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眾所周知,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動物,不僅深受國人喜愛,在世界范圍內也有大量粉絲。和中國一樣,東南亞很多國家也都有自己特有且珍稀的代表性動物,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些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國寶“神獸”。
泰國白象:昌盛之兆
大象在泰國歷史和文化中有著重要意義。對泰國人而言,大象是吉祥和國王權力的象征。一位泰國歷史學家曾說:“如果沒有大象,泰國的歷史可能要重寫。”
在泰國,稀少的白象被視為國之珍寶、昌盛之兆、鎮國瑞獸。歷史上,泰國和緬甸著名的“白象之戰”就是為爭奪白象而起。泰國海軍艦旗至今仍印有白象,這都顯示出泰國人對白象的重視。白象在泰國受到虔誠供奉,許多寺廟門口都豎立著白象雕像,其形象在泰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見。泰國著名的象牌啤酒,標志就是兩頭相對而立的白象,甚至泰國水泥品牌也用白象做商標。
現今泰國野生大象僅存約3000頭,人工飼養的大象也只有4000頭左右。為了喚起民眾對大象的愛護及對大象文化的傳承,泰國政府從1998年起,將每年的3月13日定為“大象節”。
越南斑鱉:象征獨立
越南的國寶動物是斑鱉。這是一種產于長江流域和紅河流域的淡水鱉類,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鱉類之一,體重可以達到100公斤以上。它們曾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云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區。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傳統中藥對龜鱉殼的巨大需求,斑鱉數量迅速下降,目前僅存4只,兩只在越南,兩只在中國的蘇州動物園。因此,越南將這種世界級瀕危物種看作是國寶也就不足為奇了。2016年,越南河內還劍湖中一只曾被奉為獨立象征的神圣巨斑鱉去世,遺體被制成標本,收藏在自然博物館內。在正式對外展示之后,很多越南人紛紛前去一睹這個國人心目中的靈物。
馬來西亞馬來貘:另類四不像
馬來貘是馬來西亞的國寶動物。它們主要分布于馬來半島的熱帶雨林中,因其長相非常混搭:“似豬不是豬,似象不是象”,而被冠以“另類四不像”的綽號。明代馬歡在《瀛涯勝覽》中曾這么描述:“……如巨豬,高三尺,前半截黑,后一段白花毛純短可愛。嘴如豬嘴不平,四蹄亦如豬蹄……只食草木,不食葷腥。”
馬來貘為大型哺乳動物,身體渾圓,皮厚毛硬,全身除中后段有仿佛穿著肚兜的白色體毛外,其它部位皆呈黑色。其體長一般為1.8~2.2米之間,站立高度近1米,成年個體重量一般約在200~300公斤之間,最大的可達400公斤。
過去幾十年,人類的活動導致馬來貘的棲息地逐漸喪失,這種珍稀動物的數量隨之急劇下降。目前,世界范圍內馬來貘總計約有3200只,其中約200只是在動物園內飼養,約3000只是在野外生存。
菲律賓眼鏡猴:戀鄉的小可愛
菲律賓的國寶動物是眼鏡猴(又稱“跗猴”)。這種雨林中的樹棲動物小巧可愛,體長僅8~12厘米,和人的手掌長度差不多;身體也非常輕,大約只有三四個雞蛋的重量。它們小小的臉龐上長了一雙大而圓的眼睛,像戴了副眼鏡,故得名眼鏡猴。有趣的是,它們的眼睛只能直視不能轉動,所以看東西時總是要轉頭。這種小猴子極其戀鄉,離開了棲息地就會死去。曾有人試圖將其帶到其他地方喂養,但均以失敗告終。野生環境中的眼鏡猴非常害羞,除了睡覺和抱著樹枝發呆,它們最關心的就只有吃蟋蟀等昆蟲了。近年來,由于菲律賓和蘇門答臘島的森林越來越少,這種萌萌的動物正在失去熟悉的家園,走向絕種的邊緣。
印尼科莫多巨蜥:世界最大蜥蜴
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動物是科莫多巨蜥(又名“科莫多龍”)。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3米;體重在70~90公斤。其尾巴和身體幾乎一樣長,四肢粗細宛如成人手臂,頭部和籃球大小差不多。成年巨蜥全身呈黑褐色;幼崽皮膚則有綠色、黃色和黑色。這種巨蜥生性兇猛,運動迅速,每天爬行幾千米覓食。它們主要以腐肉為食,也吃其他動物,甚至吃同類的幼崽,偶爾也會攻擊人類。目前,科莫多巨蜥野外僅存3000只左右,為了保護這一動物,印尼政府在其棲息地科莫多島上建立了專門的國家公園。
事實上,就像中國的國寶動物不止一種,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大熊貓以外,還有金絲猴、華南虎、朱鹮、白鰭豚等。對于自然資源豐富、物種極為多樣的東南亞亦如此,如馬來西亞的鼠鹿、犀鳥、長鼻猴以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虎、天堂鳥、爪哇獨角犀牛等也都是當地特有的珍稀動物。
·作者系貴州財經大學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