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 賈軒
摘 要:智能安防以及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是民航專業以及相應產業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優質的人才以及相對應的預防措施才能在緊急情況下產生積極的效果,尤其面臨民航作業過程中線性化操作過程容易產生的怠惰松懈心理在意外情況下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通過智能化模式提升安防措施的布置效果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法,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也需要有效關注這一問題,達成對人才培養以及專業領域技能應用之間的協調。這也是對當前民航事業統籌發展繼續快速進步的一個必然要求。
關鍵詞:智能安防;民航安全檢查;人才培養;技術應用
引言:
對智能安防內容的推進需要結合地勤安防措施以及空客安防雙方面協調進行,地勤方面主要對于航空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在航班出發前就進行有效的檢測,從而保證飛行器以最佳狀態面對航行狀況。另外,在檢測完成后空中運行的狀態需要機組人員以專業的態度還有個人的職業素養作為指導,從而充分發揮作用,為民航作業的安全性提供保障。當前在民航駕駛過程中也已經開始逐漸融入智能化的設備和系統,因此更加需要在人才培養培訓過程中添加足夠的技術教育手段,加強個人素質的同時保障空中航行業務的安全效果。
一、提升民航安防技術的必然趨勢
我國民航領域的安全系數高,主要依靠有效的安防技術以及精細化的人才培育過程予以保障。這樣才能充分有效的帶動國內安防系統,尤其是民航領域需要的高精度安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當前智能時代安防本身需要的不僅是對民航行業的提升,還有順應時代促進智能化發展的需求。所以,目前在民航領域檢查技術方面智能應用也在不斷拓展,人才培養方面也著力提升這一需求的落實效果[1]。
在川航迫降飛機事件中我們能看到在完善的安防檢查背后仍舊可能存在部分安全隱患,以及在地勤工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無法確認的隱患故障。所以,在飛行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尤其是機組人員訓練培養方面的注重不僅需要結合安防技術人才的培育予以落實,更要將安防意識融入到各階段的民航技術人才培育中才能起到應有的成效。
我國民航事業發展快速進步極具效率性,首先因為在智能化時代各項技術的應用周期逐漸縮短,對民航效率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應該看到智能化安防技術帶來的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所以目前提升安防技術的智能化是民航安全檢查技術以及相對應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在下一步的工作和發展中也要以此為重點,將設備以及人才都逐漸培訓成符合新時代智能化標準的設備類型和業務人員。
二、智能安防與人才培養的關聯性
智能安防技術的培養訓練不僅需要從國際進口相應的設備,同時也應該注重本土技術產業的提升,將新型技術應用到民航實踐過程中。同時設備的使用和人員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尤其是人才培養問題上安防相關領域的人才需要長時間的培訓和技術教導才能形成對應的效果,在民航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智能安防以及相關人才培養具有足夠的關聯性[2]。
首先,智能安防設備我國雖然有一定的生產基礎,但是核心部件尤其是技術操作標準仍舊需要從國際上獲取相關資源。對于這一方面除了設備之外也需要專業化的技術人員予以操作和引導才能正確使用,所以技術人員的人才培養需要從專業知識以及安防系統需要的技能體系為標準進行滲透培養。另外,對于信息技術以及語言技能方面的培育也是讓人才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指標。
另外,在專業技術培育上專業人才與智能安防需要保障的是未來民航客機的安全指數,所以務必保證嚴格化高標準的教育模式,從而才能真正從根源上降低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三、民航智能安防具體實現措施
民航智能安防措施的具體實現方式需要結合空地兩方面進行落實,一方面需要加強地勤工作中對各項設備的檢查,尤其是民航客機的動力設備以及防護設備的檢修工作。而智能化的硬件設施可以通過電路檢測以及功能模擬的方式讓客機動力系統進行預熱和模擬檢測,從而獲知各部分的硬件功能效果是否能達到起飛需求。
同時,對于操作系統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也可以通過智能硬件進行模擬檢測,這也是未來民航產業的一個具體發展趨勢。通過更加具有專業化的措施手段讓智能硬件融入到民航產業鏈條中,當然在這一實現措施過程中仍舊需要人工參與。這也就是人才培養的必然目標,通過智能硬件的操作獲取的信息數據仍舊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解析和調試才能確認最終結果[3]。
另外,在民航智能安防領域國內技術企業也已經有一定的起色,在選擇品牌以及硬件功能方面也可以通過高標準嚴要求的方式融入部分國內科技產業的硬件設施,一方面加強技術內容的融合,同時也促進產業之間的相互溝通。
另外,在地勤工作中進行的檢測還應該形成系統化的報告體系,就當前而言可以在傳統紙質報告的基礎上融入智能硬件的模塊化檢測元素,通過智能硬件將檢測過程分為不同的部分,分門別類的進行,然后將最終數據匯總進行評估后對飛行可行性進行匯報。這樣不僅提升了報告的綜合性,對衡量民航客機飛行器是否符合飛行需求也有更高的可靠性。
四、民航人才培養的智能化方向
對于智能硬件的使用在檢測技術中的實施影響最大的還是民航人才的培養模式,優秀的人才教育方法能讓民航檢測的效果得到巨大的提升,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教育模式對行業產業的影響也將是負面的。當前智能化的教育趨勢不僅停留在基礎教育上,在民航專業人才教育中也有巨大的影響力。既需要通過智能技術提升隊伍的專業性,同時對民航產業本身的效率性也有極大的提升。
另外,在培養方向選擇方面可以分為兩個分支,一方面是智能硬件研發人才,一方面是操作使用的技術人才,兩個分支能通過技術制造以及技術應用的方式得到各自的功能實現。智能硬件研發首先要立足于民航領域的工作基礎,通過實際工作經驗發現需要提升的方面,從而針對性的研制具有對應功能的智能硬件。而操作技術人才則需要對使用的智能硬件進行有效的維護和操作,同時也需要自身從中獲得足夠的信息內容,將硬件設施反饋的數據總結為有效的結論報告,評估民航客機的檢查結果,保障民航客機的安全性能以及乘客的生命安全[4]。
五、結束語
在智能安防以及人才培養兩個方面全面入手才能有效促進民航安全檢查以及民航業飛行業務本身的安全性。當前智能化的趨勢在各大行業都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民航產業也應該充分吸收和理解這種大趨勢,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安防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思考和理解,達到對安防內容的有效運用和布置[5]。在飛行前進行有效檢查,飛行過程中以機組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有效培訓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完美完成飛行作業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希杰. 民航安檢效率研究綜述及展望[J]. 科技視界, 2018, 256(34):259-261.
[2]李凌. 民航機場安檢信息管理系統開發與實施[D]. 西南交通大學, 2009.
[3]王曉斌,張勇. 民航安檢系統工程項信息管理平臺設計[J]. 中國安全防范認證, 2013(5):22-26.
[4]李鴻博. 民用航空機場安防系統技術發展方向分析[J]. 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 2007(11):18-22.
[5]劉斯漾,陳博. 基于中國民用航空發展規劃的民航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思考[J]. 河北職業教育, 2017(01):68-71.
作者簡介
李樂(1981.12-),男,漢,陜西西安。工程師,碩士,單位: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研究方向:機場運行管理、特種車輛保障技術及發展。
賈軒(1993.08-),男,漢,陜西西安。中級工,本科,單位: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研究方向:機場特種車輛保障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