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呼喚素質教育的減負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社會各界關于家庭作業的爭論不絕于耳,而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數學家庭作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那么,數學家庭作業能做到讓學生、家長和老師滿意,就要重視“質”與“量”的關系問題。通過對本學校數學家庭作業的抽樣調查,并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解決方案,為解決數學家庭作業“質”與“量”關系問題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改革
一、?引言
無論是孔子的“學而時習之”還是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都是說明了學習需要鞏固,而家庭作業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近代學校實行班級教學以后,數學家庭作業更成為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活動總量中占有一定的時間比例,布置家庭作業經常是各類課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學生的家庭作業在布置后,能否都起到積極作用,值得深思。每個學生的發展不同,數學家庭作業的布置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也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方面。比如,作業反復、無趣書面練題,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受挫,興趣削減,可見,數學家庭作業的“質”和“量”影響了數學教師教學成果的展現。
“近些年來,在我國呼喚素質教育的減負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很多地方學校和教師積極響應,做出實際行動,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為學生的學習進行改革,作業的“量”在減少,可事實上,家長對此做出的行為令人無語,每學期都是給學生配齊了各類輔導資料和排滿了課外輔習班,尤其是重點學科數學,反而是讓孩子喘不過氣,陷入了重負擔的旋渦。由此,數學家庭作業的“質”與“量”的改革,關鍵在于“質”。所以,需針對本校學生數學家庭作業中的不良現象和存在問題進行改革。
二、?目前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中存在的不良現象
采用抽樣調查法在本校(姜堰區仲院中心小學)調查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的情況,了解不良現象,抓住問題本質。通過廣泛的樣本,將學校的數學作業情況進行匯總整理,大致出現的不良情況如下:
(一)數學家庭作業大致以卷面書寫為主,形式單一、枯燥無趣
在抽樣的樣本中,反映出“練習冊”“某處題目寫在作業本上”為主的作業類型,這類的作業單調,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正確率,鞏固課堂內容的練習題,通常是教育部門批準使用的教本、練習冊上的內容。從教師層面來講,完成應做的作業,無可厚非,但是,備課也要備學生,作業為學生,更要考慮學生的發展。
所以建議教師更多的布置靈活的作業類型,比如自主出題、收集課題資料、自制題目講解共享;或者因材施教原則,根據不同學生對今天課題的掌握的程度,進行出題,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展示;又或者采用“合作”“團隊”這樣的方式進行作業,比如一個小組一個課題,利用周末完成一個實踐活動。豐富的作業的形式會讓孩子愛上一門課,引發興趣和啟發思考。尤其是作業在彌補課堂不足,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師對數學家庭作業態度一般,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調查發現,學生數學家庭作業的批閱一致是“優”“訂正”這類,極少出現教師的評語和個性評價,在翻閱教師手冊時,也是“優”“未完成”這類的等級標準,極少對學生進行圈點標注。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成長需要得到老師的關心,甚至是一次作業。學生拿到作業只關心自己是否全對,難道這是我們想要的學生?學生也只希望如此?調查后,更多學生提議“評語”“評價”,這是學生的訴求。活生生的作業滿滿是孩子的期待,更期待教師的反饋,讓孩子看到“老師的關注”“老師的愛護”。適當的評價,會給孩子帶來新的期待和信心,孩子更會調整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教師興許是建議,興許是批評,又或是鼓勵,但都比一個單純的對錯來得有趣兒,學生會更期待作業的發下來,更期待下一次作業老師的看法。作業中的個性評價是教師與學生的一個互動紐帶,一個平等交流關懷的方式。這是對作業“質”的最后把控。
(三)教師可能對數學家庭作業“量”把握不夠
根據本校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數學家庭作業學生有時候作業10分鐘完成,有時候半小時完成,不排除學生對時間的掌握不準確或者完成的速度及對學習知識熟練度不一樣。而以班級為單位,部分班級出現作業多的情況或者作業難的現象,這是極不可取的。學生是實踐家庭作業的主體,從課堂到家庭作業,都是為引導學生構建知識及時鞏固。那么“做多少”“怎么做”學生在這方面聽從教師安排,如果教師對家庭作業的“量”把握不足,會導致學生被作業束縛,出現放學等于做題的現象,不具有主體性,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獲得學習的樂趣。尤其是學生之間的差距可能由此拉大,部分學生對這類作業的厭倦情緒影響學習和作業。樂于布置這類題目的教師也偏年長,可能是舊傳統思想影響下的“多練多做拿高分”,呼吁教師積極調整自己,現在的教育為了孩子一切發展,不純粹是做題機器。所以建議教師在把握“質”的關鍵,在“量”的問題上進行改進,也可以進行下水作業,讓自己體會每一題的過程。
(四)數學思考和數學思維沒有被體現
數學教學核心是數學思考,根本任務是教會學生數學思維。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單一的作業往往忽視了數學的核心。數學家庭作業在這方面的“質”需要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同時,不單是鞏固知識和技能,還能在各有所提高,比如培養數學素養,提高數學創造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那么,教師在對家庭作業“質”與“量”的把控上更有一定的挑戰性。提高學生積極性,引發思考,讓數學家庭作業發揮更大的益處。
三、?思考與建議
雖不能以偏概全,但本校數學家庭作業中出現的個別問題和不良現象也部分存在于整個小學教育,書面為主的機械式作業極大挫傷學生的內發學習動力;教師對于數學家庭作業的評價過于籠統,沒有做到因人而異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到是學生的追求發生歪曲,一味追求正確率,忽視了數學根本問題;同時,“量”的把控和“質”的改革,讓學生脫離“做題機器”,變身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小達人。
我國教學實踐中形成文本式數學家庭作業觀念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與我國應試教育文化有關。教師、家長都希望通過書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提高應試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與人們的教育觀念有關,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凱洛夫教育思想的影響,人們逐漸形成了這種重書本輕實踐的教育模式。在知識的獲得方式上,凱洛夫認為,“學校首要的任務是授予學生以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深刻而確實的普遍知識”。那么在學校學習之后的數學家庭作業不僅體現當天的學習內容,更要學生讓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完整建構。而“家庭作業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作業從根本上具有獨立作業的方法來鞏固學生的知識,并擔負學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的使命”。所以,數學家庭作業被視為課堂上學科知識教學的延伸,是一種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為依據的家庭作業。然而,學生的學校學習雖然以書本學習為主,但也需要加強數學的思考和思維,尤其是處于人生初級階段的小學生,他們思維活躍、好動、愛玩、想象力豐富,正是培養其活動、實踐能力、想象和創造力的最佳時期,同時,他們的生活經驗又很有限。可見,要改革數學家庭作業,真正減輕學生負擔,不僅僅在于作業量的控制,作業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如何提高數學家庭作業的質,樹立科學的數學家庭作業觀才是問題的關鍵。鑒于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和更新傳統重文本的數學家庭作業觀念,數學家庭作業不應該是機械訓練的手段,而應該是獲取知識,管理知識的手段。這些知識都不是靠單純的記憶和背誦就能掌握和運用的,還需要利用課外時間加深鞏固,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作業,也是數學家庭作業的價值所在。因此,改革數學家庭作業,為學生減負,不能簡單地以減少作業量為手段,還需要提高數學家庭作業的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等,精心設計多樣化、多層次、可選擇的作業,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性、實踐應用性的數學家庭作業內容和形式,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手腦并用,學以致用;讓學生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在對接碰撞中,更好地認識和掌握書本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樂趣,將數學融于生活,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引發數學思考。教師要轉變將作業看作課堂教學附屬的觀念,改變單一的數學家庭作業功能定位,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將作業變成課程動態的、生長性的延伸,課堂知識的擴展和應用,讓小學生在生活實踐這個大課堂中去“做”作業,讓數學家庭作業做到“減負”而不“減質”。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210.
[2]鐘啟泉.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
[3]凱洛夫.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24.
[4]張豐.任務學習與作業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2(5):12-14.
[5]齊美玲,孫崇勇.中小學學業負擔的積極意義探討[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4).
[6]潘曉明,趙嵐,史曉晴,鄧曉羽,陳光華.小學生課外作業的現狀調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6(3).
[7]王云峰,郝懿,李美娟.小學生課業負擔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
[8]黎飛.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及對策[J].廣西教育,2015(1).
[9]高超.探究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10]劉文新.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J].神州,2013(3).
[11]鄭丁惠.也談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福建陶研,2010(4).
[12]劉時范.對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認識與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0(2).
作者簡介:蔡蓉蓉,江蘇省泰州市,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仲院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