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鳳,趙 猛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內分泌科,江蘇 徐州 221000)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糖尿病患病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019年全球糖尿病(20~79歲)粗患病率為9.3%,因此預防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至關重要,尤其在發展中國家[1]。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特性,現認為可能是多數2型糖尿病發病的始發因素[2]。甲狀腺結節臨床極為常見。人群中高分辨率超聲對甲狀腺結節檢出率高達50%。有研究顯示相比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人群中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明顯增加[3]。并且與正常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體積更大[4]。本研究擬探討甲狀腺結節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
1.1病例選擇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診斷標準采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年齡18~70歲,沒有接受過降糖藥物治療,排除標準: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既往有甲狀腺疾病史(甲狀腺結節除外),正在使用藥物治療;有頸部放射史;有甲狀腺手術史;有糖尿病嚴重并發癥;嚴重的心、肝、腎功能異常;惡性腫瘤;既往有嚴重的神經或精神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類固醇激素、或其他抗炎癥性藥物治療的患者。最終篩選出甲狀腺結節患者98例(結節組),男40例,女58例,年齡(55.21±9.87)歲,結節大小(0.78±0.31) cm。無甲狀腺結節的患者104例(非結節組),男53例,女51例,年齡(49.3±10.32)歲。
1.2臨床資料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測量患者身高、體重、血壓,計算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所有受試者均禁食10小時后,清晨空腹采靜脈血,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mmol/L),空腹胰島素(FINS,mIU/L),三酰甘油(TG,mmol/L),總膽固醇(TC,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抵抗(LDL-C,mmol/L),血尿酸(UA,μmol/L)。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是公認的評估胰島素敏感程度的指標,HOMA-IR=空腹血糖 (mmol/L) × 空腹胰島素(mIU/L)/22.5[6]。
1.3甲狀腺檢查 所有患者行甲狀腺彩色超聲檢查,使用型號為HS-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設置為7.5 MHz,若檢測到甲狀腺結節,記錄結節大小、邊界、部位、回聲、形態以及有否鈣化等。甲狀腺結節以三維方式測量,記錄最大直徑作為指數評估甲狀腺結節大小,不考慮結節數量[7]。

2.1臨床一般情況及實驗室指標比較 兩組性別、年齡、FINS、HOMA-IR、TC、HbA1c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BMI、HDL、LDL、TG、FBG、UA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一般情況及實驗室指標比較或%)
2.2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甲狀腺結節的危險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生甲狀腺結節為自變量,以表1中臨床一般情況和實驗室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TC、HOMA-IR、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甲狀腺結節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2.3Pearson相關分析 結節大小與HOMA-IR(r=0.818,P<0.001)、年齡(r=0.309,P=0.023)呈正相關。

表2 甲狀腺結節預測指標的 Logistic 回歸分析
甲狀腺是代謝紊亂的靶組織之一[8],2型糖尿病與甲狀腺疾病是內分泌代謝系統中最常見的兩種疾病。研究顯示糖尿病與甲狀腺結節的發生密切相關,血糖和甲狀腺結節的形成呈正相關[9-10]。
胰島素抵抗以高血糖和高胰島素水平為特性,是多數2型糖尿病發病的始發因素。有研究顯示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在癌組織中發揮關鍵作用,胰島素受體在大部分的腫瘤組織中過度表達,包括甲狀腺腫瘤,和其他一些早期的惡性腫瘤[11]。同時過多的胰島素可以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結合,使血液中游離的胰島素樣生子1水平增加[12]。有研究顯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在甲狀腺的濾泡細胞和C細胞中表達,參與細胞的調節和增殖[13]。Yildirim Simsir等[14]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是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危險因素。He等[15]的研究顯示胰島素抵抗和甲狀腺結節的大小和體積相關,這與我們的研究相符。本研究顯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結節組的HOMA-IR明顯大于非結節組,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HOMA-IR是甲狀腺結節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結節大小與HOMA-IR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顯示性別、年齡和TC是甲狀腺結節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這可能和女性周期性的內分泌激素水平變化相關,雌激素可能在甲狀腺結節的發生中起關鍵作用[16]。并且甲狀腺結節的發生隨著年齡增加和碘攝入量的減少而增加[17],隨著年齡增加,甲狀腺出現細胞增生、纖維化程度增加,促使甲狀腺結節的形成[18]。國內外均有研究報道血脂水平是甲狀腺結節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9]。這可能和血脂高的人群中體內瘦素水平增加有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