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和課程均有其鮮明的特色,要求教師打造活潑、親和、更易使學生接受的課堂風格,以更加適應當今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習的需求。學生在課堂上接收到的往往是一個“360度”立體的感受,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影響課堂效果的,有知識理論體系、課堂氛圍、教學組織、教師的語言形象、和教師的個人魅力等等。而教師課堂上的儀表、儀態是教師個人魅力和感染力很重要的兩大因素。這兩點看似不是影響課堂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但卻在無形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課堂的氛圍、學生對于教師的判斷、接受程度、對課堂的融入與喜愛程度等,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課堂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儀表;儀態
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基本特點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年齡均在17-22歲不等,正值青春年華,追逐時尚、美麗、動感與各種新奇元素;學生們基本都有了自己較為穩定的審美觀。對于老師、同學及他人都有了自己的認知、評價和好惡。學生們對于美有普遍甚至狂熱的追求,他們希望自己美,追逐身邊美的人和事,潛意識里也希望甚至要求老師們符合自己心中“美的標準”,并會不知不覺把“是否美”作為自己給老師及其課堂“打分”的依據。
以我所在的湖北鐵道運輸職業學院為例,我校學生男女比例為九比一。年齡在25-35歲的教師占比60%左右,教師男女比例約為一比一。校園里隨處可見,很多學生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儀態,平常打扮的都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或文藝清新,或時尚動感,或嘻哈搞怪,或性感冷艷。多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對于教師在課堂的表現和教師的形象都有較高期待,尤其是男學生對女教師的形象更是有非常直觀的判斷。
在我校每年兩度的學生評教活動中,幾乎每次都有學生反饋類似這樣的意見:“某某老師上課較為認真,但其穿著打扮太過呆板、老氣,我不喜歡上她的課,特沒勁……”、“某某教師上課時總是噴口水”、“總是病歪歪的樣子”、“從來不笑”、“整個人從長相到上課都干巴無趣”,甚至會有“臉上坑和包太多,看著不干凈、不舒服”……雖然這些評價略顯浮夸、直白、稚嫩,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生們的真實感受。同時,可見教師的儀表、儀態的確會影響學生對于教師個人魅力的評價打分,進而影響學生聽課的心情和狀態。
總而言之,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對于教師的課堂儀表、儀態有期待、也有要求。
二、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的基本特點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高職高專院校沒有應試的壓力,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尤其是公共基礎課、選修課較多。學生沒有應試壓力,如何才能融入到課堂中、認真吸取課堂知識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引導能力和個人魅力。而教師的儀表、儀態就是個人魅力的極大影響因素。
與本科院校比起來,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其課程多以就業為導向,更傾向于職業技能的輸入。而教師的個人儀表和儀態,本就是教師個人職場軟實力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對自身形象的關注、塑造,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對自己職業形象的關注、重視、自我審美和自我形象塑造能力。
三、對于教師與教學,傳統認知與審美的誤區
1. “教師的儀表禮儀就是不露、不透、不短褲拖鞋、男老師不留長發”。此話表述上并沒有錯誤,但它只能算做教師的基礎行為規范,而不能認為是教師儀表禮儀的標準。教師應在此基礎上有意識的塑造、提升個人儀表和儀態水準,在美觀、優雅、個人風格與特色上下功夫,注重學生的接受與喜愛程度。打造個人的課堂魅力。
2.“教師就應該樸實無華,注重內在,外表可以忽略不計”;“蠟炬成灰淚始干——教師就是一種自我犧牲的職業,不需要有自我”。然而,過于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而忽略了教師的自我實現。忽略了教師也需要職業幸福感,需要注重自己的內在觀感。
總之,對于新時代高職高專教師來說,個人魅力是綜合實力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涵蓋了教師的知識感染力、語言感染力(聲音、語速、語調是否和諧優美)、儀表感染力(外形、衣著等是否讓學生喜愛、接受)、儀態感染力(講課的站姿、走姿、寫粉筆字的姿態、講話的表情、儀態、習慣、面部表情、手勢語等是否端莊),等等。
教師不是僅有高學歷和淵博的學識,有高尚的師德、甘于奉獻的精神即可。因為優秀的教師帶給學生的絕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入,而是一場極致愉悅的視聽盛宴。教學過程本身更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表現力和感染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四、高職高專院校教師應避免的儀表、儀態:
1.女教師濃妝艷抹,失去了教師的形象美感。
2.粉筆頭隨手一扔。
3.講課時噴口水。
4.佝僂、哈腰、駝背。
5.目光斜視、漂浮、冷硬。
6.寫粉筆字時,長時間背對學生。
7.用腳踢桌子腿或椅子腿。
8.女教師當眾化妝、照鏡、補妝。
9.抖腿、反復撫弄頭發/劉海、扶眼鏡等小動作。
五、對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儀表、儀態的建議:
1.著裝首先應遵從、適應自身的年齡、體型、氣質、性格特征,不必強行追逐時尚、模仿他人。
2.女教師日常淡妝入課堂:適量BB霜打底,描眉、畫口紅即可。
3.不同學科的教師,儀表(著裝)風格可不盡相同。儀表應是教師的個人特色和學科特色的綜合體現。如教授體育、舞蹈、法學、文學、理工科教師的著裝,往往都會有鮮明的學科特色。
4.可嘗試各種不同風格、成為百變的活力型教師。當教師自身形象飽滿、優雅自得、充滿活力時,課堂往往也能隨之變得更有活力,氛圍也更為輕松愉悅。
5.教師課堂建議自然式站姿:即在標準站姿(身體挺拔正直;女士雙腿并攏,腳尖自然外開約30度;男士不要求嚴格并攏,腳尖可外開約30-60度)基礎上跟隨講課的內容自由添加和變換手勢、眼神、頭部姿態。女教師的手勢和肢體動作一般靈動優雅,男教師可儒雅大氣。
6.建議教師在課堂上整個人的肢體呈現出開放式、而非封閉式。即頭部和雙臂的姿態應該是敞開的、向外的,由此可呈現出自信、大氣、親切;要避免封閉式姿態,如抱臂、低頭、聳肩,尤其女教師要避免“凹造型”。
7.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講授的課程內容不一樣,上課的姿態也可以不盡相同。有的教師課堂上瀟灑自如、詼諧幽默、動作較大;有的教師儀態俏皮、青春活力;有的教師和藹可親、內斂含蓄等等。關于儀態,只要在得體、自然、符合課堂氛圍的基礎之上,能讓自己更快地掌控課堂、讓學生能更好地融入課堂,那么這種姿態就可以認為是可取的。
作者簡介:余春紅,女,1987年1月,研究方向:禮儀、形體、舞蹈、教育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