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菲
摘要:偉大的俄羅斯鋼琴學派產生于19世紀后期,其起源于俄羅斯傳統民族音樂,雖形成較晚,但迅速發展和崛起,在蘊涵俄羅斯傳統文化的厚重情感的同時,汲取各鋼琴學派之精髓,演變出自成一派的體系,對世界音樂界造成巨大影響,對人類鋼琴事業做出了貢獻。本文將論述俄羅斯鋼琴學派的主要特色及借鑒價值,闡述如何借鑒俄羅斯鋼琴學派之所長,提高我國的鋼琴藝術水平。
關鍵詞:俄羅斯學派? ?鋼琴藝術? ?借鑒價值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3-0098-02
俄羅斯鋼琴學派起源于浪漫主義時期,彼時的蘇聯涌現了大量享譽世界的鋼琴教育家及鋼琴演奏家,如安東·魯賓斯坦、伊古姆諾夫、涅高茲、尼古拉耶夫、霍洛維茲等,他們僅用了半個世紀,便使得俄羅斯鋼琴學派迅速崛起,享譽世界。俄羅斯鋼琴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為他們有著優越的教育和傳承體系,分析及借鑒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演奏及教學方式,對于提高我國鋼琴藝術水平有著重大意義。
一、俄羅斯鋼琴學派的主要特色
(一)重視基礎啟蒙教育
通常來說,在俄羅斯的中小學,無論是音樂學院附屬中小學的鋼琴課還是普通學校的選修鋼琴課,均為音樂學院畢業的教師來教授,且通常平均每學年都會安排兩次音樂考試或鋼琴比賽。這為夯實音樂基礎、激發學生的鋼琴興趣及天賦提供了技術保障。
(二)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俄羅斯,音樂學校所教授的不僅僅是音樂課程,在訓練學生音樂能力的同時,也常常會將歷史、哲學甚至物理學等知識融入到演奏情感的培養和演奏技術的訓練當中,使得學生能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及演奏作品。
(三)堅持樂譜和教材的母語化
俄羅斯的樂譜,無論是標題文字還是音樂術語,幾乎都是俄文版的,這對于大部分鋼琴初學者來說,無疑能有效提高讀譜效率,更直觀地領會作曲家所傳達的信息。
(四)強調音色的精確處理及演奏的歌唱性
俄羅斯鋼琴教育鼻祖涅高茲先生曾在《論鋼琴表演藝術》一書中曾說過:“我毫不夸張,在我授課時,四分之三的勞動花在音色的探索上”。俄羅斯鋼琴家們具備優越的手指控制力及踏板使用能力,善于靈活運用不同的觸鍵和不同的彈奏法創造各類所需的音響色彩。演奏的歌唱性,即“Cantabile”,俄羅斯鋼琴學派非常講究旋律的呼吸及起伏,追求線條發展的廣闊與流動,營造富歌唱性且觸動人心的演奏效果。
俄羅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俄羅斯鋼琴學派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使得該學派的藝術精髓在經歷歷史變遷后,始終為一代又一代的俄羅斯鋼琴家們所信仰和驕傲,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
二、我國鋼琴藝術發展現狀
鋼琴藝術傳入我國已有百年歷史,經過百余年的發展,鋼琴藝術在中國音樂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作曲家、鋼琴家們從最初簡單的模仿西方鋼琴藝術,到后來漸漸將我國文化融入鋼琴作品,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鋼琴音樂風格,創造或改編出一系列優秀的中國鋼琴作品。另一方面,20世紀初,蔡元培向蕭友梅提議把鋼琴藝術納入音樂課程,從此,眾多中國音樂院校開設了鋼琴專業,這為我國鋼琴學子接受系統及專業的鋼琴教育、推動鋼琴藝術在我國的良好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后,在中國作曲家及鋼琴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穩步前進,世界鋼琴大賽的獲獎名單上逐漸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名字。如今,在改革開放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鋼琴藝術迅速發展,許多鋼琴學子在國外接受先進的音樂教育后,將國外先進理念及技術帶回了國內,為中國鋼琴事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動力。中國鋼琴文化在不斷與世界音樂文化接軌及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許多問題,廣大鋼琴工作者在摸索中融合東西方鋼琴文化,促進我國鋼琴藝術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借鑒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演奏及教學體系從而提高我國鋼琴藝術水平
(一)建立規范系統的基礎啟蒙教育機制,培養學生從小領悟除技術訓練外的音樂美學
在學術界,我國兒童鋼琴啟蒙教育一直沒有規范和統一的概念,各學校和各機構的兒童鋼琴教育的條件良莠不齊,許多天賦異稟的琴童得不到正確的培養和引導。我們應加強對兒童鋼琴啟蒙教育的重視,嚴格把控鋼琴啟蒙教育的師資水平,并在教學方式上參考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方式,規范及嚴謹地對待兒童的觸鍵法、運指法、分句法、踏板法等基本奏法的基礎訓練,通過復調作品訓練學生聽辨聲部旋律層次及控制手指獨立性的能力,并從歌唱性入手來帶動基本功的形成,使學生從小養成對鋼琴作品嚴謹規范的態度及主動創作的熱情。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相關知識面
俄羅斯鋼琴學派認為,要成為優秀的鋼琴演奏人員,需有堅實的文化素養和對藝術的理解能力。我國的專業音樂院校以及音樂院校附中,主要以教授學生音樂專業知識和音樂專業技能為主,多數學生知識面較窄,對許多作品的理解維度低,演奏表達空洞。所以,我們應加強對學生的文學、美術、歷史、哲學及繪畫等方面的教育。只有知識淵博、精神崇高、視野開闊,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實現更高層次的演奏。
(三)強調音色控制和調整,體現鮮明的音樂層次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國內的鋼琴教育對音色及歌唱性的要求并未放置首位,而是更多的偏向于技術的訓練。而音樂存在的意義本質是精神層面的,并不僅僅為了追求演奏技術上的絢爛。如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教學要求一樣,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標記主要旋律線條,先用連奏,然后用斷奏,繼而轉調和轉位,通過此類手法讓學生感受和調整相應的音色及情感色彩,通過耳朵的平衡鑒賞能力及手指的獨立控制能力達到有層次的彈奏,并合并歌唱的呼吸和韻律,讓學生充分體會音樂歌唱性,在經過反復地練習、糾錯和調整后,使得學生對作品的把握和演繹更精細、更能打動人心。
(四)因材施教
借鑒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教學理念,我們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應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對待每一位學生都應盡最大可能發掘和支持學生的藝術個性,并且根據各學生的特點制定合適的培養目標。對于接受能力相對差的學生,我們應選擇更簡明生動的表達方式,放慢教學進度;對于才能超于普通人且求知欲望強烈的學生,也要打破傳統步驟,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我們更應擯棄老套陳舊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五)在鋼琴教材中增加中國曲譜,做好國外鋼琴作品的相關翻譯
如俄羅斯鋼琴學派使用的教材一樣,在教材中加入大量本國民族音樂作品。這首先能使學生對本國的民族文化有濃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培養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其次能促進學生通過對民族風俗的熟知和理解,打破西方古典音樂的常規,激發出對中國民族音樂藝術的創作能力,使得中國的民族藝術能從一定程度上更好地被傳承,并逐漸形成有世界影響力的特色學派。我們還應參考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做法,在國外鋼琴作品曲譜及文獻上多使用母語,便于我們的鋼琴學習者能更直觀更準確地理解鋼琴知識,使得國外優秀的鋼琴文化更好的被我們所解讀和掌握。
(六)建立屬于中國的鋼琴文化名片
俄羅斯有久負盛名的幾大音樂院校,更有備受世界矚目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許多躋身一線的鋼琴家是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獲獎后而被業界關注,這已成為世界鋼琴學術界最有公信度和說服力的名片。我國廣大鋼琴工作者應共同創造我們自己的鋼琴文化名片,創辦高規格且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吸引當今最優秀的鋼琴家們來中國比賽和交流,加深我們與國際領先鋼琴文化的溝通,從而更好的推動我國鋼琴文化事業的發展。
四、結語
俄羅斯鋼琴藝術是世界藝術領域的瑰寶,對于我們而言,鋼琴藝術雖是舶來品,但現如今它早已成為我國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融會貫通西方藝術文化,學習和借鑒俄羅斯鋼琴學派的精髓,使得我們在接收外來領先鋼琴藝術文化的過程中能總結經驗,改善自身體系,促進中國鋼琴文化得以迅速發展,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鋼琴派系,最終在世界音樂舞臺上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蘇]涅高茲.論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
[2]李巍.俄羅斯鋼琴基礎教育管窺[J].鋼琴藝術,2002,(05).
[3]樊慰慈.飛越高加索的琴韻——俄羅斯鋼琴演奏樂派的歷史傳承[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4]張維.俄羅斯鋼琴學派奠基人之一——伊古姆諾夫的鋼琴演奏及教學原則[J].人民音樂,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