茶油以其優良的品質吸引了廣大消費者,茶油的價格也不斷攀升。另外,茶油在醫藥、美容等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現有油茶林面積437萬hm2,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個省(市、區),其中江西、湖南、廣西3省(區)占全國總面積的76%。目前,茶油年產量約64.3萬t,茶油人均占有量僅0.45kg/a,遠低于發達國家人均占有橄欖油8kg/a的水平,若要達到人均茶油占有量2kg/a的標準,全國茶油產量需增加約4倍,缺口超過190萬t/a,茶油需求空間很大,油茶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賀州市油茶產業現狀
賀州市位于廣西東北部,地處桂、粵、湘3省(區)結合部,境內的地形地貌主要從屬大瑤山余脈,屬低山丘陵地貌,海拔大部分分布在200~500m之間,丘陵和山地面積占全市面積的88.02%。賀州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旱澇交替、雨熱同步、無霜期長。地質構造復雜,土壤類型主要有紅壤、赤紅壤、黃壤、石灰土等,土地大多土層深厚,腐殖層含量較高,有機質含量為3%~5%,pH值在5.0~6.5之間。自然條件優越,是油茶適生區域,建設優質高產油茶基地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全國油茶的重點產區之一,有悠久的栽培油茶和食用茶油的歷史,幾乎每個鄉鎮都種有油茶林,其中種植面積在333.3hm2以上的鄉鎮有24個,種植面積在62.5hm2以上的鄉鎮有116個,油茶是群眾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發展油茶生產,深受群眾支持和擁護。近年來,國家推出了一系列促進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2018年,自治區人民政府也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油茶“雙千”計劃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意見》,賀州市油茶產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2019年賀州市油茶新造林面積達1256hm2。
賀州歷史悠久,民風古樸,自然風光秀麗,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森林城市,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長壽之鄉”縣域全覆蓋城市,同時也是世界長壽市。途經境內的國道207、323線,洛湛鐵路,桂梧高速公路、廣賀高速公路,以及貴陽經賀州至廣州的高速鐵路,構架成賀州市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交通條件日趨快速便捷。賀州市已成為珠三角2h經濟圈、北部灣3h經濟圈的交通大通道。
2017年,賀州市行政區域土地總面積117.63萬hm2,林業用地面積90.02萬hm2,占國土面積76.53%;有林地面積71.02萬hm2,森林面積80.69萬hm2,森林覆蓋率72.51%(含灌木林);活立木總蓄積量5423.39萬m3,年生產商品材約140.9萬m3,是廣西重點林區。全市農村人口有112.72萬人之多,勞動力資源豐富,且農業人口大多具有一定的油茶種植和管護經驗。
2?賀州市油茶產業存在的問題
2.1?低產低效林較多
賀州市現有油茶種植面積2.34萬hm2,但其中70%以上是低產林,平均每667m2產油量只有4~6kg,部分油茶林幾乎絕收,因此也影響了群眾經營油茶林的積極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2.1.1?良種種植率低
適宜賀州本土種植的岑軟系列油茶優良品種的種植面積只有0.18萬hm2,僅占油茶種植總面積的7.7%,其余多為本地的普通中小果油茶,普遍采用油茶籽直播造林,品種退化嚴重。另外,還有使用不適宜本地區油茶品種造林導致不結實現象,如富川縣麥嶺鎮長春村9a前種植的198.3hm2的油茶林,采用長林系列油茶品種造林,現在油茶樹長勢良好,枝繁葉茂,但掛果稀少,可見不是所有的良種都適宜在賀州推廣。
2.1.2?栽培技術落后,經營管理粗放
賀州市的油茶林多由農戶分散結營,由于缺乏種植技術,種植密度過大,光照不足,加上經營管理粗放,不修剪、不施肥,僅在采果前鏟草撫育1次,勞動力少的農戶甚至從不撫育,油茶樹“靠天吃飯”,林地雜草叢生,病蟲害多,樹體老化,營養不良,導致落花落果,結實量、產油量相當低,且大小年明顯。
近年來隨著除草劑在農業上的應用,個別油茶種植戶為了節約人工成本,使用除草劑,造成油茶樹生長遲緩。如果除草劑在土中殘留,將會影響茶油品質及銷售,得不償失。
2.2?資金投入不足,集約化水平低
建設高產油茶園投資需2500~3000元/667m2,新造油茶一般要3a掛果,4~5a才開始有收獲,7~8a才能穩產、盛產,需要較長周期方能產生經濟效益,投資回收期較長,沒有外部資金支持,資金投入不足,不能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難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2.3?加工技術落后,資源綜合利用率低
賀州市目前尚無精深油茶加工企業,仍以簡單的傳統榨油作坊為主,規模小,技術落后,以提取原油為主,屬于粗加工,出油率低,產品只有茶油及茶麩,茶籽殼及茶殼均未得以加工利用。此外,由于茶油價格高,不法商販在銷賣茶油中摻加其它價格低廉的食用油,普通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假,不敢購買,因而出現一種市場雖然對茶油有較高的購買需求,但實際上茶油卻銷售困難的怪象。種植油茶較多的農戶除了留出一部分茶籽榨油自己食用外,富余的只能出賣給小商販,收入遠比賣茶油低。
3?發展對策及建議
3.1?改造低產林,提高茶油產量
根據低產油茶林形成的具體原因,采取相應的改造措施。如油茶林地立地條件較好,林齡在30~40a之間,品種為良種,林相整齊,可以采用清山砍雜、整枝修剪、加強撫育施肥等辦法來提高產量;如立地條件好,林齡在15~30a之間,植株生長旺盛,但所種品種低劣導致低產的油茶林,可以采取嫁接換冠的辦法進行改造;如長勢差,冠幅窄,品種不良的低產油茶林,可采取用良種苗木更新造林的辦法來進行改造。
3.2?建設油茶產業高產高效示范基地
選用適宜本地區的優良油茶品種,在每個縣(區)建設1個以上的油茶產業“雙高示范園”(即高產高效示范園),每個鄉鎮建設1個以上的油茶標準化種植示范點,推廣“公司加合作社加農戶”或“合作社加農戶”新型經營模式,推行“梯地稀植、機械耕作、水肥滴灌、復合經營”種植模式,通過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獲得油茶種植高產高效的效果,向廣大農戶示范推廣油茶豐產栽培技術,提高油茶產量,增加其油茶種植收益。
3.3?培育良種壯苗
加強對賀州市2大油茶定點苗圃的扶持力度,培育良種壯苗,為全市的油茶造林提供充足的良種苗木,同時加大種苗執法力度,加強對苗木市場的監管,堅決杜絕使用劣質油茶苗造林的現象。
3.4?加強科技服務,生產有機茶油
成立油茶產業技術服務總隊,派出科技特派員,為基層群眾解讀油茶產業政策,開展栽培技術培訓,推廣油茶栽培中的良種良法。針對近年來油茶種植中出現的具體難題,提出專業的解決方法。
建議采用花期相近的多個油茶品種混種,提高油茶花授粉結實率。
引導種植戶采用有機種植方式管護油茶林,在生產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施用有機肥、用防草布防草,提倡種植戶科學整地,梯地行間盡量保留一定寬度的草帶,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避免因整地太干凈,一些食葉類昆蟲無草可吃,進而食用油茶嫩葉,對幼樹造成為害,還可以為幼樹遮擋一部分夏秋炎熱的陽光,減少水分蒸發。要求種植戶盡量提前整地,在1月份完成造林,使油茶幼樹展葉期與食葉的金龜子等害蟲的成蟲期錯開,以免其嫩葉遭受害蟲啃食,影響生長,可以避免用農藥來防治病蟲害,確保生產的茶油能夠通過有機產品認證,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
把有潛質的種植戶培養成“油茶土專家”,帶動附近的農民提高油茶種植管理技術水平,提高油茶種植的經濟效益。
3.5?爭取金融機構信貸支持
建議銀行業金融機構研發“油茶貸”系列信貸產品,政府部門、林業部門、農擔公司、銀行等各方緊密合作,幫助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信貸發展油茶生產,同時也為賀州市油茶低產林改造、油茶高產高效示范園基地建設、油茶精深加工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賀州市油茶產業向產業化、規模化、專一化方向發展。
3.6?引進油茶精深加工企業,打造賀州油茶品牌
依托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引進實力雄厚的油茶精深加工企業,提高茶油出油率,提高茶油純度,充分發揮茶油在食品、醫藥、化妝品行業中的應用,利用茶籽粕(茶籽經加工提取油后的殘渣)中的茶皂素生產洗滌劑、農藥,利用茶殼中含有的大量木質素,多縮戊糖或鞣質等化學成分,用來制備糠醛、木糖醇、活性炭等產品,提高油茶產業的附加值[2]。同時聯合組建自有茶油深加工企業,打造種植、榨油、深加工、銷售一套完整的產業鏈;按照“政府部門主推、行業協會主導、龍頭企業主用”的品牌運營模式,賀州市級層面打響品牌,龍頭企業做精產品,合作社(林農)做優基地。圍繞創建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發揮賀州優勢、突出賀州特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組織赴粵港澳舉辦招商推介會,利用“互聯網+”舉辦線上線下的推廣和體驗活動,提升賀州山油茶知名度、增強競爭力、提高附加值,整體提升賀州茶油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讓全國乃至全世界提到山茶油,首先想到的是“賀州長壽山茶油”。
3.7?組建造林專業合作社,鞏固脫貧成果
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組建造林專業合作社,參加生態油茶種植基地建設;引導移民搬遷貧困戶就近到油茶產業示范園工作。把油茶產業建設成為賀州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柱產業,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的壓艙石。
參考文獻
[1]
賈治邦,封加平,鄧三龍.在創新中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來自大三湘的調研報告[J].中國林業產業,2019(03):6-15.
[2]?馬力.油茶籽的綜合開發利用[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7(03):104-107.
(責任編輯?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