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
摘要:內部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現主要分析了內部審計的職能特點,與內部審計在會計風險管理中價值體現的制約因素,并對此提出了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管理體制;改進企業內部審計技術和方法;提升審計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等發展路徑,以強化內部審計在風險防范與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會計風險;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F27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2-0088-02
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都會面對會計風險管理問題,企業為了有效解決會計風險管理問題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審計。內部審計具有檢查、監督和評價等多種職能,在具體操作上是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通過審計可以看到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和漏洞,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優化。通過內部審計能夠為企業會計管理工作提供意見和建議,確保企業的會計管理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從而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內部審計職能特點及價值體現
審計部門是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在企業建立之初成立的獨立審計部門,其對企業會計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具有審計檢查和監督職責。審計工作人員按照內部審計的專業方法和流程,對企業會計管理過程中的經營性活動和相關財務信息進行獨立審計。具體而言,從職能和價值層面進行分析,內部審計的職能包括檢查職能、鑒證職能、評價職能。
一是落實檢查職能。檢查職能的落實是確保企業經營活動合法化、規范化的重要保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會定期對企業的經營性活動和其他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審計。二是落實鑒證職能。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對企業進行檢查之后,需要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進行鑒定,并按照相關流程就其具體問題提出審計結論,并給出相應的意見建議。三是落實評價職能。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對企業經營活動檢查過程中,還需按照企業內部的評價體系和標準對企業的經營策略、決策方案、會計預算等相關活動進行監督評價。通過與評價體系的標準進行對比,查看企業的經營策略決策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企業的經營行為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決策的落實是否朝向良性方向發展等。
對于企業而言,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會計風險,因此很多企業都非常注重內部的會計風險管理。歸結而言,企業內部審計在會計風險管理中的價值體現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內部審計可以對企業會計風險進行分析和預測。二是企業內部審計可以對企業可能存在的會計風險提出管理措施,從而有效避免會計風險的出現。[1]在審計過程中也能夠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也是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保障。
二、制約因素
(一)在會計風險管理中的價值重視程度不足
一方面,由于我國很多企業生存周期都相對較短,很多企業從建立到倒閉只經歷了短短三至五年時間,雖然在企業發展之初也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因為相關制度體系不夠完善,加之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重視不足,導致內部審計在會計風險管理中的價值并沒有充分體現。另一方面,很多企業的主要領導文化水平都相對較低,缺少專業的管理技能,特別是很多中小微企業,在管理模式上都是以家族管理模式為主,對于會計核算重視程度不足,即使設置了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也難以開展相應的審計工作。
(二)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逐漸建立起了市場經濟體制,各類企業開始蓬勃發展,審計機構成為企業必須成立的部門,但這一部門相較于銷售和生產部門而言,始終處于弱勢地位。一方面,企業為了應付檢查要求,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其地位和職能都受到了嚴重限制,審計監督的價值難以充分發揮。另一方面,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雖然存在審計角色,但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受到其他部門的影響,其獨立性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也就得不到保障。由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在會計風險管理中的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難以在組織形式、經費來源、人員結構上做到獨立。
(三)方式方法還存在諸多弊端
具體來說,其一,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在對會計風險審計過程中取證模式落后,由于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缺少獨立性,在工作開展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賬目審計和現場經驗審計等模式進行審計,這種審計方式需要審計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在審計過程中才能查找出審計問題,很容易形成會計風險。[2]其二,審計方法不夠科學。當前很多企業會計都采取網絡化辦公模式,很多財務信息需要通過聯網查詢才能夠獲得真實結果,但當前很多審計人員的工作素質和能力有限,采取的審計方法相對滯后,一旦涉及到較為復雜的財務信息,就缺少相應的應變能力和措施。其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由于審計體系不夠完整,在審計過程中,審計工作人員隨意性較大,加之缺少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在審計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數據采集不充分,造成審計風險。
三、發展路徑
(一)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管理體制
一是針對企業內部審計不獨立問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的管理體制,在企業主要領導重視的前提之下,讓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能力夠獨立出來,并給予專門的經費支持和人員支持,提升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二是通過宣傳教育,讓所有的員工都對內部審計重視起來,特別是企業的管理層應該重視和支持內部審計工作,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確保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給予內部審計工作必要支持。三是加強內部審計機構的自身建設,建立三級復核制審計制度,審計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審計制度進行具體操作,在審計過程中一定要考慮會計風險的各種影響因素,都有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只有進行細致查找,才能夠充分體現出內部審計在會計風險管理中的價值。
(二)改進企業內部審計技術和方法
一是結合企業內部審計的具體特點,對企業的會計風險管理進行分析預測,對審計出來的風險問題應該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并選擇合適的審計技術和方法確保審計對象所提供的相關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礎上,要求被審計對象作出書面承諾,一旦發生審計問題,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二是進一步提升審計人員的信息技術化水平,當前很多企業的會計信息已經聯網,企業的財務報表、人員管理、市場營銷等各項數據都是通過網絡進行采集傳輸。為了確保取證的時效性、可靠性和準確性,審計工作人員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信息技術。[3]三是完善風險評估體系,構建內部審計風險評估體系,審計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審計流程進行審計,并慎重評價審計結果,及時指出企業存在的審計風險,確保審計證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
(三)提升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了審計工作的開展和會計風險管理的具體效果。因此,企業在確保內部審計機構獨立的基礎上,還應該為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專業的人才,同時還應該加強對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具體而言,一是要定期對專業人才進行技術培訓,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二是完善獎懲制度,對于在審計工作中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員,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將其確定為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對于在審計過程中不負責任的審計人員,應該給予一定的處罰,嚴重者可以調離工作崗位,這樣才可以推進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斷向前發展,才能更好的為企業會計風險管理服務。
總之,內部審計在會計風險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能夠為企業會計風險管理提供具體措施,也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風險管理支持,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作用。這些工作開展過程之中,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構建和完善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和會計風險管理制度,為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實現企業的規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倩如.內部審計外部化實施過程及管理探析[J].財會通訊,2018(22):78-81.
[2] 陳利花.對大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問題的幾點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8(9):75-76.
[3] 徐洪波.戰略導向視角下的內部審計體系構建分析[J].財會通訊,2018(22):86-89.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