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乾 于立新 王會戰
摘要:現選取西安灞橋區水泉子村為研究案例,基于社區參與視角,運用半結構訪談、問卷調查及文本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在社區參與旅游精準扶貧識別、旅游精準扶貧幫扶、旅游精準扶貧管理三個層面存在的問題,嘗試構建旅游精準扶貧機制,包括社區參與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及資金保障機制,以期為水泉子村及其他類似貧困鄉村的旅游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社區參與;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2-0156-02
一、引言
貧困是亟待解決的世界性難題。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國還有3 046萬貧困人口,680個貧困縣,334個深度貧困縣和3萬個深度貧困村。按照到2020年現行標準,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要求,我國的精準脫貧攻堅任務仍然非常艱巨。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是一種全新的扶貧模式,針對不同貧困鄉村地區的旅游開發條件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扶貧對象進行精準識別和精準幫扶,對扶貧過程進行精準管理,以實現扶貧對象全面精準脫貧的目標。
二、研究設計
(一)案例地概況
水泉子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是洪慶山區生態資源優勢突出的行政村,有116戶,分成4個村小組,共512人。以洪慶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全省最大刺槐林等自然資源為依托,現已形成農家樂和觀光果業為主的旅游服務產業。農家樂啟動于2007年,現開辦42家,主要提供餐飲和住宿。經實地調研發現,盡管該村目前僅剩3戶貧困戶,大多數消除了絕對貧困,但由于該村旅游發展不平衡,村民參與旅游扶貧的程度不同,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相對貧困問題較為嚴重。
(二)研究方法
2018年4月15日至17日期間,在水泉子村進行了半結構訪談為主、問卷調查為輔的調研。半結構訪談對象包括社區居民與村委會干部,共訪談20人,包括女性9人,男性11人。根據受訪者訪談時間順序,并以“F”“M”作為“女”“男”性別區分,分別編碼為F-1、F-2……M-4……F-20。調查問卷分為四部分,分別為水泉子村旅游扶貧開發現狀、社區參與旅游扶貧開發現狀、關于當地居民參與旅游扶貧開發的意愿調查及人口統計學特征。共發放150份問卷,回收144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
三、相關問題
(一)精準識別層面
落實精準脫貧方略的關鍵是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那些具備勞動能力且愿意參與旅游發展的,可通過旅游發展扶持的貧困人口,才是旅游扶貧“可扶之人”。經調研發現,就農家樂旅游扶貧項目的參與門檻而言,水泉子村采取居民“自愿”原則,未對旅游扶貧目標人群進行精準識別與確定。積極參與的居民在經濟實力、知識文化水平等方面均優于那些“沉默”的居民。然而那些沒有參與的居民,很多并不是真的不想參與,如問及“是否愿意自主經營飯店等其它旅游企業”時,約62.1%的居民表示愿意,僅有8.2%的居民表示不愿意,表明居民參與旅游扶貧開發項目的意愿很高,但由于受經濟條件、個人能力等的限制,使其沒有信心參與。
(二)精準幫扶層面
1.幫扶主體單一。旅游精準扶貧的實施過程是各級政府部門、旅游企業、社會團體、當地貧困人口及旅游者等眾多主體共同參與和相互協作的過程。作為扶貧主體之一的水泉子村居民在旅游扶貧開發決策、管理、監督等方面,參與力度不足,參與層次不高。問及社區居民參與層次狀況時,有70.2%的居民表示沒有參與過旅游扶貧開發的相關政策的制定,且有34.6%的居民認為自己“不可能”參與。由此可見,水泉子村社區居民由于在旅游扶貧開發中長期處于缺位狀態,已然認識不到自己在旅游扶貧中的重要性。
2.幫扶力度不夠大。一方面,用于社區建設的幫扶資金投入太少。就水泉子村旅游扶貧開發現狀而言,旅游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不完善,缺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幫扶到戶”的資金較少。目前,信用社對水泉子村實行的貸款條件相對較高,即需要有公務員擔保,實際上這一條件將眾多貧困社區居民拒之門外,享受不到政府的資金幫扶。
(三)精準管理層面
1.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合作性反貧困理論認為,反貧困需要各扶貧主體之間有效、通力的合作,為確保各主體間合作的開展就有必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合作平臺。水泉子村目前只有村委會內部成立的“水泉山莊農家樂接待服務站”。這種管理組織形式有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村委會除了協管農家樂這一旅游扶貧開發項目之外,還要處理本村的其它事務,再加上村委會工作人員有限、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難免導致管理渙散。另一方面,若只是由利益相關者中的一方管理,會影響利益公平分配,不利于旅游扶貧的順利開展。
2.監控力度不夠大。旅游扶貧資源主要由政府投入,但是旅游扶貧資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幫扶資金是否精準到戶、到人等關鍵性問題都不得而知。另外,水泉子村在社區居民監管方面也有所欠缺。針對參與旅游扶貧開發的貧困社區居民的培訓內容是否滿足其實際需要,經過培訓其能力是否得到相應提升等一系列關鍵問題未被關注。
四、基于社區參與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機制構建
(一)社區參與機制
參與旅游扶貧精準識別,組建由社區居民代表和貧困人口構成的民主評議小組,實現自下而上的目標人群識別。不單以傳統的“收入”指標作為貧困標準,還要增加能體現居民能力和發展機會的多種指標,如教育水平、社會資本等。參與旅游扶貧精準幫扶,完善培訓教育體系,激發貧困社區居民的內生動力。一是培訓內容要在了解社區居民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二是采取比賽等開放性、多樣化的培訓形式。三是對培訓結果進行嚴格考核,考核通過才準予參與旅游扶貧開發項目。參與旅游扶貧精準管理,成立由各村小組,尤其是貧困居民組成的“旅游扶貧開發管理小組”,并實行小組間的“居民輪流交叉管理”制度。
(二)利益分配機制
對于直接參與旅游扶貧項目的社區居民,政府要對其中發展能力較弱的進行針對性幫扶。一是要深入了解他們的發展需求。二是要加大政策幫扶力度,如在貸款額度、貸款條件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三是加大對旅游扶貧資源配置的監控力度,保證貧困社區居民參與到利益分配監控中,杜絕已經脫貧的社區居民占用扶貧資源。對于未直接參與旅游扶貧項目的社區居民,同樣也要保障其利益。一是利用旅游發展的收益進行二次分配、危房改造、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二是聘請專家進行農業種植培訓。三是積極為社區居民拓寬農產品和手工藝品市場銷售渠道。
(三)資金保障機制
政府要協調金融機構,推行旅游扶貧小額貸款和低息或無息貸款,降低貧困社區居民的貸款條件。健全公告、公示制度,讓社區居民,尤其是貧困社區居民參與到當地扶貧資金管理的監控過程中。社區居民還須在農家樂經營戶及其他社區精英的帶動下尋求自我發展的道路,可成立農家樂協會組織,通過農家樂經營戶自籌或者聯合旅游企業等方式籌集資金,用于市場營銷、品牌打造來提高本地知名度。
五、結語
社區參與機制、利益分配機制、資金保障機制的構建可以為貧困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扶貧“保駕護航”,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旅游精準扶貧工作提供相應的理論啟示及實踐指導。然而,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案例地常住人口較少,所能獲取的樣本量有限,未來可對水泉子村進行跟蹤調研,并且可選取水泉子村周邊的部分村子進行對比研究,以使未來的研究結論更加嚴謹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周 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內涵解讀與路徑安排[J].江蘇農業科學,2018(5):329-332.
[2] 王冠韜.旅游精準扶貧中的社區參與現實路徑探析[J].農業經濟,2018(5):36-37.
[3] 周學軍,李勇漢.社區居民的扶貧旅游參與意愿研究——基于旅游影響感知、態度的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7):26-30.
[4] 李 凡,金 梅,明慶忠.旅游扶貧背景下貧困鄉村社區旅游參與能力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8(7):907-911.
[5] 鄧小海,曾 亮,羅明義.精準扶貧背景下旅游扶貧精準識別研究[J].生態經濟,2015(4):94-98.
[6] 鄧小海.旅游精準扶貧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5.
[責任編輯:王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