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中 張建偉
摘 要: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具有針對性強、周期短、門檻低和范圍廣泛的特點。職業教育扶貧不僅能使單個貧困戶家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而且能提升整個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有利于促進“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對接。該文基于職業教育扶貧視角,從構建反貧困文化宣傳機制、推行“職業滲透教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施行“多位一體”職教體系和樹立終身職業培訓理念等層面,探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長效性對策。
關鍵詞:
精準扶貧;職業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15061
引言
按照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2020年是我國精準扶貧戰略收官之年,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對接是當前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農村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具有多樣性特征,在致貧原因分析中,帶有共性的因素是貧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沒有謀生致富的一技之長并代際傳遞惡性循環。職業教育扶貧是教育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具有針對性強、周期短、門檻低和范圍廣泛的特點。通過職業教育扶貧不僅能實現個體貧困戶“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而且可以提升整個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實現由“輸血式”向“造血式”扶貧功能轉變。同時,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還具有轉變貧困人口落后觀念、提升貧困人口生存和發展能力等效能,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理應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實際的職業教育扶貧并不能令人滿意,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不高、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對接性不強,畢業生地位較低,職業教育對貧困家庭學生缺乏“吸引力”等。如何從根本上改變“輕職教、重普教”社會觀念,如何通過職業教育取得“脫貧不返”的長期效果。本文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對接視角,探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長效性策略。
1?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內涵
精準扶貧概念產生于我國大扶貧戰略的背景之下,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精準扶貧”思想由此誕生。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也出現了教育精準扶貧,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是教育扶貧與精準扶貧的下位概念。職業教育扶貧作為教育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精準扶貧系統開發的重要途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要求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將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作為自己的法定職責,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1],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儲備有生力量。《方案》為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指明了方向,“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目標更加清晰。
2?職業教育促進精準扶貧的功能
2.1?實現“扶貧”與“扶志”、“扶智”的有機融合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職業教育扶貧不僅能通過職教政策上的減免學費、生活費補助等措施實現經濟精準幫扶,還能通過文化教育和政策宣傳等方式,“啟迪心志”、“提振精神”、轉變貧困人口的落后觀念,實現精神扶貧或“扶貧”效果。同時,還能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就業培訓和新技術應用推廣等措施實現能力或“智力”扶貧。通過經濟扶貧與“扶志”和“扶智”的有機融合,從根本上提高貧困人口的素質和生活質量,實現長久的真脫貧。
2.2?提升個人發展能力,為長遠脫貧奠定基礎
一技在手,終身受益。職業教育在扶貧脫貧方面的作用是根本性的、長效性的。通過職業教育政策扶持,吸收貧困戶家庭子女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成本低、見效快,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長期脫貧目標;利用職業教育資源優勢開展創業培訓、崗位技能培訓,為脫貧致富找到新的途徑;通過開展基于新技術、新技能與“送教下鄉”結合的培訓活動,能提升貧困地區適齡勞動力的生產水平,為長遠脫貧奠定基礎。
2.3?面向區域培養人才,為對接“鄉村振興”戰略準備“有生力量”
服務區域經濟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和基本職能,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地方人才需求相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通過校企融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基于職業分析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面向區域需求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課程,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為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儲備“有生力量”。
3?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對策
3.1?構建反貧困文化宣傳機制,樹立脫貧致富信心
職業教育是面向弱勢群體的教育,也是反貧困文化教育,不僅具有技術傳承職能,也擔負著文化普及、政策宣傳的重任。針對貧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思想觀念落后、缺少致富能力和脫貧信心不足等問題,職業教育利用其資源優勢組織專業和政策水平較高的教師進村入戶,以扶“志”為著力點,將技能培養與貧困者個性、興趣和愛好等有機結合,以貧困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文化演出、扶貧政策宣傳等文化教育活動。對貧困群眾從思想上給予引導,精神上給予鼓勵,幫助其消除“等、靠、要”思想,增強“知識改變命運”觀念,提振“精、氣、神”,樹脫貧信心。
河南省鎮平縣在當地政府部門指導下,邀請職業學校在貧困村開辦了“脫貧講習所”,組建藝術班子深入各貧困村開展文化扶貧活動,既讓村民欣賞到了精彩的文藝節目,豐富了文化生活,也讓貧困農民感受到黨的扶貧政策的溫暖,收到良好的教育扶貧效果。
3.2?推行“職業滲透教育”,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社會上長期推崇“學而優則仕”的文化觀念,導致整個社會尚沒有形成“崇尚技藝”的文化氛圍。雖然當地政府出臺了很多職業教育惠民政策,但不少地方仍然出現“寧愿打工也不讀職業學校”的現象。如何讓更多貧困家庭的學生樂于接受職業教育,不僅關系到貧困家庭能否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問題,也將影響到貧困地區未來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在初中階段推行職業技術“滲透教育”,加強初中階段的綜合實踐課功能室和理化生學科實驗室建設,配備先進的實驗設備,開設勞動技能教育課程,結合理、化、生等學科教學加強實踐教學活動,增強學習職業技術的興趣;對即將畢業的初中生開展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根據家庭情況、學業水平和個人興趣愛好,理性選擇普通高中或職業學校就讀;擴大宣傳活動,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通過舉辦文藝演出會、成果展覽會和才藝表演會等活動,讓學生增強接受職業教育愿望、走職業教育脫貧之路。
3.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提升精準扶貧水平與效率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實施數字化鄉村戰略”、“深化農業農村大數據創新應用”的發展戰略[2]。職業教育應利用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中的資源優勢,提高精準扶貧的服務水平和效率。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精準扶貧服務平臺,確保“戶有卡、村有冊、鄉有檔、省市縣(區)有數據庫”,對貧精準扶貧的相關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提升扶貧信息的精準性;通過搭建網上培訓通道,開發符合農民實際需求的培訓課程實施農業生產技術培訓,提高精準扶貧的服務水平和效率;向貧困戶家庭開展創業培訓和新技術應用服務,拓寬精準扶貧的新途徑。
河南舞陽縣中專學校借助阿里巴巴集團實施的農村淘寶項目,在全縣篩選出100多名熱愛電商的貧困人口,通過實施電子商務創業培訓,在全縣建立了60多個電商服務站,幫助貧困家庭實現了快速脫貧,并且解決了部分殘疾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另外,該縣選派20名農藝技術專業教師深入貧困村,指導貧困戶發展大棚香菇種植,使食用菌種植業成為縣域特色產業。全縣香菇種植達到5000多萬袋,產值突破4億元,帶動了11個鄉鎮2300多個貧困戶實現了脫貧[3]。
3.4?施行“多位一體”職教體系,構建精準扶貧大格局
“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明確提出,“施行校企聯合培養、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推進實體化運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4],目的在于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社會能力。據此,新時期職業教育應變“孤軍奮戰”為“協同作戰”,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構建與工、農、商和金融等相融合的“多位一體”職教體系,壯大職業教育規模,增強精準扶貧能力。大格局下的職業教育體系就業信息溝通更靈通、相互協調更便利、就業途徑更廣,從而保障貧困人口通過職業培訓找到就業機會,增加經濟收入,實現就業脫貧的目標。
河南沈丘縣職業教育機構與勞動密集型企業合作,到貧困村鎮設立“衛星工廠”,新建和改建了113個鄉村“扶貧車間”,通過職業培訓使2000多戶貧困家庭順利就業,既解決了農民“顧老、顧小、顧家、顧田”之憂,又增加了收入,實現了脫貧目標[5]。
3.5?樹立終身職業培訓理念,延續“增收不停步”脫貧效果
2018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為發展終身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實踐證明,貧困人口某一時期接受職業教育,確實可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實現脫貧目標。但是,確保貧困人口不再返貧、實現永久脫貧,則應加強終身職業教育培訓,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將職業教育服務范圍橫向延伸至所有勞動者,縱向延伸至勞動者一生”[6]。職業學校要加強與農村基層組織、鄉村成人教育機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等單位聯系,及時跟進脫貧人口的技術技能更新狀況,幫助其通過終身學習持續提升自身發展能力,進而實現“增收不停步”的脫貧效果。
參考文獻
[1]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EB/OL].國家教育新聞網http://www.jyb.cn/,2019-01-24.
[2]瞿連貴.攻堅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扶貧的問題、成因及對策[J].當代職業教育,2019(01):42-49.
[3]錢俊.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使命及變革[J].教育與職業,2018(22):66-67.
[4]秦中應.高職教育服務精準扶貧的優勢與實施對策[J].職教論壇,2019(1):42-47.
[5]《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EB/OL].國家教育部網http://www.moe.cn/,2019-04-03.
[6]《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國發〔2018〕[EB/OL].中國政府網,2018-05-09.
(責任編輯?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