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穎,娜扎凱提·阿不都克里木,金龍妹,張曉華,喇雪娜,陳維怡,楊鳳云,沈戀迪,陸永芬,朱小玲,崔 巍,張艷玲,蔣 泓
(1.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 200032;2.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上海 200032;3.上海市閔行區婦幼保健院,上海 201102;4.上海市嘉定區婦幼保健院,上海 201800;5.江西省樂平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樂平 330006;6.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閔行分院,上海 201100)
2019年末,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出現,并逐漸在湖北乃至全國其他省份傳播開來。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并按甲類傳染病進行防控和管理。2020年2月8日國家衛健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2]。目前,我國31省、市、自治區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疫情防控的局勢十分嚴峻。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本次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2020年2月12日,全國累計確診44 765例,其中死亡1 117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3]中明確指出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孕產婦,病情進展相對更快,需要格外地加強防護。產前檢查對維護和促進母嬰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根據WHO發布的《產前保健指南2016版》[4]推薦,孕產婦在整個孕期與醫務工作人員接觸的次數不應少于8次,以降低圍產期死亡率并改善女性的產前保健體驗。而當前疫情和全面防控的情形,可能會對常規孕產保健服務的提供和利用產生影響。由于擔心前往醫療機構進行孕檢的路途上、常規孕檢和分娩服務就診過程中的感染風險,孕婦常規產前檢查服務的利用率可能會降低;為了疫情防控盡量減少外出,孕婦可能對長期居家時適宜、合理的生活方式存在咨詢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常規孕產保健服務方式是否滿足了孕產婦的需求,以及服務對象有何新的保健需求,為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孕產保健服務預案及應對機制提供依據和建議。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調查的方法,于2020年2月6日至12日通過在線填寫問卷的方式收集信息,參與調查的對象為上海市、江西省、陜西省等地區孕產保健服務機構通過問卷星調查的孕婦。問卷內容包括①人口學一般資料:年齡、學歷、職業、現居地、孕產史等;②新冠肺炎疫情下孕婦關注的主要問題;③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孕產保健服務需求;④實際獲得與希望獲得孕產保健和預防新冠肺炎的途徑。
采用問卷星在線調查工具在上海市、江西省、陜西省等地區的孕產保健服務機構開展調查,產科服務提供者向孕婦發送問卷星填寫的二維碼或鏈接,孕婦可以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掃描二維碼或直接點擊鏈接,進入問卷填寫的頁面,調查約需10分鐘。
在線問卷的首頁介紹了調查的目的、內容、意義與所需填寫時間,所有孕婦在閱讀該信息后,在知情同意參加調查的前提下,參與在線問卷填寫。在調查對象完場并提交在線問卷后,在線調查界面自動顯示根據指南[5]編寫的疫情防控小貼士。
采用SPSS 20.0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連續性變量使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分類變量使用頻率(%)進行描述。
共有1 044名孕婦參與本次在線調查,平均年齡為29.50歲;81.80%的孕婦目前居住在上海,有27名(2.59%)的孕婦居住在本次肺炎疫情較為嚴重的湖北省,其余分布在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河南等省份;64.08%的孕婦居住在城市,少部分居住在鄉鎮(21.36%)和農村地區(14.56%);85.06%的孕婦在職;62.64%的孕婦為初產婦;17.82%的孕婦處于孕早期,54.21%處于孕中期,27.97%處于孕晚期;近70.00%的孕婦無妊娠期疾病,存在妊娠期疾病的孕婦,所患疾病按患病率從高到低分別為妊娠期貧血、陰道炎、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產/先兆早產;還有一部分孕婦存在甲狀腺功能減退、肝功能損傷、瘢痕子宮等健康問題,見表1。

表1 孕婦基本情況[n(%),N=1 044]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t women [n(%),N=1 044]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孕婦最關注的3個問題包括:①如果孕婦感染新冠病毒,是否會母嬰傳播,是否會導致早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等不良妊娠結局(非常關注占96.07%);②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后對胎兒和母親的預后問題(非常關注分別為92.62%和82.95%);③在進行新冠肺炎相關的CT檢查時,胎兒是否會致畸(非常關注占81.42%)。問卷中其他的一些問題,包括是否可以減少產檢次數,什么樣的產檢必須做;在醫院產檢感染病毒的風險;如果取消或延遲孕檢,如何知曉寶寶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情況;如果親人被隔離或感染,擔心親人的健康;如何獲得口罩等防護用品等,均有70.00%以上(70.98%~74.04%)的孕婦對上述問題表示非常關注,見表2。
除了問卷中所列的熱點問題外,孕婦還提出了關注的其他問題,主要為:疫情何時結束、孕婦能否在家辦公/醫院是否有孕產婦專用通道、感染是否需要終止妊娠、孕婦如何預防感染等關乎如何減少孕產婦對病毒的感染和孕產婦健康的問題。此外也有孕婦表達了對服務內容和質量的關注,如是否可以安排單人病房、分娩過程中會不會有可能感染、生產后住院期間是否會感染等在分娩時可能遇到的問題。還有一些孕產婦表達了如何調整自己緊張焦慮心情的服務需求,顯示了特殊時期孕產婦心理問題需要額外關注。

表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孕產婦關注的問題[n(%),N=1 044]Table 2 Major concerns of pregnant women under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mergency situation[n(%),N=1 044]
調查顯示孕婦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最期望獲得的5項服務包括:①獲得針對孕產婦的新冠肺炎防治措施相關資訊;②獲得產檢醫院服務信息變化的信息;③獲得社區提供口罩等防護用品的優先服務;④獲得現居地的疫情信息;⑤獲得與產檢醫院及時聯系的方式等,分別有75.28%、74.43%、73.95%、73.18%、71.84%的孕婦表示對以上服務非常需要,見表3。
在孕婦提出的還希望得到的服務中,主要以產檢醫院疫情信息、醫院產檢相關服務(是否接送、是否隔離檢查等)、能否遠程產檢/上門產檢等為主,其他期望獲得的服務還包括對防護物資的需求,如保證孕產婦的口罩供應等。

表3 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形勢下孕產保健需求[n(%),N=1 044]Table 3 Service needs of maternal health care under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mergency situation[n(%),N=1 044]
大部分孕婦最常獲得孕產保健信息的渠道是醫院微信公眾號(69.44%),其次是醫院電話熱線(34.96%)和朋友圈(26.92%)。有少部分孕婦(12.45%)提出自己的產檢醫院并未公開信息,并未獲得任何孕產保健信息,不知如何安排孕檢和孕期課程,導致心理負擔較大。孕婦獲得保健信息的其他途徑(占6.9%)中,還包括孕產保健相關APP、丁香醫生/丁香媽媽等醫療相關公眾號或微博、抖音等一些自媒體。
大部分孕婦(61.02%)認為醫院或專家微信公眾號/醫院或專家微博平臺是最理想的孕產保健指導方式,另有部分孕婦(18.39%)認為可以通過官方網站(新聞網站和衛健委、疾控中心網站等)獲得孕產保健指導信息,也有少量孕婦提到希望通過手機短信通知或者電話一對一指導等途徑獲得孕產保健指導。
調查結果顯示在本次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與防控形勢下,孕婦最為關注的問題為本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以及感染對于孕婦和子代健康的影響。在2020年2月1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研究團隊在《Lancet》發表最新論文,通過對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孕婦病例的觀察,結果顯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6]感染可導致嚴重不良的新生兒結局,也無證據表明SARS-CoV-2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但該研究也指出,因為僅包括了9例妊娠期感染的病例,目前有關新冠肺炎對于母嬰健康的影響還不足形成結論,還需進一步觀察與研究[7]。該結果提示科研機構或科研人員很有必要積極地開展新冠病毒感染的母嬰健康研究,并將婦幼人群感染后的疾病特征、感染和治療對母嬰的預后及時告知公眾,使孕婦和大眾對疾病的認知逐漸全面,以樹立對疾病防治的正確認識和態度。
孕婦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最期望獲得的孕產保健服務是及時獲得疫情信息與產檢機構相關的服務信息,提示在新冠肺炎這樣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疫情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與及時發布的重要性。孕婦對于孕產保健服務的新需求也對孕產保健機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情況下,及時調整服務方式和內容提出了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本調查的結果顯示在疫情應急情況下,孕產婦對于專業孕產保健機構的信息獲取需求非常高,對專業孕產保健機構具有較高的信賴度,這與董斯佳等2018年的研究顯示孕婦對于婦幼保健等信息主要來自于家人、朋友和論壇等的結果差異較大,突顯了專業孕產保健機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被賦予更高的期望,需要承擔更多的職責。因此,及時建立孕婦新冠肺炎的定點診治機構網絡非常必要;建議盡快建立突發事件情形下,基于服務對象需求的應急反應機制。
2020年2月2日國家衛健委婦幼健康司下發的《關于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指定綜合救治能力強的醫療機構作為定點醫院,為疑似和確診孕產婦提供治療和助產服務,確保母嬰安全;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和新媒體作用,開展兒童保健和孕產婦保健在線咨詢和指導[8]。2月12日,國家衛健委公布了各省(區、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或確診孕產婦產檢和住院分娩定點醫院名單,明確了相關的孕產保健服務信息[9],國家層面的政策與指南的發布為各地區建立孕產婦新冠肺炎的診治與服務提供了指引,為確保感染新冠病毒的孕婦獲得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孕婦的緊張與不安。
本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大多數孕婦主要通過在線醫療機構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或微博等在線形式獲取信息,提示在進行婦幼保健服務調整的過程中,要重視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包括人員、材料與平臺的提供與建設,可以考慮將部分面對面咨詢的服務以網絡形式開展。調查結果顯示孕婦最希望從信息來源可靠的孕產專業機構的微信公眾號或微博,獲得與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的衛生指導與建議,與之相一致的是,調查顯示大部分孕婦在本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與防控的很早階段也確實從該途徑獲得了相應信息。令人欣慰的是,本次疫情出現后不久,各婦幼與孕產相關的專業組織都高效、及時地出臺了疫情下孕產保健指南,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母胎醫師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產科學組、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等專業學會[10-11]在第一時間制定并推出了孕產臨床服務等指南;國家與各地孕產保健機構亦及時地通過新媒體層層解讀指南,解答關注問題,科普化專業知識,提供健康教育,并告知服務的調整[12-14]。這些行動和經驗都為將來總結并建立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的婦幼保健服務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調查結果還提示,孕婦較為關注在疫情防護用品緊缺時期的資源可得性,提示進行防護用品的資源配置時應考慮對包括孕產婦在內的重點脆弱人群的優先保障,以增加該人群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有一部分孕婦表示由于無法及時獲取服務信息而存在壓力大等情緒問題,提示在及時調整服務應對的同時,需要加強對于疫情與防控形勢下孕產婦的心理健康干預。
本文的結果提示,應盡快建立突發事件情形下,基于服務對象需求的孕產保健應急反應機制;婦幼保健專業機構應及時應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服務信息的更新,及時發布與產檢服務相關的最新信息,投入健康教育人力,及時基于最佳證據來源更新信息,向大眾進行科普教育,努力提高服務對象的科學信息可及性和健康素養轉化率。
致謝:感謝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錢序教授在研究調查及論文撰寫過程中的指導。感謝參與調查的上海市閔行區婦幼保健院、上海市嘉定區婦幼保健院、江西省樂平市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