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王惠芳
摘 要:玉米對我國的經濟有重要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提升,我國的玉米產量和種植面積每年都在不斷的增加。但是在玉米生長中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病蟲害。相關的研究顯示,玉米的病害有葉斑病、小斑病、大斑病、玉米銹病、玉米褐斑病等;比較常見的蟲害有玉米螟、玉米粘蟲、紅蜘蛛、玉米蚜蟲等。本文對玉米病蟲害種類和防治措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可為種植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病蟲害;葉斑病;玉米螟;病蟲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15042
前言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保障人們糧食安全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經常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在影響玉米產量的同時,還會威脅國家的糧食安全。
1?玉米主要病害
1.1?葉斑病
該病害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玉米葉片,在病害的前期階段表現為針頭狀斑點,后期為淡褐色病斑。受害葉片中央為淡褐色,邊緣為深褐色,在玉米各個生長時期都可能發展。溫度在20~32℃之間發病率高。在發病初期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丁香油進行噴霧防治。
1.2?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為真菌性病害,對葉片的危害比較大。在通常情況下,主要危害玉米的葉片部位,隨著病情的加重而不斷的蔓延。該病害在發病的初期階段呈現出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情的惡化逐漸變為紅褐色或者黃褐色等。在病情的初期階段,要及時發現及時預防治療,可以使用一定劑量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葉面進行噴霧處理,效果比較明顯。
1.3?大斑病
該病害為真菌性病害,在葉片部位發病,該病的主要性狀為水漬狀,青灰色的斑點,之后逐漸蔓延,擴散在葉脈兩端,形成大的斑點,在后期階段逐漸出現病斑縱裂的情況。該病害防治的關鍵階段為心葉末期到抽雄期。在玉米心葉期發生病害,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對發病部位進行噴灑防治;抽雄期間發生病害,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腐霉利可濕性粉劑進行噴灑防治。
1.4?銹病
該病害為真菌性病害,在發病初期呈現小斑點狀,在病原菌的真菌孢子堆成之后形成褐色起皰斑。比較常見的孢子堆積比較大,呈現橢圓形或者長橢圓形,在葉片的正反兩面都有分布。防治該病害,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或者使用一定濃度的速保利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
1.5?褐斑病
該病害為真菌性病害,其主要發生在頂端部位,如葉片、莖稈和葉鞘等。在發病的初期階段,該病癥呈現黃褐色或者紅褐色小斑點,隨著病情加重葉片會布滿斑點,同時在葉鞘和葉脈部位也會出現褐色的斑點,病變的部位呈現干枯狀。病害在發病初期的治療效果比較好,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粉銹寧進行噴霧防治。
1.6?紋枯病
該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葉鞘、莖稈和果穗部位,在一般情況下,玉米拔節期開始出現該病害,發展較快的時期為抽雄期,此階段的危害部位為葉鞘,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向四周發展。該病害在玉米吐絲灌漿期比較嚴重,7—8月份大量降雨極易導致該病害的發生。在發病初期可使用一定濃度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噴霧前要將病葉和葉鞘清除,及時銷毀,防治效果比較好。
1.7?彎孢霉菌葉斑病
該病害是玉米常見的病害,同時也是危害葉片部位最嚴重的病害。一旦降雨過多,在病斑部位的正面和背面將出現灰色粉狀物,背面較多。在發病的初期,葉片出現小斑點,呈現黃褐色,而邊緣為暗褐色,同時周圍呈現淺黃色,每年的7—8月是該病害的高發期。該病害能夠在病體上越冬,在氣溫回升之后大量的繁殖,尤其在高溫度和高濕度的條件下將大面積的繁殖。使用退菌特能夠有效抑制該病害菌絲的生長,在發病的初期階段可以使用一些保護劑,如多菌清和代森錳鋅等,可對病害病菌起到抑制作用。此外,使用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能夠提高病菌的抑制作用。治療劑和保護劑交替使用能夠提高防治的效果,同時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間灌心用藥,效果較好。
1.8?病毒病
該疾病在一些玉米產區經常發生,其發病率高。該疾病主要通過蚜蟲等昆蟲進行傳播,防治的難度比較大。在作物生長的各個階段都可能出現該疾病,苗期抗力較差,很容易染病。在一般的情況下,玉米3葉期間會顯現,通常使用防治田間病害的方式進行治療該病,效果不是很好。
2?玉米種植的主要害蟲
2.1?玉米螟
是玉米最為嚴重的蟲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穗粒,嚴重時對整個植株的危害都比較大。作物抽雄到雄穗抽出1/2之后是該疾病的最佳防治時期,或者是全田5%的植株進入抽穗期到40%的植株進入抽穗期階段為最佳的治療時機,時間為5~7d,使用一定濃度的辛硫酸對蟲害進行防治效果比較好,使用該藥物對植株的中心進行噴灑,或使用一定劑量的辛硫酸顆粒放在植株的中心位置。此外,還可利用玉米螟趨光性采用燈光對害蟲進行誘殺。
2.2?蚜蟲
該蟲害數量比較多,且常以群體形式出現,對作物的危害很大。現階段,防治該蟲害的方式主要有2種,即生物防治,該種方式安全性高防治效果好,具體的防治方式就是在作物生長田間釋放蚜蟲的天敵,如瓢蟲等;化學防治,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馬拉硫酸乳劑進行防治。
2.3?紅蜘蛛
在玉米生長的后期階段經常受到紅蜘蛛的危害,一般情況下,在抽穗之后,玉米生長6片葉子之后的危害比較大。該蟲害主要威脅作物的葉片,被危害的葉片上出現黃白色的斑點,之后慢慢變黃,嚴重時導致作物死亡。一旦受到該蟲害的侵襲,玉米籽粒將變小,出現減產情況。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樂果乳劑和一定濃度三氯殺螨醇混合液進行噴霧防治。
2.4?黏蟲
玉米黏蟲主要危害葉片部位,如果病情嚴重將影響葉面積的指數,從而降低光合作用,對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造成絕收。一般情況下,在玉米植株高低不等和地勢比較低的地塊容易出現該蟲害。玉米葉被1~2齡的幼蟲進食之后將出現不同破壞程度的孔洞;3齡以上吸食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缺口,一旦進入暴食期可能將葉片吃光。可以采用糖醋液對蟲害進行消滅。此外,利用該害蟲的生長習性,在田間堆放稻糠,并在稻糠上面灑上糖醋液誘殺該害蟲,之后對卵塊集中銷毀,將卵塊集中銷毀能夠控制害蟲的基數,防治效果比較好。
3?玉米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3.1?選種
為了更好地防治病蟲害,應該選擇良種。選種之后及時的晾曬,選擇的種子應該籽粒飽滿、出芽率高。此外,結合種植情況使用藥劑進行拌種。
3.2?農業防治
科學的耕作和管理制度,對農田生態系統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調整是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重要措施。現階段,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采取農業防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在品種選擇方面,應該選擇抗病能力強和抗耐性的品種,同時科學掌握該品種的特點,選擇最佳的時期播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蟲害的出現和侵襲。
做好日常的栽培管理工作,能夠實現對病蟲害的防治,在農作物生長的各個階段都需要進行嚴格的田間管理,重視種植的密度。
科學的控制施肥量,在作物生長的不同階段對肥料的需求是不同的,應該結合作物生長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肥料,并按照說明書使用。在施肥的過程中重視科學地配比農家肥、氮肥和生物菌肥之間的比例,避免對作物的生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在施肥之后結合作物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灌溉,為作物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和水分。
3.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式具有一定的優點,即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簡單,易被農戶接受。在生產的過程中應采取科學的種植制度,科學合理的布局,實行玉米小麥輪作制度;重視秸稈還田,從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在具體施肥的過程中,應該科學配比肥料之間的比例,如農家肥、氮肥、鉀肥和磷肥等。此外,物理防治的方式還可以利用動物的趨光性進行誘殺。
3.4?科學防治
該種防治手段是比較常用的方式之一,在確定病蟲害發生時期和種類的情況下,選擇藥物對癥治療。在使用藥劑的過程中要確定時間、方式和用量等,尤其要重視對施藥量的控制,避免過多的農藥殘留。在小麥和玉米輪作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具體情況采取科學的栽種手段和病蟲害防治措施,為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孟慶利.綠色防控技術在玉米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9(24):97,101.
[2]任景榮. 玉米的幾種主要病害與防治方法[J].北京農業,2012(33):33.
[3]張玉泉.草海鎮玉米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6(17):82-83.
(責任編輯?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