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泊月



有名家點評說:“李培德厚質淳,善繪道釋人物與山水。初學吳彬《五百羅漢》,漸修李公麟,悟吳帶當風,有林泉之下清心靜慮之美。用筆舒展,著色清透,其線條流暢輕快,舒朗隨性。再看其結構,嚴謹不失法度,格調清凈無華。其難能可貴之處在于:把山水與道釋人物隨心結合,祥融而理弦高堂。”李培出生于書畫世家,其父李樂武先生久任蕭縣書協主席,詩書畫俱佳,尤其以一筆熔鑄簡、隸的狂草獨步書壇。小妹李婉,小楷端莊靜穆,直追上古。父親和小妹俱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在當地傳為佳話。李培則幼承庭訓,耳濡目染,一路跋山涉水走向中國畫的深山老林。線條愈加洗練多變,墨色愈加豐富潤澤,構圖愈加空靈渾厚,大幅山水氣象萬千,人物小品則境界清逸。
品李培山水人物,讓我尤為震撼的首先是其“靜氣”。萬物生于靜且歸于靜,靜氣是一種大美境界。不論是道家的煉心煉氣,儒家的修身養性,還是佛家的六根清凈,都是從靜心、靜氣入手。心不能靜便無所安,心不能靜便無所守。靜氣是一種歷盡滄桑、充滿內涵的悠遠。靜氣含有一種震撼生命的力量,它不僅僅是人生的一種豐盈和豁達,更是心靈上的一種抵達和升華。能心靜者不聲不響,卻具有一種笑到最后的偉大力量。李培以沉靜之心作畫,故而他的畫中山水亦讓人感受到一種博大而宏闊的“靜美”,十分難得。
品李培山水人物,還讓我感受到他的“格調”追求。線是骨,墨是肉,色是衣,看得出李培在努力追求一種格調,一種格調上的美,它反映著畫家的胸襟和趣味。格調是畫家通過作品所呈現的一種氣象,是繪畫作品精神元素與形式元素所建構的綜合性趨向。潘天壽說:“格調,說到底就是精神境界,文藝作品,歸根結底是在寫自己,畫自己,它不是江湖騙術,而是人的內心精神的結晶。”另一位喜歡講格調的大畫家王肇民說:“作畫,第一以格調勝,第二以功力勝,二者兼勝,乃可不朽。”格調在藝術中的重要性不亞于人物評價要素中的人品。多數畫家,無不在提升格調上下功夫,或讀書,或寫字,或悟禪道,然而真正做到提升格調,談何容易。
品李培山水人物,亦讓我感受到他的“個性”特征。山水畫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展現的是自然物象的內在之美,以及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典型化意境。它建立于畫家的學識、修養之上,是一種人格力量、思想心境的外化,也是一種有意味的精神載體。藝術的個性是藝術家的生命,個性常常是性格的一種體現。如面對一座山,仁者見石之堅,智者見山之靈,儒者見樹之秀,由于人心不同,經歷不同,學識不同,著眼點不同,所繪之題材和效果自然也不同。晉代繪畫崇尚自然,重視個性解放,追求個體人格的表現,強調創作主體的認識價值。晉代王廙說:“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由此可見,當時書畫家有著較為強烈的個人意識。正因如此,晉代出現了獨立的山水畫作品和大量的山水畫家。這也標志著中國畫傳統三大科之一的山水畫在晉代獨立成科。之后山水畫逐漸走向成熟,追求“以形媚道”“暢神達意”的審美觀,很值得后人學習借鑒。
李培簡介:
李培,字天渙,1979年生于安徽蕭縣,職業畫家,師從范揚先生、季樂勝先生。徐州鼓樓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004年于徐州市展覽館舉辦畫展;2014年就讀于北京大學范揚導師工作室;2015年就讀于《美術報》季樂勝導師工作室。
獲獎信息:2017年入選“陸儼少獎”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浙江畫院);2017年“重溫經典”第三屆婁東(太倉)全國山水畫作品雙年展,獲最高獎,得入會資格一次(中國美協主辦);2017年入選“鄉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2017年入選“寫意中國——大美遼寧”第二屆中國畫水墨大展(中國美協主辦);2018年入選“墨香詔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2018年入選“生態龍巖 -紅色閩西”——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2019年“全國美術高峰論壇-揚州”獲入會資格一次(中國美協主辦);2019年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