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一環。在抗擊疫情的斗爭中,我國彰顯了制度優勢,突出了領導智慧,展示了中國力量,體現了中國精神,表現了大國擔當。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抓住這一契機,靈活運用豐富的戰“疫”素材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為它在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升華上可以起到導向作用,在大學生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樹立上可以起到激勵作用,在大學生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上可以起到教育作用,在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思維觀念上可以起到催化作用,具有非常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價值。
關鍵詞:疫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12-0117-02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盵1]為完成這個根本任務,高校必須扎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立德樹人目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針對性地展開思想政治教育,讓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質、堅定的政治信仰作為指引和支撐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之鈣”。
一、在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升華上起到導向作用
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對人生及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大學生作為肩負民族復興大任的砥柱中流,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狀況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為此,長久以來我們非常重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確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態度、認識人生價值,為創造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礎。”[2]
在我國的戰“疫”中,各行各業涌現出眾多平凡而偉大的人。他們是堅守一線的白衣戰士、人民警察、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他們是支援一線的快遞小哥、建筑工人、出租車司機、超市工作人員……所有平凡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參加這場戰“疫”。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一樁樁感人故事,一幕幕淚目畫面,對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在感同身受的情緒體驗中,大學生們會去思考人生是為了什么,怎樣的人生更具有意義等問題,開始學會明辨是非對錯、善惡美丑。這對于大學生領悟人生真諦,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至關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青年人“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盵3]欣慰的是,我們看到在這場戰“疫”中,那些曾在世人眼中貼滿嬌生慣養、不能吃苦、享樂主義的90后、00后們,一夜之間變成了戰“疫”一線的主力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責任,譜寫了最美的青春。同時,我們也看到更多滯留在家的大學生向所在社區村組請戰,自愿擔當宣傳員、保障員、防控員,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不去虛度光陰,讓青春在戰“疫”中升華。
二、在大學生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樹立上起到激勵
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曾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盵3]我們“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3]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階段性實踐目標就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即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為此,我們要引導大學生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立身之本,讓他們成為為之奮斗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這場疫情提供了豐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有助于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廣大醫務工作者發出“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請戰書,紛紛逆行而上;廣大建筑工人用“中國速度”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新聞記者們在武漢封城后選擇到“風暴中心去”,通過新聞報道讓全國人民安心。各行各業工作者的戰“疫”故事,讓大學生意識到作為國家未來的中堅力量肩負的社會責任是什么,意識到該如何實現共同理想和遠大理想。那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扎實學習、做好工作,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結合,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相關聯,做到心中有黨、有民、有國,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追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三、在大學生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上起到教育作用
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個人立身、國家興國之本。在個人層面,我國重視公民道德建設,尤其要求“大學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最重要的是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道德,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發揚中國革命道德”[2],成為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在國家層面,道德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不可或缺。
通過這次戰“疫”,大學生們會明白什么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疫情之初,面對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在專家組的建議下為避免疫情擴散,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做出武漢封城的英明決策。據頂級研究機構的量化數據顯示,中國的武漢封城疊加各地的緊急響應措施“讓中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總病例數減少96%,對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盵4]346支醫療隊、42 600多名軍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大量醫療防護及生活物資運抵武漢等地,全國人民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通過這次戰“疫”,大學生們明白了什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湖北面臨困境時,全國16個省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援湖北;它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在中國疫情嚴峻時,國際社會伸出援手,向中國捐贈了大量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當疫情在全球肆虐時,中國反過來向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支援大量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甚至派出了數十支經驗豐富的醫療援助隊伍。
通過這次戰“疫”,大學生們明白了什么是中國革命道德。疫情發生以來,廣大共產黨員在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做到疫情在哪里,共產黨員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鮮紅的黨旗就飄揚在哪里。共產黨員帶頭沖上防控疫情一線,發揮了重要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做出重要貢獻。統計顯示,“截止到2月9日12時,因抗擊新冠肺炎而犧牲的公職人員54人,其中黨員36人,占比66.7%?!盵5]在生死關頭,共產黨員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身后的億萬群眾撐開了保護傘、筑起了防護的堡壘。這種崇高的革命道德品質,讓共產主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輝。
四、在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思維觀念上起到催化作用
政治認同是政黨執政和政治體系合法性的基礎,它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個政黨和政府只有得到了成員廣泛的認同,才能獲得充沛的生命力并長期存在下去,因而它是每個國家政黨和政府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我國,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問題關乎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成敗,關乎我國政治發展的穩定,關乎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及其個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大學生政治認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要的培養目標。
一個政黨的好壞和國家制度的優劣不單是論說出來的,而是經過實踐檢驗出來的。當前全球遭遇的這場疫情,用事實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做出了最有說服力的注解和說明。因為我們看到,黨中央對疫情的判斷準確,防控工作部署及時,采取舉措高效務實,取得了積極的成績,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制度經受住了這場大考,黨的領導和制度的優越性顯著。
首先,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具有超強凝聚力的優勢。在這場戰“疫”中,中國共產黨是眾望所歸的領導者,它使14億人民群眾如同一個同心圓一般,以黨和政府為中心,同心同向,層層動員,有效組織,有序推進,彰顯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巨大優勢。其次,堅持人民至上,深得民心。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一個都不能漏、每個都要救,無一不是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再次,中國的大國擔當,深得國際認可。疫情發生后,中國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第一時間公開共享我國疫情數據,向全球分享中國抗疫防疫經驗,積極向100多個國家送去抗疫物資,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傳遞中國情誼,彰顯大國擔當。
就像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賽所盛贊的,“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了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可以說,這次疫情對大學生的政治認同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催化作用,增強了政治認同的牽引力和感召力。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所彰顯的制度優勢、大國形象、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社會主義道德以及強化政治認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2]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 《科學》披露武漢封城緊急響應效果:中國新冠感染少了
96%[EB/OL].[2020-05-18].http://news.ifeng.com/c/7vJjT
iNubr1.
[5]鄭其安.人民網評:66.7%與7%的對比,燭照共產黨員的
初心[EB/OL].[2020-05-18].http://opinion.people.com.cn/
n1/2020/0210/c223228-31579692.html?from=singlemessage.
2020-02-10/2020-04-20.
[6]朱志明.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