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漫 王鮮 羅雲 張琴
摘要:現代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人類生存中不能或缺的工具,由于互聯網開放、快速等特點,隱私權保護面臨挑戰。鑒于互聯網隱私保護的效果,本文將從網絡隱私權概述及其侵權現狀,與國外保護互聯網隱私權比照,本文提出了增益我國互聯網隱私權保護的相干法律倡導。
關鍵詞:網絡隱私權;保護現狀;問題;法律建議
引言
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特色的網絡新時代。在這一時代,人們只要進入互聯網空間,就會留下瀏覽記錄等信息。我國對網絡隱私權還欠缺相關的保護,所以將網絡隱私權保護問題納入法律結構進行剖析闡述,了解制約網絡隱私保護的緣由,有助于提高我國網絡隱私保護水平
一、網絡隱私權概述
(一)網絡隱私權的定義
互聯網隱私是隱私權進入互聯網時代的延展。一般以為,它是指“網絡和寧靜的私人生活公開信息受法律保護,不被不法進犯,知悉收集,復制,公開和使用權樣的特性;也指禁止在網上某些敏感區泄露關于個體的,包含受損的事實,圖片和意見的信息”。[1]
(二)網絡隱私權的內容
通常認為,網絡隱私權主要有四個方面:1、知情權,它意味著用戶有權知曉網站收集的是什么信息,包含什么內容。2、選擇權,在網站搜集個人材料之前,必須征得用戶的批準。[2]3、控制權,即確保的個人信息的精確性和完好性。4、安全請求權,即有權要求網站采取需要的、正當的方法,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
二、 網絡隱私權侵權現狀分析
一是以網絡為載體侵犯隱私,主要是指當事人不知道或背離自己意愿在網絡上散布當事人的個人信息。二是利用互聯網作為侵犯隱私的工具,包含:1、入侵個人數據。2、對個人生活的攪擾。
三、 分析世界各國對網絡隱私權保護情況及對我國的啟發
(一)? 美國行業自律模式
美國的行業自律形式是指依托相干行業服務提供商或行業實體,經過制訂行業自律標準,實現對網絡隱私的保護,完成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保護。
(二)歐盟立法保護模式
歐盟國家廣泛以為隱私是個人的合法權益,它主張以立法的方式維護個體的網絡隱私權。歐盟的立法監管形式,經過頒布大批具體的法律法規,進行全面系統的保護。
(三)韓國的網絡實名制
韓國政府研究互聯網的發展狀況以及本國現階段實際發展情況,實施網絡實名制,正確導引和管理網絡用戶。政府部門深入多個層面,重視網絡實名制的規范化展開,為了抵抗網絡暴力,核實信息發布人的身份,構造完備的實名認證系統。
四、我國網絡隱私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我國網絡隱私權保護的立法現狀
目前,我國關于網絡隱私權保護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憲法》第38條、第40條確認了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通訊秘密。其次,長期以來,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隱私權,對其采用一般名譽權的保護模式。另外,有些地方立法、行政機關依需求制定了一批有關網絡隱私權方面的法規、條例,如《北京市行政機關歸集和公布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廣東省計算機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山西省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二)我國網絡隱私權存在的問題
1、立法過于分散
通過分析我國立法現狀可知,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分散在一些部門,并且法規較低水平,而這些規定相當寬泛。對網絡隱私權相關概念的界定是含糊的,但只是一個聲明性的規則,在司法實踐中不易發現,不能有效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隱私權定位不明確
中國關于隱私權的保護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但在司法實踐中,隱私權將歸屬于名譽權或作為普通個人利益的內容予以維護。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他人隱私的泄露可能損害公民的聲譽,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違規但沒有招致對別人名譽侵害而是精神和財產方面的損害。在某些情況下,泄露別人隱私不會損害他人聲譽,反而會提高他人聲譽。因而,將隱私權與名譽權聯系起來,將把許多被侵犯的隱私權排除在法律保護之外。隱私面臨著越來越豐富的網絡環境和內容的不斷擴大,現有法律的這種做法不能滿足個人和經濟發展的要求。
3、立法過于籠統
目前,大多數相關規則只是原則性的,詳細的網絡隱私保護實施規定比較抽象,保護水平低,實用性弱。然而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各種網絡服務大量出現,網絡隱私權面臨更大挑戰,而由于法律體制過于籠統,使得在個人在網絡隱私權遭受侵害時無法明確知曉找尋哪種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五、對完善我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建議
(一)制定專門的網絡隱私權保護法
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公民要從分散于不同位階的相關條款中尋求救濟無疑十分困難。對此,本文以為,我國應增強對網絡隱私權的專門立法。 在沒有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情況下,未來網絡隱私保護可以有兩種方案: 首先,專門“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發展,;二是頒布《個人信息保護法》和《網絡隱私保護法》。另外,根據我國實際情況,規范網絡隱私權應考慮以下特殊要素:在內容上,這部法律應包含網絡隱私權的保護范疇;應當提供權利和義務的主體;應規定侵犯網絡隱私權的行為;應提供各種侵權責任,包含停止侵害等補救措施;等等。
(二)明確網絡隱私權的法律地位
近年來,我國侵犯隱私權的案件很多。經過剖析我國的隱私立法,本文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我國沒有隱私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權的保護。對此,要以法律的方式明確隱私權的邊界,使隱私權成為真正獨立的人格權,從根源上決定隱私權的法律地位。具體來說,互聯網隱私通過特別立法,其中明確規定,內容,侵權,義務和責任的定義,讓其作為一項獨立的人格權,真正成為公民的權利。
結束語
我們正處在數據傳播、更新迅速的互聯網時代,傳統的隱私權延伸到互聯網,在這方面,我們必須增強對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以滿足人們對于權利的合理期待。 當前階段,針對我國缺乏統一系統的網絡隱私權保護法律體系的問題,我們應該推動相關技術規范的技術性修正,為加快推進基本法的構建以及專門性立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白江:《我國應擴大懲罰性賠償在侵權責任法中的適用范圍》,《清華法學》2015年第3期,第121頁.
[2]張愛英.互聯網金融發展與風險防范—基于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思考[J].經濟問題,2015(10):53-57.
作者簡介:
唐小漫(1998—),女,漢,四川省南充市,本科,研究方向:法學。
王鮮(1998—),女,漢,四川省內江市,本科,研究方向:法學。
羅雲(1996—),女,彝,四川省攀枝花市,本科,研究方向:法學。
張琴(2000—),女,漢,四川省南充市,本科,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