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摘要:以文化生態為視角對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現狀進行研究,對保護及傳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與資源有著積極助益,同時,也是實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體現所在。本文結合人力資源、物理資源以及民族民間信息資源的開發現狀,提出與之適應的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以期借此豐富高師高專院校的體育在課程內容,更好的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
關鍵詞: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開發;利用
引言
文化生態是由美國人類學家斯圖爾德提出的,其創立的“文化生態學”(Eulturaleeology)是文化人類學的重要部分。文化生態實際上是將人類文化本身視為一個生態系統,該系統內的各類文化要素需要保持在較為均衡的狀態,如此才能確保生態文化系統內的各文化要素協同發展,最終實現生態平衡。本文以文化生態為視角,探討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既是度民族民間體育的保護與傳承,同時,與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也有著較高的適應度;此外,對高師高專院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通過豐富體育教學資源,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1]。
一、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開發現狀分析
(一)人力資源的現狀
當前,高師高專院校的體育教師的學歷水平普遍為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及以上的相對較少,體育教師的學歷層次分布較為合理,為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資源基礎。然而,我國大部分高師高專院在民族民間體育教師方面的需求的缺口依然較大,許多學校并沒有專業的民族民間體育教師,即便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師符合民族民間體育的專業化水平,但此方面的人力資源與民族民間體育課程的的匹配度卻不高。高師高專院校體育教師對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的價值意義普遍持肯定態度,但對于民族民間體育課程的具體開展卻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教師僅對民族民間體育中的跳繩、打陀螺、丟沙包、踢毽子等項目較為熟悉,原因在這些項目的學習難度不大,不需要專業的技術即可掌握。但對于舞龍、摔跤、抖空竹等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的傳統體育項目,僅有少部分體育教師表示較為熟悉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術。
(二)物力資源開發的現狀
本文所研究的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中的物理資源包含教材、場地設施以及學校的民間體育資源三方面。其具體的開發現狀如下:
第一,有關教材的開發。當前高師高專院校僅有小部分學校針對民族民間體育課程開發了與之相適應的校本教材,此小部分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校本資源方面較具優勢,且結合辦學特色和當地發展情況,形成了獨具本校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教學項目。但整體來看,大部分學校在校本教學資源的開發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
第二,有關場地設施的開發。部分高師高專院校由于學校領導對民族民間體育的重視度不夠,導師部分院校的民族民間體育的場地設施利用率不高。與此同時還有些學校由于投入經費不足或缺乏專業的民族民間體育教師,因此開展民族民間體育教學活動所需要的場地設施非常匱乏,這對民族民間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驚進行造成一定阻滯。
第三,大部分高師高專院校的本土化的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為有效開發,更未形成獨具本校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
(三)民族民間體育信息資源
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需要必備的人力資源、教材以及場地設施資源外,同樣非常需要信息資源的支持。具體表現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經驗等,民族民間體育可以通過信息資源共享,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以往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手段,再適當的結合本校特色項目進行優化創新,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將得到大大提升。然而,由于民族民間體育教學在高師高專院校的普及程度還有待提升,許多院校在開發民族民間體育教學信息資源的過程中只是簡答的引進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缺乏對項目本身的文化資源內涵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深度開發。
二、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
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以文化生態為前提和目標,各院校需要正確認識文化生態的內涵,正確對待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此優化高師高專院校體育教學資源,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并更好的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體育[2]。
(一)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
高師高專院校的領導及教師需要正確對待中西方文化,深入了解我國民族民間體育的文化內涵及價值意蘊,重視民族民間體育項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工作,引導學生參與更多的參與到民族民間體育活動當中來。因此,院校領導和體育教師自身要提高認識,加大民族民間體育的推廣力度,使其逐漸形成一定規模,在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范圍內掀起獨具中國特色的體育熱潮。與此同時,院校需要深刻的認識到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中人力資源的重要性,構建民族免檢體育專業教師的培訓機制,為高師高專院校不斷注入具備高知識水平及高專業程度的民族民間體育,培養更多能夠依據“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整體健康觀的需要進行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
(二)物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
高師高專院校在開展民族民間體育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對多方面的教學資源予以充分開發與利用,并將各類資源予以優化配置,如此才能提升相關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有效性。具體而言,在配備必要的民族民間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和器材的基礎上,強化民族民間體育教學內容資源的挖掘和整理,尤其是對于具有傳統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間體育項目,更需要深挖其中的文化內涵,提升民族民間體育教學內容資源的趣味和特色,更好的吸引學習民族民間體育的興趣。在選擇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的時候,高師高專院校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即項目選擇與高職學生的特點有機銜接。此外,對于民族民間體育的校本教材,院校需要加強整編,形成獨具特色的校本教材資源,提升教材的利用率。
(三)體育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
高師高專院校的針對民族民間體育的教學資源進行深入開發與挖掘,有助于促使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得到保護與傳承。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注重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經驗等無形的教育資源的開發。通過以上方式促進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得以進一步豐富,并充分運用于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與此同時,結合文化生態視角,高師高專院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資源還應注重度這些無形資源中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被保護和傳承。此外,高師高專院校還應結合社會的力量開展民族民間體育教學,通過組織各類活動以引導學生認識到更多民族民間體育資源并將其應用于教學當中,形成院校+社會合理開發民族民間體育的教學資源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小澤. 地方高校民族民間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5,5(25):85-86.
[2]梁政東. 民族傳統體育在高職院校的傳承與創新研究——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節”為例[J].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32(06):70-73.
基金項目:
2018年度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質量工程項目重點課題,項目編號:ZLGC2018JY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