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譜
摘要:目前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的運營與發展對經濟體制改革,能夠起到助推作用。近年來中小企業技術不斷增加,相對的市場競爭環境也較為惡劣。在此背景下,中小企業向要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就要不斷擴大規模,優化發展結構,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是因為中小企業發展規模小,信用問題凸顯,所以造成融資困難。基于此,本文就以供應鏈為視角深度探究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通過優化供應鏈條上各方的互利關系,來優化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促進其更好地運營與發展。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
引言
從近幾年來看,中小企業對社會與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遠高于國家的期望值。但是中小企業在運營與發展中,由于經濟結構與規模較小的限制,而導致其融資成本較高,相比一些大中型企業來說,利潤空間相對較小,這也是目前中小企業發展中所面臨的融資難問題。視角,探究中小企業如何沖破瓶頸,拓展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這不僅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更是中小企業當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供應鏈金融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企業在近幾年的運營與發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和模式,但是較大的資金需求,導致中小企業必然面對融資問題,而因為多種原因,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然而2003年,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出臺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得以緩解,但是仍存在較大的難題。而供應鏈主要是指中小企業在與相關上下游企業,如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客戶等,形成固定友好合作關系的同時,將資金流和信息流,以及物流等,更好地融入到供應鏈當中。當然不同環節會形成差異化資金需求,而較大的資金缺口也會促使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融資難題。另一層面中小企業在運營與發展中要想擴大企業規模就要對外投資,如租賃或購買固定資產,這一舉措會使中小企業面臨資金不足問題。而運營中對資金的較高需求,再加上中小企業結構,規模與管理等方面的欠缺,是其盈利能力較差,或出現虧損狀況。那么,為了彌補這一缺口就會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此過程中中小企業所面臨的不僅是融資的困難,同時還有較大的融資風險。因此,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使其面臨較大的難題與瓶頸,也只有不斷調整管理模式和信用機制,拓展融資渠道,才能夠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降低融資風險,進而促進中小企業更好地運營與發展。
二、供應鏈金融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1.融資渠道過于單一
一般而言中小企業的融資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內源融資,另一種是外源融資。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以中小企業經濟活動為核心,將生產銷售環節所產生的資金進行投資,或者以企業內部資金籌集為基礎,將所籌集的資金用于投資。這種融資方式所涉及的層面較少,同時,融資過程也較為簡便,縮減了金融機構方的攝入,所需符合的要求與條件較低,相對融資成本也少。但是由于中小企業運營與發展能力,以及整體股權結構受限,而導致融資規模較小。其次,外源融資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債券和股票的發行以及貸款等,但是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信用和發展能力較差,而導致難以達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要求;另一層面金融機構會考慮中小企業管理方面的問題,因為中小企業內部結構不完善而導致生命周期無法確定,金融機構基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管理不當及發展周期不確定等眾多方面的風險較高,難以放款給中小企業。使得中小企業被迫選擇內源融資方式,進而造成融資渠道過于單一的狀況。
2.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業務一般需要一些擔保,如抵押貸款。但是固定資產或流動產的抵押方式不被銀行認可,因其具有較大的價值變化程度,資產會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及市場變化而出現較大浮動,最終價值難以保障。同時資產抵押的流程較為繁復,手續較復雜,所以銀行不認可此貸款方式,進而提倡企業與擔保企業進行合作。但是中小企業因其規模小,發展前景差,資產結構不完善等眾多因素,使得較大的企業不愿為其擔保,而造成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即便有擔保企業愿意合作,也無形當中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并且成為融資的被動方,承擔著融資和擔保方等眾多風險,如若一方出現問題,則直接導致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風險。此種結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國家對中小企業所提出的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不僅導致中小企業在融資問題上不占優勢,同時還降低企業融資效率,阻礙中小企業的運營與發展。
3.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性較高
中小企業在供應鏈視角下進行融資時,所面臨的融資風險較高。對于內源融資來說,融資風險在于內部資金無法正常運轉,存在較大缺口。而對于外源融資來說,中小企業信用難以擔保,擔保方等多方攝入,會增加企業的融資風險。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于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下,缺乏相對的管理制度建設。另一方面在于銀行對供應量金融的風險把控不強。就目前而言,中小企業在運營與發展中很難形成健全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這一問題也會延伸到融資問題上,缺乏對供應鏈融資風險的管理和控制,進而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層出不窮。
三、供應鏈金融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對策與優化建議
1.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在供應鏈視角下,中小企業要精準把握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并利用這種關系來拓展自身的融資渠道。例如訂單融資,存貨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等,首先訂單融資方式是以中小企業為核心,對供應鏈上、下游所產生的訂單,進行留存,并在融資時將此呈現給銀行。在產業鏈模式下不減,優化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結構,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信用度,是銀行在降低對中小企業的授信風險時,將審核重點進行轉移,放在與中小企業合作方,這樣不僅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同時也提高了融資成功率。其次,應收賬款融資方式,主要基于中小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與之所產生的交易當中,買方通過賒銷方式行程自由貸款,而中小企業也在此過程中將壓力直接轉移。應收賬款成為一種銀行貸款依據,中小企業通過此方式來轉嫁風險,提高自己的融資能力,而銀行也會根據應收賬款交易數據和信息來授信,這樣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也優化了整體供應鏈結構。
2.多層面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
目前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融資問題上,國家應當給予相應的重視程度。結合中小企業目前發展狀況,以及對資金需求程度, 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依托,轉變傳統思想,創新信用擔保機制。其中,不同區域銀行可以獲取此區域內中小企業的相關信息,如財務報告、納稅情況,以及償債能力等。同時基于供應鏈視角對與中小企業合作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擔保體系的構建。如針對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訂單和存貨等數據信息進行核實,同時對所合作的上下游企業收賬款進行核查。以此可以作為中小企業的擔保給予授信額度。其次,還可以健全保兌倉信用擔保融資模式。這種融資方式可以劃分到實物抵押的類型中。其中主要以質押倉庫和提貨權為主要內容,這不僅關系到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同時還關聯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當然這種保兌倉融資方式適用于中小企業的短期融資當中,所針對的也是中小企業與上下游合作當中所涉及到的物流企業。這種方式對于供應鏈的優化,以及各方職能與價值的體現,能夠起到助推作用,同時,還能解決中小企業的擔保信譽和融資問題。
3.構建專業的管理模式
供應鏈視角下,中小企業不僅要注重自身融資中所存在的風險,同時,還要加強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與之合作中,所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其中,中小企業除了要對自身財務、資源等方面加強管理外,還要從供應鏈視角出發,對上下游企業的與之合作的訂單、保兌倉、應收賬款等融資模式的管控,通過優化內、外部結構,以及價值鏈組成,來提高自身管理和運營、發展能力。其次,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管理模式入手,需要加強對供應鏈信貸業務的優化與調整,降低金融機構的成本,同時加強構建中小企業專項信貸業務和系統幫助中小企業完成融資任務,滿足中小企業規模拓展與高速運營需求。
結論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在近些年的發展中不僅基數逐漸增加,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工作崗位,對整體經濟結構的創新與改革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供應鏈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也是阻礙其可持續發展的阻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從供應鏈層面出發,通過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找出造成融資困難的原因,并以此為介入點探究供應鏈視角下中小企業融資的應對措施與優化建議。在研究過程中也必然面對重重難題,而針對影響因素所提出的針對性建議,如建立健全的信用機制、拓展融資渠道等,以期能夠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可參考價值,以此促進中小企業的良性、公平競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慧芳.供應鏈金融下中小企業融資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23):44-45.
[2]史若非.供應鏈金融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實證分析[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2):7-8.
[3]劉兢軼,王彧婧,王靜思.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體系構建[J].金融發展研究,2019(11):63-67.
[4]王菊.基于供應鏈金融視角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9(30):51-52.
[5]張小霞,高路路.供應鏈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來自中小板的經驗證據[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