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祥全
平邑縣人民醫院骨科,山東臨沂 273300
受外力的影響, 導致連續性破壞機體胸腰椎骨質的情況為胸腰椎骨折[1]。 胸腰椎骨折這一脊柱損傷情況在臨床中十分常見, 高能量損傷是青壯年患者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高處墜落傷、車禍等,對患者健康危害極大,必須予以積極治療[2-3]。遂該文主要對在2016 年3月—2018 年3 月該院收治的88 例青壯年胸腰椎骨折患者運用微創下經皮傷椎植骨與脊柱外固定聯合治療的臨床體會,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收治的青壯年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4 例。 觀察組和對照組男女患者例數之比分別為 26:18、23: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別為 (25.14±5.09) 歲、(28.16±5.12)歲。在一般基線數據的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可以實施比較統計。 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對照組實施傳統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進行微創下經皮傷椎植骨與脊柱外固定聯合治療。 方法為:對患者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協助患者采取合理體位,一般取俯臥位,懸空患者的胸腹部。 在手術期間,通過C 臂機進行嚴密監控。經皮椎弓根在傷椎上下椎體兩側將4枚椎弓根螺釘置入,椎體前緣為螺釘所到達的位置,將脊柱外固定器進行合理安裝,對患者實施復位,分別對患者予以橫向提拉和縱向撐開復位。 完成復位后進行妥善固定。 連接棒在皮外1 cm 位置,將多余的椎弓根螺釘剪除。 然后經皮椎弓根在傷椎一側將帶芯植骨器打入,取3~6 g 同種異體骨,把它向椎體前中部骨折部位植入,不需要對釘孔進行縫合處理。 手術結束后,囑患者嚴格臥床1 d,術后第2 天,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將支具帶上以后可以適當的下床活動。 為防止出現感染情況,給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治療時間為2 d。手術結束后3~6 個月時,將外固定支架拆除。 同時加強對患者的隨訪觀察。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和并發癥發生情況。 其中疼痛評分情況運用VAS 評分標準[4-5]進行判定。
數據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 值P 值71.6±8.5 120.5±10.6 11.621<0.05 51.3±11.6 80.9±20.9 13.152<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比對照組,觀察組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 VAS 疼痛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 VAS 疼痛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4)對照組(n=44)t 值P 值8.29±1.55 7.91±1.31 0.014>0.05 3.19±0.06 6.51±0.36 12.143<0.05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1.36%)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通常情況下, 胸腰椎骨折患者會有神經功能損傷情況合并發生,同時因高能損傷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常有其他臟器損傷情況合并發生,因此加大了治療難度。所以必須加強對有效治療方法的積極探究[6-7]。
微創下經皮傷椎植骨與脊柱外固定聯合治療方法可以將有效的穩定性為患者提供, 通過對患者椎體骨折部位有效穿刺,將同種異體骨植入,其具有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術中出血量較少,并且植骨非常充分[8-10]。該治療方法存在較少的術后并發癥, 其中最常見的并發癥為釘道感染。 然而釘道感染屬于一種局部軟組織感染情況,加強對患者的積極換藥,同時將酒精滴入釘孔處,拔釘以后能夠加速局部組織的愈合。 此外,手術結束后較易出現神經損傷、腦脊液漏、螺釘松動等相關情況,但在手術期間只要仔細操作,防止多次穿釘,就可以使并發癥的發生有效減少。 雖然該手術治療方法具有并發癥少、恢復快、出血少及創傷小等顯著優勢,但是操作者還需要對手術的相關操作方法嚴格掌握[11-13]。
該文通過探究青壯年胸腰椎骨折患者運用微創下經皮傷椎植骨與脊柱外固定聯合治療的臨床體會,數據指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71.6±8.5)min、術中出血量(51.3±11.6)mL 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創下經皮傷椎植骨與脊柱外固定聯合治療方法的運用能夠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同時觀察組研究結果較葉輝等學者[14]研究的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手術時間(101.53±10.78)min 及術中出血量(248.00±12.79)mL 明顯減少;治療前,兩組患者 VA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比對照組,觀察組VAS 評分(3.19±0.06)分較低(P<0.05),表明微創下經皮傷椎植骨與脊柱外固定聯合治療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感。同時,在并發癥方面,觀察組(11.36%)較對照組(31.82%)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聯合治療能夠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該治療方法具備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 青壯年胸腰椎骨折患者運用微創下經皮傷椎植骨與脊柱外固定聯合治療后, 除了能夠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外,還能夠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同時有利于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因此應當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應用該治療方法,從而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