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宣傳工作的重要檢驗。在此次重大疫情應對中,宣傳工作明確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使命任務,針對媒介環境、傳播范圍、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堅持服務群眾與教育群眾相結合,通過在運作層面上把控宣傳性與社會性的關系、在正向效度內解決疫情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構建視覺化為導向的修辭變革等方式創新,做到既正面引導又正視問題,堅持輿論引導與依法規范網絡空間相結合,講好疫情防控的中國故事,為疫情防控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凝聚強大的精神動力,穩定社會輿論和心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輿論支持。
關鍵詞:重大疫情;宣傳;創新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12-0038-0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新冠肺炎疫情是與公眾健康和生命密切相關的重大公共事件,在此次重大疫情應對中,宣傳工作不忘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在宣傳理念、手段、載體上銳意創新,為穩定社會輿論和社會心理發揮積極作用。
一、宣傳方式創新的具體表征
(一)宣傳理念創新:精準把控宣傳性與社會性的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根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也就是處理好媒介的宣傳性與社會性的關系[1]。本次重大疫情中,主流媒體始終堅持發布權威信息、正確引導輿論、回應公眾關切,達到了宣傳性與社會性的統一。
1.通過權威性與公眾性表達思想傾向性。中央及地方各級主流媒體始終圍繞黨委和政府的中心決策部署展開宣傳工作。及時針對公眾最關注的問題提供各種有效信息,釋放凝聚共識、穩定局面、團結鼓勁的積極傾向,為抗擊重大疫情提供積極的思想動員與輿論支持。1月22日,湖北電視臺多位主持人及記者在播報中戴上了口罩,給公眾提供了積極的公共衛生示范。1月25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緊急馳援共赴時艱》介紹全國各地各有關部門支援武漢抗擊疫情情況。1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釋放疫情防控的積極信號。在疫情應對進入關鍵時期,主流媒體著力報道各部門聯防聯控的具體成效、各省市醫療隊馳援湖北并肩作戰、僅用10天時間迅速建起專門醫院并繼續修建方艙醫院,實現確保收治、集中治療等。高密度多層次的信息發布在此次重大疫情中成為公眾信任的核心信息源,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輿論支持。
2.在代表輿論的基礎上去引導輿論。在此次疫情中,宣傳工作始終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批評監督、敢于擔當,同時統一認識、凝聚人心。針對疫情中出現的混淆視聽、影響判斷、散布恐慌、動搖信心的謠言,及時有力澄清;針對蒙騙民眾、企圖破壞隔離防疫的抹黑和煽動性信息,直言不諱、有理有據、強勢反擊;針對因疫情造成的群體性焦慮,在防疫宣傳中紓解公眾不良心理,阻斷恐慌性傳播[2]。宣傳工作在重大危急時刻不缺位、不失語,渠道全面、發聲及時、精準有力,既充分代表公共輿論又維護了輿論場的穩定有序。
(二)宣傳手段創新:構建主體間對話關系
以作為宣傳客體的受眾接受度為中心創新宣傳手段,構建宣傳工作與受眾間的連接面,是在此次重大疫情中提升宣傳效果的重要方法。
1.在正向效度內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一是關注個體,提高其抵御疫情與應對社會環境變化的能力。“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不聚餐”成為公眾耳熟能詳的疫情防控信息,全國各省區市相繼開通并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北京日報聯合搜狗搜索共同推出“新冠肺炎感染風險AI自測工具”以避免恐慌性就醫等。精準及時的信息有效緩解了極端情況下的信息不對稱。二是關注環境,把個體與其所需要的社會系統聯結起來[3]。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個體對其所在社會系統的需求會更加強烈。人民日報開通“新冠肺炎求助通道”,充分顯示了公共信息和資源整合的強勁實力,形成社會救助的公共信息平臺。三是關注體制,把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在積極宣傳疫情相關信息的同時,探討深層次的問題,包括對修改完善《傳染病防治法》等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探討,對健康中國的宣傳等。
2.聚焦平民英雄以弘揚時代精神。以重大疫情宣傳工作的視角深入抗擊疫情一線,聚焦抗疫戰場上的平民英雄:身患漸凍癥卻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等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奮斗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建設工地的建筑工人、義務接送醫護人員的武漢志愿者車隊、方艙醫院的保潔員、努力戰勝疫情的治愈者。人民日報新媒體發起“全民戰疫日記”征集,以短視頻和VLOG的形式征集抗擊疫情中的普通人的故事,更多在我們身邊的平民英雄事跡被廣泛傳播,這些具備大局意識與人文關懷的普通人的事跡、平凡人的樸素真情,更容易引起受眾的共鳴,擁有強大生機與活力,全面刷新了傳播環境,弘揚了時代精神,在重大疫情中充分發揮了宣傳工作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三)宣傳載體創新:形成多模態表達方式的傳播矩陣
利用多樣化的生產手段實現宣傳平臺的多層次、立體化是宣傳方式的關鍵性創新。實現了重大公共突發事件中的多角度引導、全范圍覆蓋,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習慣、個性化的信息獲取方式、匹配不同層次的用戶特點。
1.在技術層面消減傳播中的群際邊界。依賴技術所進行的以視覺為導向的修辭變革形成了疫情防控宣傳中的現象級傳播。此次疫情中,央視依靠5G網絡部署搭建實時直播畫面,創新性地引入了“慢直播”的概念。1月27日晚,央視正式開啟對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制造過程的慢直播,采用無剪輯、原生態的方式24小時直播醫院建筑工地的施工情況,豐富的信息量及現場感取得了傳播的奇跡,超過9 000萬網友在微博平臺親眼見證抗擊疫情的“中國速度”[4]。根據米歇爾·福柯的設想,虛擬世界的圍觀可以對現實社會產生影響,在利用媒介技術的宣傳載體創新中,公眾通過“看”而獲得了主體權力,進而產生對重大公共事件的參與感。新工具促使復雜的公共事件轉化為公眾易懂的個體表達,營造了集體化的情感共識,形成情感共鳴與共振場域,為抗擊疫情凝聚社會共識。
2.助力下沉市場,發展浸入式宣傳。在本次重大疫情防控中,宣傳工作著重助力發展以抖音、快手短視頻及張貼宣傳標語、懸掛橫幅、沿街門店LED屏、文化廣場大屏幕等為主的視覺化、縮短心理距離的浸入式宣傳,充分適應下沉市場的媒介素養及用戶習慣。在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中,可以通過簡短有趣的圖文以及短視頻形式了解疫情信息、個人防護知識,扎根日常的視角、親和力與參與感可以有效防止信息干擾,通俗、生動的傳播方式使下沉市場用戶有了更多獲取疫情信息和防疫方法的渠道。簡潔有力的宣傳標語在基層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社會動員作用,有效掃除防控宣傳中的盲點。這些簡潔明快的宣傳標語將復雜的防疫知識和內容簡單化,呼吁群眾戴口罩、不辦酒席、不走親戚,讓群眾聽得懂、易接受,促進疫情防控知識在基層群眾中入腦入心,一些宣傳標語更是走紅網絡,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對仗、夸張、隱喻等修辭手段,或鏗鏘有力、或風趣幽默,彰顯出全民戰“疫”的智慧與力量。
二、重大疫情應對中宣傳工作的優化思考
(一)進一步發揮宣傳工作主體的權威性
在重大災難中,宣傳工作主體的權威性能獲得公眾更高的認同感、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發揮其在大災大難面前鼓舞人心、穩定大局的思想力量。因此,一要始終堅持黨管宣傳的基本原則。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在宣傳戰線強化黨的領導,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牢牢把握宣傳工作的根本任務和著力點,提升把握大勢與全局的能力,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做好宣傳工作新的使命與擔當。二要結合時代特點、創新技術手段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進一步提升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利用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移動傳播等拓寬主流媒體傳播渠道和傳播形式,使其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能夠構建立體化全覆蓋的傳播矩陣。同時應避免宣傳被技術裹挾,加強對宣傳內容的規劃與打磨,以權威、快捷、豐富、理性的內容服務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與影響力[5]。三要依法加強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網絡信息治理。在網絡信息快速膨脹及傳播中有效阻止干擾疫情防控工作、危害國家安全和侵害民眾健康和利益的不良信息生產和傳播行為,及時粉碎謠言、防止恐慌蔓延,凈化輿論環境。
(二)進一步強化宣傳工作的專業性
面對重大疫情帶來的極端考驗,宣傳工作要承擔很大的社會責任和各方面的壓力。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面對公眾普遍的緊張心理,宣傳工作必須具備更加嚴謹的專業精神。一要加強對宣傳隊伍的科學素養培訓。科學作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在很多突發公共事件中需要探討其通俗表現形式,如在重大疫情中,要強化媒體從業人員的醫學及衛生專業知識培訓,以專業的視角、人文的情懷科學理性地傳播信息,對專業性信息要對信息源與事實交叉論證、多方求證,避免誤傳;同時要及時適應從大眾化社會新聞模式到以專業化、科學化為特點的媒介生態變化,吸納一批具備科學專業背景的人才到宣傳隊伍中并加強與業界高影響力的專業科學媒體平臺聯手合作,共同創造科學化、系統化的宣傳氛圍,為科學有效防控做好輿論引領。二要加強對宣傳隊伍的媒介素養培訓。在凸顯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同時強化思辨能力與表達能力,在多層次、高密度的信息發布中能保持理性、客觀的專業素養,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要提供積極的思想助力。
參考文獻:
[1]劉九洲.努力做到宣傳性與社會性的統一[J].新聞前哨,2001(10).
[2]沈彬.以“共情”的低姿態,看護輿論場的文明底線[J].青年記者,2020(2).
[3]張君昌,鄭妍.媒體輿論與全民動員[J].現代傳播,2003(6).
[4]火神山醫院“慢直播”為何火了?[EB/OL].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20/0204/c4060631569470.html
[5]徐敬宏,侯彤童.2019年傳媒政策的三大重點:縣級融媒體中心、新型主流媒體與網絡治理[J].編輯之友,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