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娟
德州市夏津縣人民醫院院產二科,山東德州 253200
中晚期異常妊娠需要引產,在引產中,護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精細化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將護理措施進行細化,使得護理內容更有目的性及針對性[1],有學者[2]稱,精細化護理能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 保證引產的順利進行。 該研究中,于2017 年3 月—2019 年2 月方便選取在該院婦產科就診的200 例中晚期異常妊娠為研究對象, 進行精細化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探討,現報道如下。
在來該院就診的中晚期異常妊娠引產患者中方便選取200 例納為觀察對象, 分組方式為分段隨機化原則,觀察組100 例、對照組100 例。
觀察組年齡資料中,上限值為44 歲,下限值為22歲,年齡均值為(32.62±3.25)歲;孕周 28+3~31 周,平均(29.00±0.21)周。 對照組年齡上限值為 42 歲,下限值為23 歲,年齡均值為(33.12±3.10)歲;孕周 29~30 周,平均(29.10±0.11)周。
均符合手術標準,排除精神疾病者。 該研究中的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目的均有知情權, 并簽署了與之相關的文件說明,且經過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兩組患者年齡構成、孕周等統計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為實驗進行對象。
對照組患者給予婦產科常規護理, 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用藥護理等。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精細化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①強化心理護理,優化大環境。 向患者解釋引產的意義及相關注意事項,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準備,告知良好的術前準備對手術結果的影響;并告知引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及引產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提高患者對于引產的正確認知[3]。 患者及家屬因擔心引產結果及胎兒情況,內心情緒波動較大,較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增加與患者的溝通時間,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并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告知當前胎兒狀況,鼓勵患者接受引產,減輕患者擔憂[4-6]。 在術前的常規婦科檢查時,保護、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7];改善病房內環境。
②在引產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娩出的胎兒實施心電監護。 在宮縮時,安慰患者,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感受力,減輕患者對疼痛的恐懼。
③進行子宮按摩,促進子宮復舊,加快惡露的排出。進行生殖健康知識的宣教,告知正確避孕方法。 術后指導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以促進機體的康復。
以不良情緒評分、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作為觀察項目。 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不良情緒的評價[7],SAS 量表及SDS 量表評分標準基本雷同,均有20 個評價項目,每個項目均為4 級評分,得分范圍均為20~80 分,均以50 分為界,分數越高,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
以該院護理部、倫理委員會、質量控制管理科等相關科室聯合自制的 《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所有患者的問卷調查,該表內容主要包含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技能水平、基礎護理滿足情況等方面,評分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護理介入前, 兩組中晚期異常妊娠引產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包括SAS 評分及SDS 評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異常妊娠引產患者的SAS 評分為(40.21±2.00)分、SDS 評分(41.00±2.11)分分別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相比較,P<0.05
組別SA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51.36±3.28 52.00±3.17 1.403 0.162(40.21±2.00)*(46.62±2.64)*19.354 0.000 52.66±3.55 51.98±3.28 1.407 0.161(41.00±2.11)*(48.77±2.57)*23.367 0.000
觀察組中晚期異常妊娠引產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結果為98.00%, 而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僅為9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異常妊娠發育到中晚期時, 患者機體已不適合繼續孕育胎兒,需要在人工引產下將胎兒娩出,以降低母嬰的生命風險。 在引產過程中,護理是治療、處置實施的重要介導,合適的護理措施能提高治療效果。 中晚期異常妊娠患者因疾病及后續治療原因, 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為情緒狀態, 異常妊娠患者一方面擔憂胎兒的健康狀況,一方面焦慮自身引產順利與否,加之對引產相關知識的缺乏,非常容易形成恐懼、自責、焦慮、抑郁等情緒,若患者不能順利排解,不穩定的情緒波動可造成引產過程中的宮縮無力,增加大出血風險,因此,合適的護理模式至關重要。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 常規護理已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其護理內容具有較強的盲目性及隨意性,對患者的心理介入較少。 精細化護理干預更加注重細節的強化及表達,護理人員了解并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重視患者的心理指導,護理措施更加全面。 精細化護理干預在心理介入前提下, 進行疾病、 引產相關知識的宣教,協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緩解因疾病相關知識缺乏引起的焦慮;在術中注重患者的非藥物性鎮痛,在術后強化患者的營養支持。
在護理干預對患者情緒狀態改變的影響效果中,經過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SDS 評分及SAS 評分均出現的明顯的下降,表明在護理干預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對異常妊娠及引產的認知, 認識到引產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緩解患者對于胎兒及預后的擔憂,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 在組間數據的比較中,觀察組患者的 SAS 評分、SDS 評分分別為(40.21±2.00)分及(41.00±2.11)分,而對照組患者以上評分則分別為(46.62±2.64)分及(48.77±2.57)分,觀察組引產患者的不良情緒明顯輕于對照組,表明了精細化護理干預的有效性。 在李葵章[8]學者的精細化護理干預對中晚期異常妊娠引產患者作用效果研究中, 精細化護理后的觀察組患者的抑郁評分(39.36±3.08)分、焦慮評分(40.16±3.26)分,而常規護理下的對照組患者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分別為(48.49±3.36)分、(49.30±3.67)分,該文研究結果與此基本一致, 證明了精細化護理對中晚期異常妊娠引產患者的積極作用。
滿意度結果是評價護理質量的最終指標, 精細化護理干預中更注重對患者的心理干預, 將常規護理程序中被遺漏及忽視之處進行細化處理, 使得患者接受更加細致、全面的護理干預。 在此期間,護患溝通時間及強度明顯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逐漸加深,加之心理不良情緒的疏導,改善了患者的主觀體驗,進而增加了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因此,觀察組異常妊娠引產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8.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0.00%。
綜上所述, 精細化護理干預應用于中晚期異常妊娠引產患者的護理中,注重患者身心的護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