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達
摘要: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面對中國老齡化加速的現實,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是針對中國特殊國情開除的一劑良方。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流入城市,農村“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在農村人口的比重和總量也不斷增加,傳統的居家養老難以有效滿足農村老人養老需求。醫養結合養老作為一種農村新興的養老方式自提出和運行以來,日益成為滿足廣大農村居民養老需求、化解農村人口老齡化風險的有效途徑,取得突破性進展。
關鍵詞: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問題;對策
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服務社會化是當今世界人口發展的兩大趨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绷暯娇倳浀倪@一科學論斷,是對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為新時代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事業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一、農村醫養結合的發展背景
隨著社會變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自發到城市打拼,導致留守老人的數量日益增加,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留守老人本身已經年邁,但子女卻不在身邊,無人照料,大部分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只能靠自身做一些繁重的勞動去勉強養活自己,甚至有的還需要去照顧年幼的后輩,生活條件相當艱苦。這些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差,是“老年病” 的常發、易發和突發的主要群體,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療和看護問題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困擾。而現狀卻是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獨立、自成系統,養老院不方便就醫,醫院里又不能養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經常往返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既耽誤治療,也增加了家屬負擔。他們既需要“養”,更需要“醫”,醫療和養老的分離,也致使許多患病老人把醫院當成養老院,成了“常住戶”。
二、農村醫養結合實施中的困境分析
(一)農村醫養投入不足
無論是醫療衛生還是養老服務,國家對農村地區的投入明顯不足,導致農村醫養發展困難重重。再者,醫養結合模式整合了養老和醫療資源,層次較高,本身投入成本較大,勢必使原本醫療和養老資源就普遍短缺的農村地區,面臨更大的財政壓力。
(二)農村醫養服務設施落后
農村基礎養老、醫療設施不完善。農村衛生醫療機構缺少醫療人才和醫療設施,遇到大病、急病,不敢治、治不了;大多數醫療人才因為福利待遇發展等原因也不愿意返鄉反哺;對于疾病的預防、病后的復健做的也不夠。
(三)農村專業醫養護人員嚴重匱乏
老年人的養老和照護服務需要大量專業人員,但農村護理人員嚴重缺乏,阻礙了醫養結合發展。與傳統養老模式不同,醫養結合模式更加專注養老過程中的醫療和護理服務,所以對醫療服務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專業的醫護服務人員。
(四)農村基層政府有關“醫養結合”宣傳不力
農村基層政府有關“醫養結合”宣傳不力。導致農村醫養結合的發展問題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社會力量對農村醫養結合投入較少。
(五)農村醫養制度體系不完善
發展醫養結合,必須確保醫養結合中各類醫療機構納入醫保覆蓋范圍。但目前養老機構中開設的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單位、實現醫保報銷有一定難度,這加大了老年人看病的經濟負擔,不利于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同時,長期護理醫療保險制度仍處試點起步階段,在資金籌集、保障人群等方面還不盡人意。
三、農村醫養結合實施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政策法規,進行監督和管理
根據當地的地區差異,再進行細節性政策和法律的補充,確保農村醫養結合項目能夠落實,保證農村養老事業的發展。
(二)加大宣傳和教育
醫養結合是積極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高齡化趨勢的有效措施,是發展農村養老健康事業與老齡產業的關鍵措施。政府要發揮引導功能,在全社會大力破除醫養各守其界傳統觀念,積極向農村老年人宣傳普及醫養結合,消除思想認識偏差。
(三)加大財政投入
政府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提升農村社區機構和設施的服務能力,促進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同時為了避免政府財政壓力過大,應支持基金會、社團、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醫養結合的建設,鼓勵社會組織探索農村養老服務模式、服務農村老人。在這過程中,堅持政府主導、多種力量參與的形式,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事業,推動農村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發展。
(四)加強農村地區醫養人才隊伍的建設
政府給予相應的補助和福利政策,招攬醫療、護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回鄉反哺或吸引人才留下?;鶎诱梢月摻j當地醫療和療養機構為當地健康且有勞動能力的人提供培訓和崗位,使其為老人提供護理、養老、康復等方面的服務,增加他們自身的經濟收入。
(五)優化資源配置
要深化政府職能改革,消除養老和醫療系統多頭管理局面,強化民政、衛健委、醫保等部門分工協作,建立聯席辦公協商共同推進工作機制,開通流暢的醫養結合雙向轉診渠道,推進養老和醫療資源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王彥斌.欠發達地區農村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構建[J]. 探索, 2017(6):153-159.
[2]耿愛生,曹倩倩.農村醫養結合適度發展:理論依據、現實困境及其消解[J].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7(3):78-83.
[3]鄧大松,李玉嬌 .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制度理性、供需困境與模式創新[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8 (1):107-114+2.
[4] 孟丹 . 農村“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研究[J] . 現代商業,2017 (23):173-174.
[5] 張曉杰 . 醫養結合養老創新的邏輯、瓶頸與政策選擇[J]. 西北人口,2016(1):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