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麗
摘 要:足球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是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體育運動,在幾年前學生的足球特長水平已經被納入到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當中,所以幼兒在成長為學生之前,需要對足球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有探究開展幼兒園足球活動策略的責任和義務。本文將對開展幼兒園活動的策略作一番闡述說明。
關鍵詞:幼兒園;足球活動;策略探究
一個人運動素質品質和意志品質的形成在孩童時期有著極強的可塑性,而足球對促進幼兒的身體機能和智力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所以在幼兒園中開展足球活動,使幼兒產生對足球的熱愛是每一名幼兒教師應當主動肩負起的責任。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可行的足球活動策略使幼兒愛上足球,從而達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目的。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從事幼兒教師職業的實踐經驗,對幼兒園開展足球活動的策略作以下幾點探究:
一、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由于幼兒的年齡尚小,通過語言命令讓其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并不容易實現,但以游戲的方式卻很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可以通過借助游戲設計,引導幼兒對足球產生感性認識,從而激發幼兒參與足球活動的興趣,如此幼兒便可以在興趣的推動作用下獲取足球技能,進而得到課堂活動效果的優化。
比如,在開展戶外足球活動時,首先,我為幼兒介紹了“傳球接龍”的游戲規則,帶領幼兒做了熱身活動,對幼兒著重強調了踢球的部位和力量,讓幼兒知道了踢球時盡量眼睛注意前方。然后,我將幼兒劃分成了幾個小組,每組分了一個足球,讓幼兒開始了足球游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我通過巡視,對幼兒進行了游戲規則的教育,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在游戲結束之后,我通過播放配樂,指導幼兒做了放松操。最后,我詢問了幼兒在這次戶外足球活動中得到的收獲,并讓幼兒之間互相談論了自身的感受。這樣,我通過設計足球游戲活動,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幼兒參與足球活動的興趣,培養了幼兒的腳感以及配合的能力,發展了幼兒的靈敏度,切實優化了開展足球活動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刺激幼兒活動欲望
新世紀的科技非常發達,在當今的社會領域中可以說信息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而在教育領域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說已經到了極致。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可以在幼兒的身體素質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些能夠吸引幼兒眼球的畫面,從而使幼兒能夠產生對足球活動的欲望,讓幼兒在直觀情境下體會到足球是讓人快樂、興奮的一項運動,如此定能實現順利在幼兒園中開展足球活動的目標。
比如,在開展讓幼兒初識足球的活動課時,首先,我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出示了足球的畫面,以講故事的方式為幼兒講述了足球的形狀特征和用途,讓幼兒了解了一些踢足球的規則。然后,我利用信息技術播放踢足球的畫面,使幼兒的注意力不由自主的集中到了大屏幕當中,讓幼兒感受到了足球的趣味性。之后,我為幼兒播放了一首關于足球的兒歌視頻,讓幼兒完整地進行了欣賞,對幼兒說道:“孩子們,踢足球如此有趣,你們想去踢球嗎?”于是引起了幼兒強烈的反應。最后,我對幼兒說道:“咱們下次活動課就去場地上體驗足球?!边@樣,我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讓幼兒親身體驗直觀畫面,刺激了幼兒參與足球活動的欲望,為使幼兒通過足球主動鍛煉自己的身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充分實現了在幼兒園中開展足球活動的目標。
三、借助足球比賽提高幼兒競爭能力
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充滿了競爭,競爭能力是使幼兒將來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能力,而足球比賽不光能夠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團結意識。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需要借助足球比賽,讓幼兒得到競爭能力的提高,生理機能的發展,意志品質的增強,最終展現出精彩紛呈的足球活動課堂。
比如,在開展足球比賽的活動時,首先,我將幼兒劃分成了比賽小組,為幼兒簡單的敘述了比賽的規則,強調了比賽的注意事項。然后,我為了確保比賽時幼兒的安全,通過點名的方式讓幾名幼兒復述了比賽規則,在確保幼兒懂得了比賽規則后,我吹哨開啟了這場足球比賽。在比賽過程中,我對幼兒出現的常識性錯誤進行了糾正,加深了幼兒對足球比賽規則的印象。之后,我對幼兒做出了激勵性評價,使幼兒懂得了“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最后,我讓幼兒交流了這次足球比賽活動的感受。這樣,我通過借助足球比賽,充分提高了幼兒的競爭能力,提升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切實綻放出了精彩的足球活動課堂。
總而言之,足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幼兒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下得到健康的成長是幼兒教師的責任。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在從事這份職業的道路上不斷積累經驗,設計出更佳的足球活動策略,使幼兒愛上足球,得到身體素質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林雨欣,陳紅梅.幼兒園足球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徑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9(32):124-125.
[2]周孝根.幼兒園體育活動中開展足球運動的方法和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