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是我國農業種植中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為更好地推動玉米種植產業發展,提升玉米種植效益,很多農民放棄了傳統單株種植技術,選擇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基于此,本文立足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的優勢,分析了此項技術的具體應用。分析結果表明,相比于傳統的單株種植技術,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在產量、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值得大范圍推廣應用。
關鍵詞: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選種;播種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215032
收稿日期:2019-12-11
作者簡介:李旭龍(1975-),男,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農作物新品種推廣。
引言
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徹底改變了傳統玉米種植方式,大大提升了玉米生長的通風效果,增強了受粉率。可以更好地利用光能及熱能,提升玉米光合作用,從而達到提升產品和經濟效益的目的。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玉米種植事業的發展,基于此,開展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1 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的優勢
和傳統單株種植技術相比,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具有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改善田間氣候環境
有利于改善田間氣候環境,提升田間的通風性和透光性,為玉米進行光合作用及干物質累計營造良好的環境。此外,還能增強土壤的保水性,促使玉米茁壯成長,為玉米高產提供有利的條件。
1.2 促進機械化的推廣
有利于促進機械化的推廣,玉米雙株高產種植的行間距比較大,便于大型農業種植機械設備通過,也便于打藥和田間管理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1.3 增強抗倒伏能力
有利于提升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通過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種植的玉米,根系生長比較旺盛,并且會相互盤結,提升穩定性,增強抗倒伏能力。
1.4 促進合理密植
可進行合理密植,提升玉米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效益,促使我國農業經濟持續發展。
2 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的應用
2.1 選種
選種是應用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的第1步,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玉米種子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玉米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選種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幾方面內容。
因為玉米雙株種植技術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增加了玉米之間的種植空間,增大了玉米與玉米之間種植的密集性,所以在使用玉米雙株種植技術種植玉米的時候,在選玉米種子的選取上應當擇取耐密性高的玉米種子。要求玉米種子自身的純凈度要高,玉米種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發芽率要高,玉米種子自身含有的水分要盡量的少一些,還要是玉米種植這一領域中正規合格的玉米種子生產單位里的優質種子。
按照田間生產管理條件選擇種子。生產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著玉米品種的生產潛力,一般情況下,豐產潛力越高的玉米種子,對田間生產管理條件要求越高[1]。所以,生產管理水平比較高,且日照、水源充裕的地區,要盡量選擇產量比較高的玉米種子。在生產管理水平較低的區域,則要以穩定性較高的品種為主。
按照病蟲害選擇種子。病蟲害對玉米產量有很大影響,主要與土壤、氣候等因素有關。在土壤養分不均勻,溫度不適宜的區域,在玉米種子選擇時,要盡量避開不適宜此條件生長的種子,如登海9號,只能在土壤養分均衡的地塊中生長。
2.2 合理選擇播種時間
在播種時間上,無論是選擇春玉米還是夏玉米,都可以采用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僅從播種時間的角度來看,和傳統單株種植技術基本相同。在春玉米種植時,要等外界氣溫達到15℃以上時再播種。夏玉米種植時,等麥子收割完成后,按照土壤墑情合理選擇播種時間。
一早趕三前技術是玉米雙株高產種植的關鍵技術,主要是在早春之前進行搶墑播種,以增加對反漿水的利用率。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早播時間可選擇每年4月15—25日,此階段,10cm深土壤中溫度在7~8℃之間。為提升玉米種子的抗旱性,在播種之前,需要采用玉米生物浸種劑和抗旱保水劑對種子進行處理,并保證玉米種子覆土深度的一致性,以提升出苗整齊度。
2.3 種子處理
2.3.1 曬種
將選好的玉米種子,經過陽光照曬后,可提升發芽速度和吸水速度,提高出苗率,且出苗更加整齊,幼苗更加粗壯,有利于提升抵御自然侵害,增加成活率。
2.3.2 浸種和拌種
通過清水浸泡,可為種子發芽提供充裕的水分,促進發芽。常用的玉米浸種化學藥劑有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等,通過化學藥劑浸種后,可滿足種子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快速發芽成長。但化學藥劑的濃度不能太高,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會使玉米種子中毒受害,影響發芽率。通過農藥拌種可以提升玉米種子抵抗病蟲害侵襲的能力[2]。
2.3.3 種子包衣
所謂種子包衣指的是玉米種子在播種之前,先包裹上一層藥劑,提升種子抗病、抗蟲的能力,保證種子順利發芽。需要結合當地病蟲害特性,合理使用包衣藥劑。
2.4 種植密度
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種植密度是重中之重,為保證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對采光、光合作用、通風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嚴格控制種植密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每穴可種植2粒或者2粒以上玉米種子;按照當地田間土壤的肥沃程度,大行距種植密度控制在80~100cm之間,小行距種植密度控制在40~50cm之間,穴距控制在30~40cm之間。具體種植時不同地塊有一定的差別,但從總體種植上來看,總量相差比較小。
2.5 播種方式
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使用玉米雙株種植技術的時候,要注意在種子播種的過程中,應當做到對玉米種子播撒的深淺度一致,將土壤均勻地掩蓋在玉米種子上,并進行適當地踩壓,使土壤能夠更好地接觸到玉米種子,但是在對土壤踩壓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土壤自身的情況進行[3]。
2.6 合理施肥和土壤培養
2.6.1 合理施肥
在選擇肥料時,需要按照田間土壤肥沃程度及養料成分,合理選擇肥料種類。例如:土壤中缺乏有機物,則要施加有機肥,以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保證玉米生長對有機物及各種微量元素的要求。玉米在生長中對氮肥、磷肥、鉀肥的要求比較嚴格。如果選擇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則每公頃玉米需要施加250~300kg氮肥,120~150kg磷肥與鉀肥。
2.6.2 土壤培養
土壤培養是提升玉米雙株產量的關鍵,玉米對土壤的肥沃程度要求比較高,因此,在玉米種植時要加大土壤培養力度。常用的土壤培養方式為“有機肥加農家肥”,先施有機肥,再施農家肥,可大幅度提升土壤肥沃程度,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裕的養分,保證玉米高產。
2.7 田間管理
2.7.1 化學除草
玉米種子播種5~7d之后,采用高效除草劑對土壤做封閉處理,并進行查苗補種。在玉米出苗之前,需要對玉米種子的發芽程度進行詳細檢查,以便進行有針對性地催芽補種。
2.7.2 苗間定苗
當玉米幼苗生長出3~5片葉子時,要及時去除小苗及弱苗,留下強壯的苗,避免搶奪土壤養分及光照,為玉米雙株苗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4]。
2.7.3 病蟲害防治
針對病蟲害的防治,要從預防和治理2個方面同時入手。病蟲害對玉米產量的影響比較大,在玉米病蟲害預防過程中,要具有“未雨綢繆和防范于未然”的意識,在病蟲害高發的前10~15d就開始農藥噴灑,每3~4d噴灑1次。在玉米收獲之前,需要進行清水噴灑,避免在玉米收獲時殘留的農藥影響人體健康。
治理病蟲害可選擇的方法比較多,包括物理治療、化學治理、生物治理、農業治理等[5]。物理治理是指通過燈光引誘法殺死害蟲;化學治理是最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也就是常用的噴灑農藥;生物治理法是通過天敵限制害蟲;農業治理法是指在種植玉米之前,選擇抗病蟲害能力較高的種子,降低病蟲害對玉米造成的影響。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在產量、經濟、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為提升產品,在采用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時,需要從選種、合理選擇播種時間、種子處理、種植密度、播種方式、合理施肥和土壤培養、田間管理等方面同時入手,才能發揮出該項技術應有的作用和優勢,促使我國玉米種植事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克勤.淺談玉米雙株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7(6):20.
[2] 李金英,閻旭東.泊頭市玉米高產栽培新技術及其示范推廣效果[J].農業科技通訊,2017(4):176-177.
[3] 肖國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探討研究[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7(8):32.
[4] 呂寅初.淺談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7(24):129.
[5] 孫秋鴿,孟秋靈.淺析玉米品種對漯河市源匯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影響[J]. 農民致富之友,2017(15):130.
(責任編輯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