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躍


摘? ? 要:隨著建筑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建筑物美觀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的外飾也越發變得復雜,多成異形,在給建筑帶來美觀的同時也給傳統測量技術帶來巨大的挑戰。但隨著BIM技術的發展與完善,BIM技術在測量方面的優勢也越發明顯,可以很好的面對異形外飾的測量。傳統測量往往方法粗糙、操作麻煩、效率低、工作量大、關鍵缺陷是施工精度不夠的問題,會導致施工質量不能夠滿足設計要求,而BIM技術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些缺陷。本文主要以成都某裝飾項目為對象,講述BIM施工放樣技術在外飾中應用的過程及操作,給以后的BIM放樣技術應用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BIM施工;技術;建筑外飾
1? 成都某裝飾項目工程概況
該項目主體建筑由地下4層、地面38層構成,高度為172米,建筑總面積約9.24萬平方米,其中寫字樓約4.42萬平方米,酒店業態約1.6萬平方米,目前已經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已進入建筑外飾施工階段。由于該項目樓層較高、且位于中心地帶[1]、幕墻采用內部大量的鋼結構龍骨支架與外部鋁合金板材及玻璃構成。傳統的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的測量放線工作有勞務隊完成,通常采用三角測量的拉鋼尺的方式進行作業,在裝修過程中如果采用常規手段進行測量存在方法粗糙、操作麻煩、效率低、工作量大、關鍵缺陷是施工精度不夠的問題,會導致施工質量不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鑒于此情況,為提高作業效率及保證測量成果精度要求,所以邀請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BIM放樣機器人方案對還未安裝龍骨的地方進行施工放樣指導,以驗證本方案的作業效率和成果精度是否符合項目整體要求。
2? BIM技術放樣所需條件
所需人員:需要項目負責人1人,負責整個項目的全面對接安排。測量組2人,數據采集工程師1人,輔助技術人員1人。前期數據處理人員1人,負責前期原始數據的整理,BIM模型格式轉換、BIM模型絕對坐標轉換、控制點坐標現場找尋。需要設備:全自動放樣機器人、BIM放樣控制手簿、全站儀腳架、全站儀棱鏡。所需軟件:Autodesk Revit軟件,Trimble Access外業軟件。
3? 操作流程
模型數據轉化:模型數據轉換包括將模型坐標系統與施工坐標系統轉換為統一坐標系和模型格式由Revit格式轉換為IFC格式,具體轉換如下:修改模型項目基點為該項目基準點坐標,該放樣機器人只支持IFC及DXF格式,IFC為3D轉換格式,DXF為2D轉換格式, DXF格式文件信息丟失較大,IFC格式文件信息保留較為完整,故本項目將BIM模型導成為IFC格式文件,并導入放樣機器人控制器中,進行放樣操作。
BIM機器人架設與模型導入:BIM機器人的架設與全站儀相類似,都需要進行調平后方能使用。然后直接導入IFC文件,在大屏手簿控制器的Trimble Access中以三維方式顯示BIM設計模型見圖1。
儀器建站:儀器建站可采用甲方給的已知坐標點建站和模型取點坐標進行后方交會建站,本項目因甲方給的已知點在現場有損壞,故采用模型取點進行后方交會建站的方法。模型上選擇特征點,提取特征點的坐標進行后方交會建站。
龍骨安裝施工放樣指導:開啟IFC圖層管理,選擇您所要放樣的圖層,關閉無關圖層。選擇結構體的點、線、面進行放樣?,F場結構上激光指示見圖2,選取模型上另外一個點放樣指導如圖3。
放樣報告展示:通過對放樣機器人對施工現場放樣,保存放樣數據后可導出放樣精度報告,放樣報告可設置放樣精度的水平與垂直限差值,如果放樣數據超過限差值要求,則成果會突出顯示。
4? BIM放樣技術與傳統技術對比
傳統作業方式是紙質圖紙與卷尺配合進行放樣,而BIM放樣技術三維模型加放樣機器人配合進行放樣。工作效率上,傳統模式費時費工,而BIM放樣技術100點/小時,帶人工標記。施工精度上,傳統方式精度低,BIM技術放樣誤差可控在毫米級。作業成本方面,傳統作業成本高,BIM放樣技術節省人工成本,節省圖紙打印費。并且BIM放樣技術可出報告總結,而傳統模式不能出。
5? 結語
BIM施工放樣技術是測量界的新興技術,不僅適用于測量異形裝飾,滿足其精度要求。還可以針對作業環境比較惡劣的工程項目,比如在隧道中的測量,減少人為觸碰式操作,時間短,精度高,提高人員的安全性。在我國這項技術在測量業還有大量的使用范圍與使用空間。本文主要簡單的敘說一下BIM放樣技術的操作流程及效果,積累寶貴的操作經驗,為這項技術的普及奠定基礎,具有一定意義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景強,陳水仙,張祖敏.關于高層建筑中基坑監測工作的探討[J].江西測繪,201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