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品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 骨科,河南 南陽473000)
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是由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導致的嚴重外傷,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患者的主要癥狀為下肢旋轉畸形、局部淤血等[1-2]。 臨床上主要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等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但患者病情發展快速且難以控制,常出現失血量大、損傷嚴重等情況,長期臥床也會導致患者出現壓瘡、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3-4]。 故在患者住院期間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能夠降低術中大量出血、術后感染等的發生風險。 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對不穩定性骨盆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不穩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模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1 例。 納入標準: 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 心、肝、腎等有嚴重功能障礙者; 精神狀態異常者。 對照組男23 例,女18 例; 年齡17~59 歲,平均 (37.12±2.51) 歲; 交通事故傷、高空墜落傷、砸壓傷、其他傷分別為16 例、11 例、9 例、5 例。 觀察組男22 例,女19 例; 年齡18~61 歲,平均 (37.64±2.49) 歲;交通事故傷、高空墜落傷、砸壓傷、其他傷分別為17 例、12例、8 例、4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囑咐患者注意臥床休息,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向患者講解疾病和護理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模式: ①急救護理。 患者入院后應立即嚴密監測各項生命體征和指標 (1 次/h),及時進行輸血處理,必要時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進行檢測或給予患者氧氣補充。 對于出現血氣胸的患者,應及時采用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 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尿液顏色、尿量及導尿管情況等。 ②心理干預。 患者因受到事故驚嚇和劇烈疼痛,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護理人員應適當安撫患者,與其談論工作、家庭等,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 還可向患者講述醫院治療成功的案例及嫻熟的手術技術,以消除其顧慮,樹立治療信心。 ③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應在術前為患者行牽引護理,以減少患者出血量和減輕疼痛感,防止骨折移位情況發生。 護理人員應每天為患者進行3 次指端皮溫、皮色、血流及足背動脈觀察,定時用酒精清潔針孔,用生理鹽水清洗牽引架及患者皮膚,時常檢查牽引力線位置等情況,協助患者保持踝關節90°背伸拉姿勢。④術中干預。 護理人員先將自粘式、可調節海綿俯臥墊平鋪在手術臺上,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協助其取俯臥體位,并進行紅霉素眼膏涂抹眼球處理。 然后進行無菌、麻醉等常規手術護理,在手術過程中,分別從縱軸90°、45°及30°為患者調節檢查影像,密切觀察患者各項體征,嚴格按照手術室規范配合主刀醫生進行復位手術以及沖洗、縫合等操作,準確遞送空心釘等器械,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⑤術后護理。 嚴格按照醫囑為患者用藥,幫助患者選取舒適的臥床體位。 為患者進行翻身等操作時,應盡量動作輕柔,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感; 采取播放音樂等措施,分散患者對創口疼痛的注意力; 必要情況下,可適當給予患者鎮痛藥物。 護理人員要保持手術創口干燥、無菌,做好創面清潔工作,可在醫生指導下適量使用抗生素,督促患者進行適當的擴胸運動,采用霧化吸入治療等幫助患者有效排痰。 做好尿道管護理,囑咐患者多飲水以促進內沖洗作用。 保持病床干燥且整潔,每隔2 h 協助患者進行1 次翻身,保持患者皮膚干燥。 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勸誡其應多攝入易消化、清淡的流質食物,減少高糖類食物的攝入,采取少食多餐方式。 每日為患者進行30 min 左右的按摩護理,幫助患者進行胃腸減壓、肛管排氣,督促患者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后肢體麻木、排便異常、壓瘡等的發生情況,對比兩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采用GQOL-74 (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5]評分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從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四個方面進行評價,每個方面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 (±s)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 (%)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7.32%vs. 36.59%,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n (%)]
2.2 兩組的GQOL-74 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前的GQOL-74 各項目評分無顯著差異 (P>0.05); 護理后,觀察組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GQOL-74 項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t=6.22、7.96、5.64、4.45,均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GQOL-74 評分對比 (±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GQOL-74 評分對比 (±s,分)
注: 與對照組護理后對比,#P <0.05。
組別 時間 物質生活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 護理前 57.46±3.37 48.35±3.64 54.31±3.44 55.13±4.88(n=41) 護理后 76.29±2.71# 72.93±2.19# 73.50±3.01# 75.27±4.56#對照組 護理前 57.36±3.93 48.70±3.07 54.66±3.30 55.05±4.32(n=41) 護理后 67.60±2.04 63.62±2.74 64.56±3.20 64.66±4.50
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是目前臨床上針對不穩定性骨盆骨折常用的治療手段,雖然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患者術后容易合并壓瘡、排便異常等多種并發癥[6-7],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改善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大意義。 綜合護理是一種系統性、全面性較強的新護理模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各項臨床疾病的護理中,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8-9]。 患者入院后得到了及時的急救護理,可有效降低失血性休克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0]。 患者受到護理人員的安撫,內心不良情緒得到大幅緩解,提高了治療依從性,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 護理人員在手術前對患者行牽引護理,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現大量出血、劇烈疼痛等情況,防止骨折移位帶來的不良影響。 術中為患者進行細致護理,嚴格按照規范輔助醫生,為手術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堅實基礎。 手術后對患者采取抗疼痛、抗感染、防壓瘡、助排便等護理措施,能夠最大程度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有效避免肺部感染、壓瘡、排便異常等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不穩定性骨盆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患者行綜合護理,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