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豪


2020年2月20日,中國—東盟關于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在老撾萬象舉行。這是自疫情發生以來,地區國家首次聚焦公共衛生安全的多邊外長會,不僅發出了中國—東盟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強有力信號,還為擴展中國—東盟新的合作空間奠定了基礎。
一次暖心和令人鼓舞的會議
中國—東盟關于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以特別的方式開場。開會前首先播放了一段反映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以及東盟10國領導人對中國表達堅定支持的感人視頻。隨即,中國和東盟11位外長肩并肩、手拉手,為武漢以及中國加油。
這不是中國與東盟第一次“手拉手”抗擊傳染病疫情。回望2003年,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在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給人民的生命健康帶來威脅時,當年4月,中國—東盟領導人關于非典型肺炎特別會議在泰國舉辦,商定在信息通報與交流、臨床研究與培訓、“非典”專題研討、移民和海關控制等方面開展合作,為防治“非典”以及減少“非典”對本地區的綜合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隔17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造成的傷害超越了“非典”,東盟國家同樣沒有幸免于難。在疫情籠罩下,許多經濟社會活動無法正常進行,中國與東盟也都蒙受著經濟損失。
為了阻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及其造成的廣泛影響,加強國際合作顯得愈加必要且緊迫。因此,中國和東盟迅速商定舉行了這次特別外長會,體現雙方再度攜手應對傳染病疫情的默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也評價道:“這是一次暖心和令人鼓舞的會議……再次體現了中國和東盟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會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主要介紹了中國為抗擊疫情采取的有力舉措及明顯成效,并提出4點合作倡議:一是加強對接,聯防聯控;二是著眼長遠,確立長效合作機制;三是理性應對,戰勝恐慌;四是化危為機,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
本次會議以及中方的主張也得到東盟各國的積極響應。
老撾外長沙倫賽表示,此次特別外長會取得巨大成功,與會方全面檢視了共同的承諾與努力,規劃了未來進一步防控疫情的方向,分享了各國在檢測、研究病毒等方面的經驗、教訓和有效手段。東盟秘書長林玉輝也表示,疫情絕非中國一國之事,各方必須共同努力應對。東盟愿與中國加強政策和專業層面的溝通協調、共克時艱。
東盟國家對中國一如既往的支持以及中國與東盟在疫情面前絲毫不減的友好情誼,生動地詮釋了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傳遞了中國—東盟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強有力信息。
在抗擊疫情中拓寬合作
衛生健康合作一直是中國—東盟合作的重要領域。從2003年至今,中國—東盟衛生合作從無到有,穩步發展,建立了衛生部長會議、高官會議機制,搭建了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這一重要交流合作平臺。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瘧疾、登革熱、艾滋病、鼠疫等傳染病防控領域開展項目合作,與東盟國家加強雙方衛生健康領域人文交流、學術研討和科研合作,共同促進了本地區公共衛生事業發展。
在中國—東盟合作抗擊疫情的共識下,本次會議也取得了積極成果,發表了《中國—東盟關于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聯合聲明》。在聲明中,中國與東盟10國外長一致同意加強九個方面的合作:
一、強化地區應對疫情合作,分享防控、診斷、治療和監測技術指南和解決方案,增強應急準備和響應能力;
二、加強與東盟主導的機制及與外部伙伴的合作,全面有效應對疫情;
三、加強風險溝通和社區應急響應合作,確保人們正確、充分了解疫情信息;
四、加強疫情防控、治療、研究的政策對話與交流;
五、合作增強新冠肺炎等新發、再發傳染病防控能力,開展數據、技術、經驗和能力建設交流,開展衛生醫療人員培訓;
六、減輕急需醫療物資供應壓力,推動研發治療藥物和疫苗;
七、以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為契機,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疫情期間經濟活動;
八、支持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促進公共衛生事業持續發展;
九、共同維護本地區人員往來及貿易投資活動。
這些聲明內容不僅為中國—東盟下一步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指明了方向,而且中國與東盟將探討建立中國—東盟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建立中國—東盟防疫物資儲備中心、舉辦中國—東盟衛生應急人才研討班、2020年內舉辦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等計劃,也將促進中國—東盟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務實合作產生更多成果。
王毅在會議之后也對媒體表示,中國—東盟利益高度融合,供應鏈和產業鏈銜接緊密,疫情過后,合作需求將加速反彈釋放,合作空間也將得到新的拓展。我們堅信,中國—東盟關系將在共同抗擊疫情中邁上更高水平,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也將在經歷這場考驗后得到更扎實地推進。
·聯系編輯:26715365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