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



[摘要]目的 探討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老年腦出血顱內血腫患者微創穿刺術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顱內血腫微創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31例)。觀察組采用無縫隙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比較兩組生活質量(OLI)評分、Zung氏焦慮量表(SAS)評分及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45%,低于對照組的3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無縫隙護理模式會提前進行科學性評估,制定不同計劃,而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糾正不良日常生活方式,優化患者生活質量,同時能降低術后并發癥,值得在臨床應用。
[關鍵詞]無縫隙護理;腦出血;顱內血腫;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2(c)-0238-03
Applic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mode in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YU Xue
Physical Examinatiion Center, D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Donggang? ?118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mode in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62 patients undergo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1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seamless nursing mode, 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The quality of life (OLI) score, Zung′s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stat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45%, which was lower than 32.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eamless nursing model will be scientifically evaluated in advance, and different plans will be formulated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correct poor daily life styles, optimiz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eamless nursing; Cerebral hemorrhage; Intracranial hematoma; Quality of life
目前,針對腦出血顱內血腫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新型技術療效顯著,有創傷小、安全可靠等優勢,深受廣大患者和醫師青睞[1]。相關研究表示[2]: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后患者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如再出血、顱內感染、腦疝等。因此,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質量是現階段醫護人員工作目標。1989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湖地醫療中心開始開展無縫隙護理,目的是通過“一站式服務到底”滿足患者某種需求,提高患者滿意度,作為一種新護理模式,無縫隙護理提供了精確學科診斷和治療[3-4]。無縫隙護理理念產生后被世界各地醫院廣泛應用。相關研究顯示[5]無縫隙護理能提高中風患者護理質量,改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從而降低入院率。本研究選擇,在我科進行顱內血腫微創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共62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無縫隙護理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負面情緒、生活質量變化,同時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進行微創手術治療老年顱內血腫患者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齡60~74歲,平均(67.21±7.48)歲。同時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1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67.69±8.13)歲;平均血腫量(50.48±7.59)ml。對照組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68.03±8.05)歲;平均血腫量(50.02±8.07)ml。兩組的性別、年齡及顱內血腫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6]:患者均符合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適應證;患者年齡>60歲;患者身體素質均可接受手術后隨訪;無精神疾病發病史。排除標準:有抑郁、認知障礙患者;伴有其他惡病質、惡性腫瘤患者;有譫妄、煩躁等行為不能自控者;術后長期處于昏迷狀態,不能完成隨訪患者;合并腦血管疾病、腦功能障礙者。
1.3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醫護人員對患者講解手術方法及流程等知識,完善術前、術后相關輔助檢查,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及時更換傷口敷料,防止感染,合理安排患者飲食,以流食為主,預防并發癥出現。
觀察組采用無縫隙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護理:醫護人員對患者制定整體護理程序與工作計劃,由科室指定專門責任護士全面評估患者身體狀態,具體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患者哥斯拉評分、瞳孔變化等,同時需要醫護人員全程陪護,熟悉醫院環境及相關設備使用、主治醫生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詳細介紹。耐心解答患者身體疾病信息,詳細介紹患者所關心各階段疾病狀態、不同時期護理方法,及不同患者術后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對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無縫隙護理模式護理流程,指導患者及家屬做好相關術前準備,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入組護理觀察。②術中護理:在手術室,認真核對患者基本信息,建立靜脈通道,與麻醉醫師溝通,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并記錄術中發生所有信息。③術后護理:返回病房后,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如心率、脈搏、血氧、血氧飽和度等變化,若發現異常則報告醫生。患者床頭要抬高15°~30°,幫助患者腦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患者引流管要保持通暢,患者及家屬不要挪動引流管高度,患者在行動時,注意夾閉靜脈通路管道,患者返回病床并安穩后,再打開引流管。傷口敷料按照需要定期更換,保持切口創面干燥清潔,更換引流袋時保證清潔無菌,并記錄引流液顏色與引流量,并記錄管道通暢情況,有異常報告醫生。同時要有效和患者溝通,幫助患者擺脫術后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有助于患者恢復。最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為患者制定相應康復鍛煉計劃,鼓勵其盡早活動,正確指導患者飲食及相關健康教育情況等。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7]:出院后1個月兩組的生活質量;兩組Zung氏焦慮量表(SAS)評分比較情況;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評價標準[8-9]:采用Zung氏SAS進行負面情緒評價,其評分標準為40分,分數越高,其焦慮、抑郁情緒越明顯。其分數<40分,為正常;其分數41~59分,為輕度抑郁或焦慮;其分數在60~69分,為中度抑郁或焦慮;其分數>70分,為重度抑郁或者焦慮。
生活質量評價標準[10]:采用生活質量評分(OLI)評分項目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等4個方面,各項分數在0~5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出院1個月OLI評分的比較
出院后1個月,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出院后1個月OLI評分的比較(分,x±s)
2.2兩組護理前后SAS評分的比較
兩組護理前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低于護理前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后SAS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AS評分的比較(分,x±s)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2.3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45%,低于對照組的3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3討論
腦出血是一種常見臨床疾病,發病原因為顱內血腫占位而引起顱內高壓等癥狀,死亡率在腦外科居首位[11]。相關數據表明[12]:腦出血多見于50歲以上人群,占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達28.9%,而急性期病死率高達40%左右,同時多有高血壓病史,在急性腦血管病中死亡率居首位。近幾年來,臨床治療中常規護理模式與方法已經不能滿足需求[13],近年來臨床普遍采用無縫隙護理模式,是一種護理方法手段齊全綜合性護理模式,其通過科學有效護理管理模式,使各護理環節與內容緊密相連,護理內容與流程松弛有度,最終保證護理工作連續性和完整性,與此同時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更因為改善患者情緒而提高護理效果[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1個月,觀察組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縫隙護理模式會提前進行科學性評估,制定不同計劃,而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糾正不良日常生活方式,改善患者休息時間,保證睡眠,并最終幫助患者建立并保持正確生活方式,而優化患者的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患者信任,使其感受到對患者尊重感。因為患者感受到無縫隙護理的無微不至照顧,進而積極配合治療,提高康復效果。于丹丹[11]研究顯示,全面護理組護理服務滿意度、SAS、QOL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常規護理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結果和本研究相似。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無縫隙護理模式可有效避免臨床多種并發癥的風險,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無縫隙護理模式對微創穿刺術治療腦出血顱內血腫患者干預效果顯著,可有效使患者擺脫負面情緒,優化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還能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符黃德.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2):5586-5588.
[2]王琴.早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顱內血腫清除術患者的并發癥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5, 35(5):746-749.
[3]唐粉娟,陳燕,陳潔.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6(A1):247-248.
[4]凌畢益.優質護理干預在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實效性評價[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3):1895-1896.
[5]黃偉珍,賈曉雁.經Wiltse高血壓腦出血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6):131-132.
[6]魏舵秀,魏彩芳,謝志芬.MDT協作的護理模式在腦膠質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7,37(3):412-415.
[7]許瑛.護理干預應用于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臨床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3):494-495.
[8]天平,孫志波,鮑海琴,等.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前后聯合入路手術治療嚴重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8):3169-3172.
[9]王英昭,陳晨,王麗明,等.心理干預在腦膜瘤切除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應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 11(8) 134-136.
[10]陳亞莉.微創顱內血腫清除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30):6421-6422.
[11]于丹丹.腦出血顱內血腫清除術患者手術室護理要點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3):182-183
[12]呂倩茹,聶玲,羅曉敏,等.麻醉前保溫干預預防婦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低體溫與寒戰的效果[J].海南醫學,2017, 28(9):1547-1548.
[13]張娓,胡雪芹,李愛琴.無縫隙護理模式在降低連續性腎臟替代不良事件的應用效果[J].現代實用醫學,2018,30(1):115-116.
[14]朱海娟,呂娜,黃麗華,等.巡回無縫隙護理模式用于緩解手術室患者緊張情緒的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 14(6):826-828
[15]郭靜娜,曾國衛,肖明.全程無縫隙護理干預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0):1335-1136.
(收稿日期:2019-11-29?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