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理論的研究與教學是我國高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的課程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傳播的主陣地,從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歷史與現狀來看,它需要始終秉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研究宗旨,適應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理論發展與實踐探索的現實需求,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的持續、長效和健康發展。由李雪萍編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2016年11月1日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一書系統歸納并總結了近年來高校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探索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從理論創新的角度整合了當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手段、策略和方法,開拓了現代思政教育的課程設計視野,充分強調了思政教育教學在資源運用、教學創新、案例設計等方面的探索與變革,在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論體系完善和實踐策略變革中發揮著較強的啟發作用。
該書共包括三大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探索”,突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開展的創新,以史為鑒,在分析改革開放三十年思政教育課程的演變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思政教育的探索方向與探索主題;第二部分是“建構”,在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研究成果總結下,編者有力推動了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完善了思政理論課程的價值觀內容、學生主體模式、師生新型關系等,建構并健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實踐體系:第三部分是“拓展”,編者從人文傳統教育的角度進一步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體系、教學目標體系、教學改革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綜合該書的相關論述,筆者認為,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分析闡釋、探索和創新應當著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創新研究應當打破傳統的封閉、保守的思維模式,積極吸納新的價值觀、思想觀點和積極進取的思維方式,讓高校思政教育理論體系的創新構建更加貼近現實,深入響應大學生現在的生活方式、思維發展方式和實踐應用方式,切實提高思政教育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踐的有效性。思政教育理論體系是長期歷史探索與發展而成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經典性,是指導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和德育工作的核心理論,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學生的理論接受情況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要想在思政教育理論體系的傳播教育中得到較好的效果,高校需要根據現實語境的變化,打破傳統的理論課程教學思路,引進新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和思維模式,全方位推進思政教育理論課程教學的創新,深入現代生活的思想模式和行為模式,進而行之有效地對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實踐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幫助。
第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創新研究與實踐需要重新審視教學中“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關系,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與應用,進而保證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當中,在大學生群體中獲得更加顯著的教育反響。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是長期以來秉持的教學理念,但是囿于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單一,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豐富了思政理論課程教學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增強了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教學的開放性和多元性。鑒于此,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創新應當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挖掘和整合優質的思政理論課教學資源,增強理論課程教學的開放性特征,提高學生在思政理論課程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進而讓“教”與“學”的多邊互動激發學生在思政理論課程學習中的興趣和熱情,逐步強化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創新研究與教學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第三,跨學科交融的開放語境下,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創新研究需要在開放型的教學模式下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目標體系、內容體系、技術體系和實踐應用體系,結合大學生德育工作開展的現實需要,讓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更加豐富、生動和有效。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與其他學科、高校管理工作的聯動是現代高校思政教育與管理體系中的一大創新點,是高校及教師需要進一步探索與發現的一大創新板塊。也就是說,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創新研究不必局限于思政教育的學科專業之內,而是可以廣泛地吸收并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來優化思政理論課程教育的內容體系、目標體系、技術體系和實踐經驗體系,讓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創新研究更趨于多元一體,切實貼合復雜形勢下大學生思政理論教育的現實需求。
以上就是筆者在研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一書的過程中,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的創新思考與探索,結果表明,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創新需要以提高教學實效為目標,實事求是地推進課程設計各個環節的優化與改革,包括教學觀念的變遷、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跨學科的交融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繼而從各個方面保障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研究與教學的有效性,讓高校思政教育理論課程教育水準得到較大的提升。
[基金項目: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西南邊疆地區跨界民族民俗文化創新轉化研究”(19XMZ2037)]
(謝娟,北部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