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鈺 吳英偉
摘要:現對中國旅游業碳排放區域劃分及現狀進行分析,并基于投入產出,對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購物等方面,結合部門和區域的角度,進行了旅游業碳排放方面的相關研究。根據以上分析,對旅游業低碳化提出了旅游景區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旅游周邊服務業的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應大力發展新型旅游企業等發展策略。
關鍵詞:投入產出法;旅游業;碳排放
中圖分類號:F5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2-0150-06
Abstract: From the production point of consumption completely, first of all the world's tourism industry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situation analysis, on this basis,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2010/2012/2014/2016 and other years were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carbon emissions industry chain for each link and carbon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ce 2010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overall growth trend, but the growth rate is small; the scale of tourist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growth; tourism carbon emis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bu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gradually narrowing; tourism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not all, showed the overall uneven spatial pattern;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ed for China carbon emissions and global tourism carbon emissions 3.25% and 5.42%;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goal of reducing carbon Tourism in our country, needs to be coordinated from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more dependent on the related industries to provide intermediate products of low carbon high carbon emissions per person; tourists inbound tourists and urban tourists should bear the emission reduction responsibility of carbon emissions; China tourism needs large emission space.
Key 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input-output method; direct carbon emissions;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s; total carbon emissions
一、引言
據世界旅游組織研究表明,2005年,來自旅游交通業和住宿業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分別為1.19×109噸和2.84×108噸,如此多的碳排放來源于哪里呢?首先,游客在其完成一次長途旅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飛機。據相關統計,在乘飛機短途旅行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是同等距離鐵路旅行的三倍以上。另外,住宿業也屬于碳排放的重要成員。根據房間大小、季節差異以及酒店檔次等不同計算,平均每名游客一晚大約產生10~30克的碳排放,這相當于一輛普通汽車行駛50~150公里的排放量。這個數字在夏、冬兩季因為空調的使用還會繼續升高一些。
1995年,在英國舉行的“旅游與旅行產業大會”上第一次提出,為了發展旅游業,必須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進行科學可持續的管理。2007年,第二屆“氣候變化與旅游業”會議在達沃斯順利召開,再次讓旅游業的碳排放問題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2007年發布的《達沃斯宣言》中,又一次提出旅游業產生碳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問題,引向了一個新的高潮。2009年5月“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行業報告在世界經濟論壇上釋出,這份聯合調查報告是根據世界旅游業以及航空、海運和陸路運輸業寫成的,顯示出世界碳總排量的5%為旅游業碳排放(包括與旅游業相關的運輸業碳排放),其中純旅游業占3%,并且報告中還預測,在未來幾年,可能會依舊保持一定的排放增長速度。至此,旅游業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等相關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旅游學術界研究和關注的焦點。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對旅游業碳排放進行專門的學術研究起步比國外要晚許多。直到2007年,高興等人首先對中國的酒店業餐飲服務過程中的能耗進行分析研究。李鵬等人于2008年,以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線路產品為研究對象,構建旅游線路產品生態效率的計算模型,首次對旅游景區碳排放進行研究。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后,中國學者對低碳的關注度迅速升溫,通過對《知網》進行檢索發現,從2009年至今,關于低碳旅游方面的文章已超過800篇。但從國內學者對低碳旅游的研究現狀來看,大多數人的研究還停留在對低碳旅游的概念、內涵、意義、實現路徑、低碳旅游與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關系等表層上,且大多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泛泛而論,研究視角比較單一,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隨著對低碳旅游認識的不斷深入,在后來的研究中出現了一些以某一城市和某一自然保護區、某一景區為例的實證研究,人們開始認識到縱向分析的重要性。但人們研究的角度還停留在現有問題上,對定量研究缺乏系統認識和分析,找不到新的問題切入點。簡而言之,中國對于如何解決旅游業碳排放方面的理論研究仍然不夠深入,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
二、研究內容
上世紀末,中國就正式制定了以旅游業發展為首,帶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發展政策。“十一五”期間,再次將發展國民經濟的重任安排在旅游業上,將其規劃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但是,旅游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化石燃料的過度消耗以及氣候變化,碳排放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據2008年《氣候變化與旅游業:應對全球挑戰》(世界旅游組織出版)報告表明,2005年全世界范圍內因旅游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3億噸,相當于當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9%,而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貢獻率則達到5%~14%。如果按照目前這種粗放型的方式繼續發展旅游業的話,那么再過十五年,整個旅游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增加180%,2020年碳排放量相比2005年的碳排放量預計增長幅度為142%。在研究目前旅游業碳排放現狀的基礎上,采用了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從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購物等方面結合部門和區域的角度,進行旅游業碳排放方面相關研究。
(一)中國旅游業碳排放區域劃分及現狀
據統計,2016年全年國內旅游44.4億人次,同比增長11%。國內旅游總收入3.9萬億元,同比增長14%。入境旅游人數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8%,其中外國人入境2 814.2萬人次,同比增長8.3%。國際旅游收入1 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6%。出境旅游人數1.22億人次,同比增長4.3%。旅游服務貿易順差102億美元,較上年擴大11.5%。但是中國旅游業未來的發展目標不能僅僅局限于做大,更重要的是做強。而要做強旅游業,就必須按照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實現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代價獲得最大化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目標。
中國地大物博,不僅有常見的構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遺跡等,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盡管中國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各地的地域差異較大,進而導致各地二氧化碳的排放特征鮮明,因此為了更好地研究及制定合理的節能減排措施,現根據地域將中國劃分為三級系統。第一級,把中國劃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東、東北、西以及中四個大區。第二級,把四大板塊再劃分成八大綜合經濟區,其中東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這三個大綜合經濟區隸屬于東部大區。東北大區因為地理位置關系僅有東北綜合經濟區,隸屬于西部大區的有大西北和大西南這兩大綜合經濟區,隸屬于中部大區的有長江中游和黃河中游兩大綜合經濟區(見圖1)。第三級,把第二級進行細分,劃分到省一級行政單位,共計31個。另外,由于西藏自治區的相關數據暫時沒有,現研究對象最終細化為30個行政單元(見表1)。
(二)旅游業碳排放的來源及計算
旅游業目前在服務類行業里還屬于“綠色產業”,然而,其真正的碳排放水平并不算低。旅游業涉及面非常廣泛,不僅包括交通和住宿,另外還包括餐飲、購物、娛樂等眾多行業。長時間以來,為了大力鼓舞旅游業的發展,對旅游業的相關制約和管理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絕大部分的景區在最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忽略了其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合理規劃,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這都對旅游業的低碳發展形成巨大的阻礙。按照以上景區碳排放測算的思路,景區碳排放包括三部分,旅游景區服務型碳排放、旅游景區管護型碳排放和旅游景區建設型碳排放,如下式所示。
E=E服務+E管護+E建設其中,E服務和E管護又可具體表達為下式。
E服務=E餐飲+E住宿+E交通+E游覽+E購物+E娛樂
E管護=E管理+E維護
所以,尋求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保證旅游業的節能減排,把低碳發展道路徹底的執行到旅游業的發展中去,仍然是重要課題。
1.旅游交通產生的碳排放
旅游交通碳排放是旅游業碳排放最大的來源,包括來往景區目的地的航班、旅游公司大巴車、自駕游私家車、景區內旅游巴士、上下景區索道等。計算旅游交通產生的碳排放,一直是廣大學者研究的對象,現通過實地調研各種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后,考慮各種交通工具的載客量,結合不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參考系數,給出如下計算公式。
2.旅游住宿對碳排放的影響
另一個旅游業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是旅游住宿碳排放,它包括景區為工作人員和游客提供的各種住宿場所的碳排放,還包括在景區內原住居民正常居住產生的碳排放等。其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照明、清潔、空調等設施的能源消耗,其計算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直接對測算對象的能耗狀況進行調查,可獲得住宿企業能源消耗的一手數據,計算公式與餐飲碳排放相似,具體如下。
三、旅游業碳排放結果與分析
如表4所示。隨著旅游業經濟的迅猛發展,2010~2016年年間,中國旅游業的能源消費也急速增加,從2010年的2 027.52萬噸標準煤增長到2016年的4 354.53萬噸標準煤,增加了兩倍多,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1.18%。旅游業各部門能源消耗中,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從2010年的1 204.12萬噸標準煤增長到2016年的2 791.69萬噸標準煤,漲幅達到231.84%,在歷年旅游業能源消耗總量中平均占比達到了60.9%,是旅游業直接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門。由表4可以看出,交通、住宿、餐飲和商品銷售部門的能源消耗位列旅游業總能源消耗的前三,而游覽、娛樂、郵電通訊和其他服務的能源消耗則較少。
(一)直接碳排放的結果與分析
中國旅游業能源消耗所導致的直接碳排放在研究年份內(2010年、2012年、2014年和 2016年)分別為4 967.41萬噸、6 436.96 萬噸、7 233.04 萬噸和10 668.59萬噸,如表5所示。中國旅游業的直接碳排放表現出的趨勢是逐年遞增,據統計,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1.12%,2016年旅游業直接碳排放是2010年的2.15倍。旅游交通、旅游住宿、餐飲和商品銷售等各個部門的直接碳排放均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2016年旅游交通直接碳排放達到6 839.65萬噸,占旅游業直接碳排放的64.1%,比2010年旅游交通直接碳排放增長197.63%。2016年旅游住宿、餐飲的直接碳排放達到2 085.55萬噸,占旅游業直接碳排放的19.5%,與2010年相比,漲幅達到317.06%。2012 年商品銷售直接碳排放為1 272.07萬噸,占2012年旅游業直接碳排放的11.23%,相較2005年增長了223.52%。2010~2016年,旅游業各部門直接碳排放占比變化不明顯,2016年,由于旅游收入統計方面的改變,旅游消費中未統計國內游客的郵電通訊和其他服務消費,造成郵電通訊和其他服務的直接碳排放量比例偏低,但是在主要碳排放來源的交通、住宿、餐飲等仍然保持較高的比重。2010~2016年間,旅游業直接碳排放結構變化不大,說明研究年份內旅游消費的轉型升級并不明顯。
(二)間接碳排放結果與分析
中國旅游業間接碳排放在研究年份內(2010年、2012年、2014年和 2016年)分別為16 450.50 萬噸、14 621.34萬噸、18 055.06萬噸和26 105.84萬噸,如表5所示。旅游業間接碳排放在研究年份內增加也較快,年平均增長率是5.84%。從表6中可以看出,研究年份內,首先各部門間接碳排放總量最大的還是旅游交通部門,首先各年份碳排放量分別為9 529.77萬噸、7 545.56萬噸、9 693.45萬噸和13 738.52萬噸,2016年旅游交通的間接碳排放量是2010年的1.76倍。再次為商品銷售部門,各年份間接碳排放量分別為3 399.47萬噸、3 180.95萬噸、4 062.22 萬噸和7 905.65萬噸。再次為旅游住宿、餐飲部門,各年份間接碳排放量分別為2 066.45萬噸、1 938.67萬噸、2 546.49萬噸和3 755.24萬噸,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48%。最后,游覽、娛樂、郵電通訊和其他服務的間接碳排放量與占比均較小。
(三)旅游業完全碳排放
中國旅游業完全碳排放在研究年份內(2010年、2012年、2014年和 2016年)分別為21 417.91萬噸、21 058.30萬噸25 288.09萬噸和36 774.44萬噸(表7),碳排放增長趨勢明顯,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23%,2012年旅游業完全碳排放是2010年的1.72倍。由表可知,交通部門在各個年份完全碳排放占比最高,2016年旅游交通完全碳排放達到20 578.16萬噸,占當年旅游業完全碳排放的54%,2016年旅游交通完全碳排放量為2010年的1.65倍。完全碳排放次高的為商品銷售部門,然后是住宿、餐飲部門,較低的為其他服務、游覽、郵電通訊和娛樂部門。
四、旅游業低碳化發展策略
(一)旅游景區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
旅游業尤其旅游景區應該順應變革,努力在節能減排、碳消耗目標、旅游碳足跡測試、景區規劃、景區能源管理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比如,全國首批低碳旅游示范區安徽黃山風景區提供的“綠色”服務,倡導“綠色”辦公等措施保護景區環境。四川海螺溝風景區設立“垃圾銀行”,從而減少旅游垃圾對景區環境的破壞。北京天文館通過落地執行零碳創意自動售賣機項目,對游客進行環境科普和節能產品應用普及等。低碳旅游景區的建設不僅僅需要政府和旅游企業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需要來自游客、景區內的常住居民以及景區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共同力量,才能在建設低碳旅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旅游周邊服務業的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伴生的餐飲酒店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整個旅游業的碳排放中,餐飲住宿占據著不可忽略的地位。因此,大力發展低碳餐飲酒店,是順應酒店業時代潮流的。在當今這個資源緊缺的社會,低碳、環保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時代主題。例如2010年,在上海舉行的第41屆世界博覽會,提出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其中低碳和環保成為上海世博會大力推廣的兩個關鍵詞,在全國乃至于全球都掀起了一陣“低碳環保”風。使得全國絕大部分行業都大力推行低碳模式,酒店業順應時代潮流,也開始了從低碳角度出發,大力推行低碳節能的發展模式。另外,將低碳環保觀念植入到酒店管理中可以大大降低酒店經營成本。低碳理念對于酒店來說,不僅是企業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更是酒店轉變視角重新審視酒店自身的定位,不斷降低自身的經營成本,增加酒店效益,從而創造價值并形成不可被同行模仿的競爭優勢。
(三)應大力發展新型旅游企業
低碳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綠色環保旅游企業的支持,企業的發展和經營過程中,采取循環式、開放式、節約式的發展方式,通過大力宣傳和積極推廣低碳環保的新型旅游理念,能夠科學合理的協調企業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與節能減排之間的平衡關系,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為社會減輕負擔,在為游客提供更舒適、更便捷的服務的同時,最大化的實現自身的利益,達到經濟、環境和社會共贏的新型旅游企業。
五、結論
現對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進行了旅游業碳排放測算分析,首先對中國旅游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進行宏觀概括,其次依據投入產出分析法,對中國旅游業碳排放的產業鏈條中,因各個環節存在以及潛在的碳排放,包括直接、間接和完全碳排放的分析探討。在研究年份內,值得欣喜的是碳排放強度逐年遞減,但旅游業碳排放總量在逐年遞增。一方面,說明旅游業產出的碳排放降低,這得益于各部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說明旅游經濟增長對碳排放所產生的促進作用,遠高于能源和碳排放強度下降對碳排放帶來的抑制作用,換句話說,也就是科技進步和產業的轉型升級,還達不到給旅游業的發展所帶來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相抵消的地步。中國旅游業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期,旅游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增長,旅游業碳減排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環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