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娟,田 瑩,朱健伶,劉浩明,李永進,趙從樸,馬良坤
(廣州市白云區婦幼保健院1.孕產保健部,3.網絡中心,廣東 廣州 510400;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 2.產科中心,5.信息管理處,北京 100730;4.北京市順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13)
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始發于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1],并在全國乃至世界迅速擴散。2020年1月31日凌晨,世衛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截至2月20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4 965例,累計治愈出院18 264例,現有確診病例28 985例,累計死亡病例2 236例[3]。孕產婦是2019冠狀病毒病的易感人群,但尚沒有孕產婦感染率及死亡率的確切數據。圍產保健檢查是降低孕產婦和圍產兒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減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4]。國務院發布的《近期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提出,為做好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要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并進一步要求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5]。應目前居家防控的要求,孕產婦來院次數相應減少,使孕婦圍產保健及多科隨訪監護出現薄弱環節,疾病管理效率降低,圍產結局令人擔憂,而互聯網+孕產保健模式是疫情期間孕產保健管理的理想選擇。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6]。我國婦幼衛生信息化于20世紀80年代起步,到2010年已建成了孕產婦及兒童保健管理信息系統、區域化婦幼信息平臺、婦幼保健信息系統等重要系統,孕產婦健康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步增加[7]。移動互聯網技術可有效銜接孕產婦妊娠期間多樣化需求,發揮持續監測、針對性干預等特殊職能[8]。應用移動互聯網管理平臺持續監測功能,有利于及早發現高危妊娠及有可能對妊娠結局產生影響的因素,從而正確指導孕期用藥,減輕孕產婦心理負擔,降低妊娠合并癥發生率[9-10]。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推動了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關口前移、效率倍增和便捷到家等功能的實現[7]。互聯網+使孕產婦將由面向醫務工作者接受健康管理服務轉變為部分面對移動互聯網端口,因而需要婦幼醫學專家對互聯網平臺所提供的信息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進行審核。同時,互聯網+移動醫療對孕產婦個人信息高度依賴,孕產婦數據的隱私保護及信息安全問題十分重要。建議選擇合適的試點區域開展移動互聯網孕產婦健康管理創新工作,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實證數據與案例支撐,推動移動互聯網+健康模式的發展[11]。
2020年2月2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助產機構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孕產婦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和新媒體作用,借助“互聯網+醫療健康”優勢,對兒童和孕產婦開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12]。北京協和醫院總結孕期營養門診、移動醫療健康管理等研究成果及工作經驗,提出疫情期間互聯網+孕產婦健康管理建議:由孕婦進行自我學習及生活方式記錄,由健康管理師及產科醫生根據病案、醫囑及生活日記針對性地進行管理,通過互聯網+移動醫療實現疫情期間孕產期健康管理的目的。廣州市白云區婦幼保健院2018年牽頭聯合轄區31家提供助產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了廣州市白云區孕期營養專科聯盟,創建“孕產婦營養健康管理中心—助產機構孕期營養門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孕期營養咨詢門診”的三級管理模式。并于2019年引進北京協和醫院的妊娠期糖尿病翻轉課堂健康教育模式,同時利用移動醫療進行孕產期健康管理,實現了三師共管(醫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的線上線下管理模式。疫情期間,將妊娠期糖尿病翻轉課堂改為線上課堂的模式,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將線上轉診、網上問診、線上課堂、移動醫療APP孕產婦健康監測與管理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作為疫情期間孕期保健工作的補充,實現了特殊時期的區域性孕產保健管理。
(1)通過區域分級診療平臺實現雙向轉診。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醫療聯盟信息互通共享、雙向轉診。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遠程醫療等服務,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推動構建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
(2)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網上問診”,開展孕產婦保健在線咨詢和指導。對有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等高危孕產婦,指導其按時接受產前檢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避免因擔憂、恐懼而延誤病情。
(3)利用互聯網對孕產婦開展健康教育。通過由產科醫師參與設計的,具備專業性和權威性的APP、視頻、線上課堂等方式,加強對孕產婦健康教育和咨詢指導,保證信息來源可靠。
(4)通過移動醫療APP為孕產婦提供健康監測與管理。由孕婦進行飲食、運動、血糖、體重及生活方式等記錄,與產科醫生、營養科醫生、健康管理師共同實現疫情期間孕產保健管理。
(1)雙向轉診。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指導孕婦使用移動醫療APP進行自助檔案建立,包含既往病史、家族史、個人史等病史信息、上傳診療報告及實驗室檢查等信息,產科醫生及營養科醫生提供臨床診斷和醫囑方案,并由線上健康管理師進行日常健康管理的執行工作。對需要就診和符合轉診條件患者,基層機構通過區域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平臺向對應監護類別的二級、三級醫院進行線上轉診(如圖1)。

圖1區域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平臺
Fig.1 Regional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wo-way referral platform
(2)線上問診。上級醫院接收患者轉診信息后對其進行網上問診及進一步評估,出具患者營養診療方案和家庭監測方案,并根據患者情況進行線上宣教預約,患者也可在自身不適或產生困惑時,向醫生和健康管理師進行咨詢。
(3)線上宣教。通過移動醫療APP,孕婦在家進行孕期保健知識預習;通過互聯網平臺參加妊娠糖尿病翻轉課堂遠程指導,其中包括復習所學知識,提問互動、互評三日飲食運動血糖日記、控糖心得分享、疫情期間食物的選擇、營養、運動、心理、血糖監測指導,一對一個性化指導等。
(4)線上管理。孕婦進行家庭監測打卡(血糖、飲食、運動等),健康管理師可對產婦飲食記錄等給出日常點評;醫生和健康管理師可隨時查看患者家庭監測信息,并根據生活方式記錄報告,給出指標異常分析與指導(如圖2)。

圖2遠程醫療管理平臺
Fig.2 Telemedicine management platform
(1)通過區域數據中心,上下級醫院可共享患者檔案信息、治療情況、院外監測信息,實現醫療信息透明與連貫性,將患者線上管理真正落到實處。經過管理后,評估患者妊娠風險因素及管理難度,根據患者情況予以基層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
(2)線上妊娠糖尿病翻轉課堂的實施,解決了疫情防控時期的空間限制,節約了知識傳授的時間,增長了患者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健康促進效果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課堂中遠程視頻和情境素材的融入,使患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了學習欲望和興趣,便于技能領悟。移動醫療搭建醫患互動平臺,便于病情的監控和反饋,方便患者治療方案的調節。翻轉課堂之中患者需求增加,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挑戰,實現了教學相長。
(3)移動互聯網的貫穿始終推動公共服務與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結合。對孕產婦保健APP等充分利用能夠幫助更多孕產婦獲得信息資源并提升依從性和信任感,積極高效交流。同時,一站式、連續化、個性化服務使得孕產婦獲得健康信息便捷性提升,家庭保健能力增強。移動互聯網APP能夠將傳統的孕前、孕期、產后不同時期分段式的服務模式變革為整合型服務模式,簡化體檢、產檢、篩查流程,節約就診時間,有效提高醫院的就診效率,改善就診感受,提升孕產婦健康保健意識。在疫情的特殊階段,通過醫患線上交流,有利于提供身心支持。
2019年1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指出,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健全醫療衛生信息交流和信息安全制度,應用信息技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13]。疫情爆發前的孕產保健管理,主要由產科門診、孕婦學校等構成。目前形勢下,人員流動盡可能減少,孕產婦產檢次數也相應減少,孕產保健管理成為薄弱環節。通過互聯網+區域性孕產保健服務模式的開展,有利于實現區域內多級聯動、提高孕產婦自我保健管理意識,進一步提升區域孕產保健管理水平。
本文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母嬰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產科科普專委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心身健康學組、中國康復醫學會產后康復專委會產后營養學組聯合推薦,感謝所有專家的大力支持。北京麥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互聯網平臺運行架構,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