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機車被譽為中國“機車搖籃”。大機車的創新發展呈現出合作企業、政府、科研院所、供應商等多元利益相關者協同創新的網絡特質。本文引入利益相關者概念,分析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內在聯結,并以大機車創新突破典型事件為例,針對利益相關者協同發展如何推動大型國有企業實現創新突破,以及國企創新能力提升等問題展開研究。
Abstract: CRRC DALIAN is known as the "cradle of locomotive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RRC DALIA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ple innovation subjects such as government,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suppli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nd takes the event of innovation of CRRC DALIA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how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of stakeholders to achieve innovation breakthrough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related issues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improv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國企創新能力;案例研究
Key words: stakeholders;innovation abi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case study
中圖分類號:F273.1;F276.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4-0072-02
0? 引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創業是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而提出的具體目標,與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呼應。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由占據不同生態位但彼此相關的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復雜系統,生態系統強調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主體與環境之間的共生演化,以及系統的自組織和自平衡發展。探索國企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內利益相關者協同發展機制,成為解決國企高質量創新發展的突出問題。
1? 利益相關者分析
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創新活動的內在邏輯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契約,是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以及其他諸多利益相關者協同的結果。企業創新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創新生態系統中利益相關者的能動性,協調處理好系統內利益相關者的網絡關系。基于此,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重點分析利益相關者對國企創新能力提升的影響,國企創新活動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
1.1 合作企業
當前,協同創新已成為國企創新突破的重要環節,我國企業通過與國際先進企業的深度技術合作,有利于實現技術創新突破。兩者的協同創新可以圍繞技術互補、相似文化以及發展戰略等領域展開。一方面,企業合作應該在技術能力、管理理念、市場開發等方面實現有效契合;另一方面,融洽的合作氣氛、認同的企業文化以及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協同方式也是雙方合作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1.2 政府
企業創新活動離不開特定的市場機制和制度體制,其中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通常起到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作為管理者,往往通過宏觀調控或者政策制定等手段對企業創新產生影響,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例如,通過相關的制度安排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并運用規劃、計劃等手段引導企業創新方向。此外,政府搭建的創新平臺,可以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有效的支持,減少創新風險,提高創新效率。
1.3 供應商
在開放式創新環境下,企業創新活動中供應商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供應商作為影響企業創新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已經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企業和供應商之間基于共同訴求,共享利益和共擔風險,形成緊密的創新聯合體。針對不同的需求,企業和供應商共同打造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為企業研發、生產、營銷各個環節提供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實現共贏。
1.4 高校和科研機構
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企業創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產業創新中,高校和科研機構可以利用其對前沿技術領域的前瞻性,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上的優勢,保證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此外,高校和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的產學研合作,通常以創新項目的形式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總體看,國企創新能力的提升有賴于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有效協同,充分利用企業外部的創新資源,借助利益相關者的協同效應實現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開放式創新環境下,企業通過從利益相關者捕捉獲取,并有機整合創新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術和資源,從而提升自身的創新優勢。因此,國企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利益相關者的協同與配合,利益相關者在企業創新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基于利益相關者協同的國企創新能力探討
本研究擬采取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國有企業創新活動的核心要素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尤其在轉型經濟背景下體現出的制度環境的特殊性顯得尤為明顯,而探索性案例研究可以更好的發現企業創新活動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和核心節點,進而構建情境化理論。其次,本研究試圖回答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利益相關者是以何種方式影響企業創新行為,案例研究是回答該問題的有效方法。
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機車)始建于1899年,是我國唯一具有同時自主研制并批量出口大功率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現代城市軌道車輛的國家重點大型企業。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其制造的產品占據了國內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機車的創新活動與利益相關者通過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動了企業的創新發展,這種與利益相關者緊密的聯系形成了大機車獨特的創新模式。通過現場訪談和調研,我們可以從大機車創新生態系統內部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協同發展中,探索出國有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的路徑。
2.1 合作企業協同創新
第一階段,大連機車以內燃機車為主向電力機車突破。該階段大機車對電力機車的技術儲備較為薄弱技術差距懸殊,為了彌補不足實現在電力機車上的快速入門,大機車根據鐵道部的安排選擇了經驗豐富、技術能力強的株洲廠作為合作對象,建立了技術移植型的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合作大機車在短期內獲得電力機車研發所需的技術知識和關鍵核心技術。企業在模仿學習的過程中建立了技術能力,并搭建了自主研發的產品平臺。第二階段,完成了大功率電力機車知識技術的積累。大機車認識到,已有的核心技術很難跟上技術發展趨勢,企業必須實現技術跨越,借鑒國外先進技術之長彌補自身技術儲備之短。為此,大機車從整車技術出發,選擇美國EMD作為合作企業;從動力系統關鍵技術出發,選擇日本東芝合資建廠,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第三階段,大機車具備了自主研發電力機車設計制造的技術條件和知識儲備,為了提高電力機車的牽引功率與國產化水平,大連機車在吸收日系技術的基礎上,面向國際電力機車巨頭德國西門子和加拿大龐巴迪進行了深度技術合作,通過與上述企業的技術合作和技術吸收,破解了機車動力系統的技術壁壘,提升了核心技術攻關的創新能力。
2.2 供應商協同創新分析
軌道交通裝備屬于復雜產品系統,涉及的行業和供應商主體廣泛,對于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大機車不僅需要推動其能力升級,也要搭建技術交流與合作平臺。一方面,加強供應鏈管理,引導供應商共同參與研發、設計,將自身的列車制造技術優勢與管理經驗用于引導和推動供應商的技術與工藝升級。另一方面,搭建合作交流平臺,鼓勵供應商參與列車研發活動,加強產品團隊與上游配件廠商的協作交流,有利于整車架構和配件技術研發的整合與促進,推動政府部門、整車企業和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建立信息共享、技術共進的合作交流渠道,從而實現整個產品系統的創新能力提升。
2.3 高校和科研機構協同創新分析
大機車積極推動高水平的產學研合作,通過與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包括海外研發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綜合性研究機構在內的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形成了不同層級的全球化研發體系。通過與北京交通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鐵科院、大連交通大學等多所高院和科研院所合作,通過緊密的聯合攻關,突破了數十項列車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從電氣控制、牽引動力、機車總成等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技術優勢不斷顯現。
2.4 政府協同創新分析
政府在大機車創新突破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政府的提議和積極引導下,大機車聯合創新活動中的利益相關者,搭建了技術共享平臺,完善了共享機制,推動了合作企業、高校、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的技術交流和共享,提高了創新生態系統整體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實現了技術互通和交流,提升了企業和利益相關者各方的持續創新能力。此外,政府在大機車技術引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調控型角色,在前鐵道部等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大機車在鐵道部實施二次創新戰略中抓住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可以說,大機車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設計和平臺搭建作。
3? 結論
從大機車創新實踐中可以看出,大機車創新能力的提升依賴于創新生態系統內部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緊密而高效的聯結,在核心技術創新突破過程中,合作企業、政府、供應商、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利益相關者之間依托創新平臺,實現了多方利益主體的互利互惠,并且基于各方一致的創新目標開展技術、知識、資源共享,通過利益相關者的創新協同為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和難點攻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維新,顧新,王濤.企業創新網絡機會主義行為及非正式治理機[J].經濟體制改革,2016(6).
[2]王偉光,馮榮凱,尹博.產業創新網絡中核心企業控制力能夠促進知識溢出嗎?[J].管理世界,2015(6).
[3]蔡莉,彭秀青,Satish N,等.創業生態系統研究回顧與展望[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56(1).
[4]康宇航.基于融合創新視角的異質性知識流動網絡探測研究[J].情報學報,2016(9).
[5]Zahra S , Nambisan S. Entrepreneurship in global innovation ecosystems[J]. AMS review, 2011(1).
[6]Tzini K, Jain K. The role of anticipated regret in advice taking.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