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新年新計劃,人員配置已到位,就待一鼓作氣執行到底。
一場突然襲來的疫情將這原本按部就班的一切打亂了。
這家名叫“山野樸食”的生態餐廳,位于北京東三環附近,周邊是辦公樓,創始人程德金曾在生態農場工作。你或許還不知道,北京郊區隱匿著至少幾十家稍具規模的農場,那里生活著一群新農人,按照有機、生態的理念生產生活,有好產品卻難以打開市場。
生態農場在國內還遠遠沒有進入大眾視野。一部分消費升級、愿意為健康食材支付溢價的中產家庭率先成為生態農場會員,以預付會員費形式提前保障農場銷量,享受送菜到家的服務,除此以外,生態農場產品就缺乏銷售渠道了。要知道,生態蔬菜的價格是普通蔬菜價格的1.5~2倍,在商場、生鮮店或電商平臺上,生態蔬菜并沒有競爭優勢。
疫情對餐廳最直接的影響是我們不得不閉店,再加上周邊企業延遲復工,我們的現金流相當于至少被截斷了1~2 個月。我們預先儲備的食材備貨,放在冰箱里也不能用了。
基于這樣的現狀,程德金創辦了山野樸食,希望更多的人來品嘗生態餐,購買生態食材,借此傳播生態、有機、健康食材等理念。
不得不說,生態餐廳在餐飲行業中還是個“另類”。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暴發后,山野樸食不得不強制閉店。人員工資等固定成本仍在支出,餐廳卻沒有了進項,春節前存儲的貨只好損耗在冰箱里?!拔覀兊默F金流相當于至少被截斷了1~2個月?!背痰陆饘摌I邦說。
與其他餐飲店不同的是,疫情或將教育更多人開始重視生態、健康食材。此外,程德金預計,當疫情解除各行各業全面復工后,餐廳客流恐怕很難一下子上來,一人食、外賣將成為主要餐飲業態。
適時調整,在寒冬出發,熬過去,生態餐廳或許就能盼來春暖花開。
山野樸食是一家有機餐飲品牌,創立于2016年,目前在北京營業,經營業務中,餐廳堂食占80%,團餐外賣占20%。
創業前,我在農場工作,從事有機農業??吹胶芏噢r場按照安全健康標準生產的蔬菜沒地方銷售,我出來創業就做一家生態餐廳。我們向農場訂購食材,農場必須按我們的有機、健康標準從事生產,如有違約將永不合作。
我們希望傳遞有機、環保、健康的理念,前提是必須吸引更多人來吃。
創業3年多來,山野樸食的菜品經歷過調整。最初山野樸食開在三元橋鳳凰商街,周邊人流量大,我們主打炒菜,效果不錯,不到半年就實現了盈利。我們根據農場一年四季生產的不同食材,每月更新菜單。我們的菜單菜品命名簡單易懂,就是烹飪方式加食材,菜單上還會注名食材來自哪個農場。
2019年年初,我們接到通知,三元橋鳳凰街街道改造,所有商家必須搬離,搬家后我們來到現在的地方。現在的位置周邊是辦公樓,為了解決白領吃飯問題,我們在店內推出了套餐。
我們推出套餐還有一層考慮,想要傳遞環保、健康理念,就必須吸引更多人來吃。但炒菜的成本下不來,換成套餐,單品效率將得到很大提高。除了堂食,我們也送外賣,山野樸食目前的外賣是團餐,還沒有開放面向個人訂購的外賣。
我們剛搬到現在的店面時,套餐前期銷量不錯,一段時間后發現,大家可能吃膩了,我們準備做調整,于年后重新推出炒菜。現在疫情到來,此前計劃完全被打亂,疫情解除后我們需要重新計劃。
疫情對餐廳最直接的影響是我們不得不閉店,再加上周邊企業延遲復工,我們的現金流相當于至少被截斷了1~2個月。我們預先儲備的食材,放在冰箱里也不能用了。
我們采取了應急措施,將調味料、油、干貨等無損耗食材反向運給農場。生態餐廳與農場是互利的關系,因為疫情對于農場來說反而是銷售旺季,很多家庭是農場會員,這時他們對生態食材的需求量更大了。
我們員工的狀態也是一大問題?,F在很多同事已經從老家回來,他們待在家沒事干。餐飲企業員工的一個特點是不用擔心沒地方吃飯,他們租的房子可能不方便做飯,現在只能在家吃泡面或者速凍餃子。
待周邊企業復工有客流后,我們會第一時間復工。同事都要有事情做,有地方吃飯。雖然客流不會一下子上來,但辦法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我們需要有現金流水。
如果疫情持續下去,我們將面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第一,是供應鏈,我們目前的供應鏈,生鮮是與北京郊區農場合作,雜糧干貨食材的供應鏈來自全國各地。在北京周邊,我們有二三十家農場是穩定的供應商。
但疫情之下,情況有了很大變化。農場的銷售模式,大部分是面向家庭會員,只有小部分是賣給餐廳,因為市面上生態餐廳還是少數。此前農場會將賣相好的蔬菜配送給會員,賣相不好的蔬菜銷售給餐廳,對于我們能降低成本,對于農場是在消化庫存。
疫情之下,人們減少了出門次數,更加注重健康蔬菜、肉蛋,供應鏈被家庭客戶搶走,我們的供給也受到影響。
疫情還造成多地封村封路,很多食材進不來北京,我們干瞪眼也沒辦法。
復工后我們需要適當放開食材供應,發展新的供應商,否則就沒法營業。
第二,我們原計劃年后推出炒菜,團隊已經配備了相應工作人員,現在看來,這一計劃要推遲了。未來我們要看消費者心態,可能會推出適合一人食的套餐。
第三,年前我們計劃,有機餐廳更多是作為一個體驗項目,此外我們還要做零售,銷售來自農場的食材、加工品,現在看來,這一計劃要緊急提上日程。
我們預判,全面復工后,大家工作會更加忙碌,這一個月落下的工作需要補上,同時在消費上會更加注重健康環保。
我們會提供更多加工品,比如有顧客想喝雞湯的,購買我們的產品帶回家,只需花10分鐘就能自助解決。我們有很多生產方的信息,我們也會把他們的產品賣給顧客。
第四,我們這幾天在家研究各種線上工具,社區團購、單位團購、團餐,餐廳也必須兩條腿走路,在線上發展多種形態,減少線下接觸。
可以確定的是,疫情之后,消費者將更加注重安全健康的食物。
不確定的是,未來消費者行為還未知。如果消費總量下降,到公司上班人數減少,我們的經營也將直接受到影響。
年后復工,我們機遇與挑戰并存,所以我們必須邊看邊調整,開發符合未來消費形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