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 陽 李馥佳
關鍵字:新型冠狀病毒;消費回歸;沉浸式;共享用工;遠程辦公
據評估,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程度將超過2003年非典的影響,相對于第二產業,疫情的發生對第三產業打擊更為致命,其中客運、餐飲、社會服務、旅游業受損尤其嚴重。參考2003年非典對零售市場的打擊幅度,今年一季度,餐飲與社會服務消費零售市場的經濟損失將達到5000億元。再加上對旅游市場等的影響,預計損失將超過1萬億元。1.數據來源:財富壹周刊。
但另一方面疫情的發展也促進了網上購物、遠程辦公、無人配送、共享用工等新商業模式的廣泛應用。可以預見,疫情帶來的消費抑制將在疫情結束后得到迅速釋放,而新的商業模式以及疫情結束后更優的體驗型商業、品質型商業發展也將助力北京商業供給側的調整與提升。
實體零售消費需求極大抑制。相較于其他省市,北京市的購物中心等大型商業設施關停較少,但大多數縮短了營業時間,客流量大幅度下降,其中一些商戶關店歇業。民生商品供應穩定。疫情期間各地開展保供政策,例如北京市7家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14家連鎖超市、15家連鎖餐飲企業和10家蔬菜直營直供企業同時開展蔬菜聯合保供工作。2.數據來源:中國經濟導報。民生商品供應穩定。
餐飲等依賴現金流的企業受此次疫情沖擊影響最大,餐飲零售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3.數據來源:恒大研究院。。例如西貝莜面村,目前全國60多個城市400多家西貝莜面村堂食業務基本都已暫停,企業一個月的工資支出就超過1.5個億。同時風險向產業鏈逐級傳導,商業地產企業主動或被動減租,形成累加效應。作為末端的商業地產企業也有大量的員工工資支出以及高昂的貸款利息支出,商業產業鏈面臨層層壓力,產業鏈各個環節岌岌可危。
目前在疫情中加大了對食品安全的管控,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北京在疫情的安全措施與供應保障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加大對農貿市場、餐飲企業的巡查與消毒力度。例如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開辟出單獨的隔離區、耐儲藏蔬菜庫存區,對來往車輛嚴格消毒的同時,免收進場費。北京西貝門店自發提升安全等級,在外賣餐飲中注明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全環節經手人信息,以及通過在高等級安全區打包并貼密封標簽確保外賣在打包運送過程中不受污染。除了食品行業,其他消費場景中的安全性亦有待提升。目前天津等地發生的聚集性傳染案例已經敲響警鐘,疫情結束后消費各個要素的安全標準均有待提高。
在突發疫情面前,大數據管理與商業的智能應用仍顯不足。以口罩為例,全國口罩生產基地的庫存、產能、開工情況,口罩原材料的供應情況,以及口罩主要的銷售地區等情況,可以通過大數據系統進行統籌與分析,但目前仍存在缺失,對防疫重要物資無法合理、有效調配;另一方面在商業服務中通過各個旅游、客票平臺訂票的游客在國內外均存在滯留現象,商業智能系統未能有效幫助旅客解決在當地的生活困難。
疫情面前再次凸顯了社區商業的重要性。作為保證市民日常供給、提供身邊周到服務的末端網絡,社區商業的完善度不僅關系疫情期間民生保障,更關系到疫情結束后居民日常消費的安全與生活品質的提升。
經過漫長的抑制與等待,疫情結束后消費需求將快速回歸。但相對于爆發式增長,消費的趨勢更可能是逐級反彈回升。首先從疫情的有效控制到最終消滅也將經歷一個過程,在此期間商業零售消費也會隨之逐步回暖;其次疫情期間民生消費供給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北京及其他城市基本物資并不匱乏,超市等以商品銷售為主的商業業態也在持續經營當中。
在疫情中被極大抑制的主要是人流密集的購物中心、影院等娛樂場所,以及基本民生消費之外的體驗型、品質型消費。因此疫情結束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帶動體驗型、場景沉浸式以及藝術型的商業設施將快速復蘇。而隨著大量的市民回歸到工作場景與社會生活當中,社交活動的恢復與補償式增長也將帶火以上消費類型。
經過疫情后,商業企業重新開門迎客必定爭相吸引顧客眼球,爭取拔得頭籌。商業的內容將得到新一輪創新,商業品質也將有較大提升。疫情過后原本就缺乏特色、落后于時代發展的品牌,或疫情發生前即勉力維持的品牌,抗風險能力差的中小品牌將在這一輪洗牌中被淘汰,疫情將倒逼商業企業品質提升,優勝劣汰后北京商業整體發展品質也將有所提升。
在疫情影響下,到家配送服務增速明顯,配送商品品類增加,“無接觸配送”模式創新。例如北京蘇鮮線上蔬菜、水果訂單銷售實現200%以上的增長,美團外賣在全國范圍率先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其他平臺也紛紛開通。
線上辦公、遠程服務的需求明顯。很多公司選擇異地線上辦公,對企業微信、阿里釘釘等線上辦公軟件需求增加。一些能夠遠程服務的業務或內容,也都搬到了網上,在防控疫情的大前提下,新的辦公模式未來也將成為熱點。
物流與配送過程中的無人技術將得到更廣泛應用。疫情中消費者真正體會到無人配送的重要性,自動存取系統、自動揀貨貨架、自動化輸送設備得到廣泛應用,京東、阿里、美團等電商巨頭的無人機、無人車、機器人送貨也已開始測試運營。
“共享用工”成為調配社會用工資源的新手段。云海肴、青年餐廳(北京)暫停營業期間,部分愿意繼續工作的員工將入駐盒馬各地門店,目前已有部分員工到崗。這種新的用工方式可緩解餐飲企業員工無法開工給企業造成的壓力,也能彌補配送、到家服務企業業務量陡增,企業人員不足的情況。
疫情結束后史上最嚴的衛生標準與防范預警措施將出臺。一方面將持續抬高餐飲尤其是現場加工食品的安全衛生門檻,淘汰掉一批證照不齊全、不規范的餐飲與食品加工生產企業。另一方面,對于能夠大幅度提升食品領域安全性的主食廚房模式、全程冷鏈物流技術將得到快速推廣應用,企業的標準化、現代化水平將得到整體提升。
疫情結束后北京商業領域的恢復與重建,在強化安全、完善供應保障體系的基礎上,還應充分發揮商業在生產、生活中的引擎帶動,突出北京首善之區的商業標桿作用,回歸商業的本源。在聚焦北京重點功能區與社區商業兩極建設,加大力度發展共享用工、無人物流、遠程辦公等商業新模式,提高大數據管理與商業智能應用水平,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引導首店、創新店落戶恢復北京商業繁榮度等方面重點引導,重點鼓勵。
消費全流程的安全管理應包括消費商品的安全性、消費環境的安全性,以及消費全供應鏈的安全性管理。應進一步加強可追溯管理,從基礎農貿產品,擴展到從原料到成品加工的各個環節流程,保證全產業鏈可追溯與安全隱患的可防、可控、可消除。在消費場景中除定點消毒外,還應在主要聚集點設置環境監測與自動預警、等離子消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等級,在商品流轉與銷售中實現全流程、無死角開展安全防控。
疫情后隨著北京市民回歸到工作場景與社會生活當中,對消費品質的渴求將進一步促進商業層級的提升。而商業的恢復不但能帶來經濟的增長,更成為城市產業生態構建的核心,引領城市生活的全面復興。而以時尚、藝術、品牌、沉浸為導向,提升商業主題化、賣場場景化、環境藝術化、文化生活化,營造高品質、高品位的氛圍的品質商業,將逐級引領消費回歸。例如提供懷舊的歷史感官,時尚的先鋒文化體驗,以及大師的藝術作品與現代商業氛圍呈現,都將提供市民可達、可逛、可生活、可休閑的品質生活空間和社交空間,讓商業空間成為城市的會客廳,提升北京實體商業發展層級。
未來的社區商業服務應符合現代消費潮流,具有時尚性,是有溫度、能共享的新型商業模式,是除工作場景以及家庭之外市民的“生活第三空間”。在建設上應著力統籌社區教育、文化、醫療、養老、家政、體育等生活服務設施,一站式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涵蓋便利店、花店、書店、咖啡店等品質消費空間,以及分時經營、共享辦公、社區圖書館、自習室、城市會客廳等共享功能。
1.完善政策鼓勵“共享用工”創新等新的勞動模式快速發展
北京大量的服務業從業人員以及相關崗位使北京具有“共享用工”的創新基礎。在薪酬與待遇方面,建議原用工單位保留員工的人事關系、基本福利與基本社保繳納,員工工資則通過勞務派遣形式與實際用工單位進行結算;在應聘準則上,嚴格執行國家相關安全政策與崗位規范,其中一些通用崗位的上崗證建議員工在日常工作之余通過企業大學等形式學習考取準備;此外還應注意對到崗員工的安全、責任與業務能力培訓,企業應根據實際開發簡單明了、標準化的培訓課程。
2.鼓勵“無人物流技術”、“無接觸配送”技術發展
在疫情當中,網上交易、社區體驗店、便利店、無人店、前置倉,以及無接觸配送等為滿足特殊時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提供了許多新的方式。疫情結束后自動存取系統、自動揀貨貨架、自動化輸送設備將進一步得到廣泛應用,無人機、無人車、機器人送貨也將成為未來商業發展的新亮點。應借此契機充分鼓勵技術創新與應用轉化。目前亞馬遜在國外發展“空中倉庫+無人機”配送模式,即將貨品裝入飛艇,飛艇飛到配送區域上空之后再由無人機發送貨品,實現全程自動化。可考慮在北京郊區以及京津冀一體化輻射區開展此類創新應用。
3.研究與引導“云商務”、“云辦公”等新商務模式應用
疫情中遠程辦公對企業微信、阿里釘釘、飛書等線上辦公軟件需求增加,將引領新的商務服務軟件與創新技術的發展熱潮,未來“云商務”、“云辦公”將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乃至消費方式都帶來深遠影響,成為消費變革的重要引擎。因此政府應提前研究趨勢變化,推進商務、商業的良性模式轉型。
一方面在供應鏈保障體系當中,依靠大數據提升統一的調配與分析效率。無論是對防疫物資還是對商品需求,聯合百度、阿里、京東等在京企業或部門開發建立全國聯網的標準化數據系統,提升大數據在災害預警、跟蹤、保供應、促恢復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商業服務中,深化消費者需求數據挖掘與智能服務匹配。以旅游為例,通過旅游、客票平臺,整合游客的酒店、交通、旅游資源預訂情況,分析游客的關聯需求,在平時自動關聯游客推薦相關旅游產品。在危險發生時自動推薦游客實施酒店續訂,定點醫院推薦與預約服務,延期客票的提前購買建議,以及簽證到期的續簽方式以及使領館聯系幫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