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圓 趙建偉 陳律



摘要 水稻標準化生產的推廣應用,可以使消費者購買到放心、品質好的稻米。在水稻標準化生產實施過程中,稻谷生產全過程相關的農戶、合作社和生產企業、經銷者、消費者等主體對水稻標準化生產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從而實現水稻標準化生產的持續發展。對山東省郯城縣恒豐農機合作社水稻標準化生產推廣的具體實踐進行了案例研究,介紹了恒豐農機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值得借鑒和推廣的經驗,并探討了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 水稻標準化;應用;恒豐農機合作社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3-0239-05
Abstract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rice production can enable consumers to purchase rice with good qual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rice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farmers, cooperatives, production companies, distributors, consumers and other entities related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rice production supervi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rice production, thus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rice production. This paper conducts a case study on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rice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in Hengfe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 of Tancheng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and introduces the main practices of Hengfe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 which is worth learning and popularizing, and discusses its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n propo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se issues.
Key words Rice standardization;Application;Hengfe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稻谷是否充足、大米質量是否安全,直接關系到市場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因此,構建水稻生產、加工、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環節農業標準化體系,規范技術規程和衡量標準,實施標準化管理,是水稻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稻谷質量、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1]。我國水稻主產區先后實施標準化生產以來,初步形成了各級政府統一協調、農業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各類項目集中投放的新局面,在加強示范區標準體系建設、水稻生產標準化技術培訓與推廣、水稻標生產準化體系建設、農資投入品規范使用、質量安全監測、生產檔案及追溯制度建設、品牌培育等工作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全國各水稻主產區在推行水稻標準化推廣工作中根據當地具體實情采取靈活的舉措,已經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筆者以具體案例的形式介紹了郯城縣恒豐農機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值得借鑒和推廣的經驗,可為其他地方水稻生產標準化的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發展思路。
1 山東省郯城縣恒豐農機合作社基本情況
山東省郯城縣恒豐農機合作社位于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楊集鎮,成立于2012年3月,發起人有7人,合作社現有社員309人,農民成員數為302人。恒豐農機合作社水稻種植總面積為1 067 hm2,其中標準化種植面積為73 hm2,實行緊密型統一管理的經營管理模式,即統一品種、肥料、農藥、銷售等,所在村水稻標準化生產覆蓋率為100%,除去農戶自食水稻外,水稻商品化率達到90%。合作社實行按勞分配和按股分紅相結合的分配方式。恒豐農機合作社規范化發展,2014年先后榮獲“農機科技示范戶”、“省級示范社”和“國家級示范社”。2015年3月被臨沂市農業局在統防統治工作中授予“優秀服務組織”,2015年9月被山東省農業廳和財政廳授予“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2015年獲得省政府、市縣政府等財政支持共計140萬元。2016年6月也被臨沂市授予“先進基層組織”[2]。
2 恒豐農機合作社在水稻標準化生產方面主要做法
2.1 建立管理機制,健全水稻標準化建設管理體系
恒豐農機合作社管理機制健全,遵循《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并結合實際制定本合作社的章程,包括總則、成員、組織機構、管理、負責等幾個部分。在組織機構中,成員大會是合作社的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有11人,其中理事長有1名,副理事長2名;監事會3人,并設立監事長1人。合作社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設立經營管理層,經營管理人員有19人,分布于后勤、機械作業、維修服務、田間植保、農產品銷售、財務6個部門。管理體系的健全,人員各司其職,有利于提高水稻標準化建設工作效率。
2.2 發展產業經營,延長水稻標準化建設產業鏈條
經過五年的發展,合作社逐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與水稻標準化生產水平,發展產業化經營。合作社先后投入1 500萬元,用于水稻標準化生產與建設。一是建造育秧工廠0.21 hm2,育秧基地10 hm2,實現機械化插秧1 000 hm2。通過集中育秧省力省時,降低了成本。二是恒豐農機合作社統一購進生產資料,包括水稻品種、肥料、農藥等。在進行水稻生產時實施水稻生產質量行業標準,保證了水稻的質量[3]。三是建造糧食低溫干燥車間0.15 hm2,解決了糧食的晾曬問題,改變了以往受天氣影響大的制約。四是購買安裝瑞士布勒日產120 t大米加工流水線一個,560 t儲糧桶一個,合作社除了直接銷售水稻外,年可加工、銷售糧食3萬噸,增加了水稻標準化生產的附加值。五是恒豐農機合作社注冊“南湖里”大米商標,取得了有機認證,提高了水稻銷售價格,與電商小農丁、上海、寧波等地的商會作為平臺采取代加工和品牌銷售兩種方式進行大米加工銷售業務。同時建立稻米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維護消費者的切實利益。六是推廣秸稈收儲中心一處,購買大型撿拾打捆設備,與泉林紙業簽訂收購合同,年實現秸稈回收利用1 000 hm2,將秸稈重復利用,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
2.3 引進新技術,水稻標準化生產擁有現代技術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將先進的技術運用到水稻標準化生產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恒豐農機合作社建造的育秧工廠達0.21 hm2,擁有10 hm2育秧基地,育秧工廠中有鋼架連棟溫室、秧苗架、自動播種流水線等全套水稻育秧設備,育秧的基質是營養豐富的有機質使培育出的秧苗更適合機插。工廠采用軟盤育秧技術,該育秧方式簡便易行、成本較低,秧苗質量高,成功率高。在集中育秧過程中也有專業人員精心管護,保障秧苗的質量。育秧完成后會實行機械播種,機械播種流水線可一次性完成鋪土、播種、覆土等工作,恒豐農機合作社平均機械化插秧1 000 hm2/a。恒豐農機合作社在噴灑農藥時改變了傳統人力方式,而是運用無人機,減少了農藥對農民身體的危害,技術人員通過操控器就可以遠程遙控,使合作社統防統治達到200 hm2/d,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水稻收獲以后采用低溫烘干設備,水稻晾曬不再靠天吃飯,低溫烘干工藝可以確保烘干效果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降低稻谷烘干機的能耗及烘干后物料的損失率。恒豐農機合作社通過引進先進的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實現了生產經營集約化、機械化,科技增強了合作社的競爭力。
2.4 創新入社方式,水稻標準化生產改變傳統運營機制
恒豐農機合作社作為一個農機社會化服務合作社,實行以農機入社的方式。對于種植面積大的農戶,在農忙時節雇傭勞動力會增加人工成本,購買大型農業機械后會節省時間,但是農機保養、維修、用燃料較多,也會增加成本。恒豐農機合作社把一家一戶的農機戶組織起來,對入社農機統一調度,并配有相應專門的培訓基地和維修車間、配件間,與農機企業合作,加強對農機的售后服務。將農機集中起來解決了農機戶農業機械化使用率低、保養成本高、綜合效益差的現實問題,既保證了合作社與農戶農業種植不誤時,又可保證農用機械作業量,實現了農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有機統一,優化配置土地、勞力、資金、技術、裝備、信息、人才等生產要素,加快了農業科技及新型農機具的推廣運用[4]。恒豐農機合作社從自己的長處出發,發揮優勢。由于所處位置在農村,物流信息與城市相比較為落后,并且缺乏電商人才,所以合作社稻谷電子商務方面產業轉包給其他公司,由專業公司來運營,可以集中物力、人力、財力于水稻標準化生產與技術推廣方面活動,實現專業化。
3 恒豐農機合作在水稻標準化生產方面取得的成效
恒豐農機合作社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水稻標準化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筆者主要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來闡述。
3.1 經濟效益方面
3.1.1
與非社員相比,實行水稻標準化生產農戶實現了降本提收。
課題組在恒豐農機合作社附近對實行標準化的11戶與非標準的18戶共29個農戶進行分發調查問卷,對兩類農戶種植水稻面積、產量、銷售價格及每公頃水稻所花費的成本進行調研,并讓實行標準化生產的農戶與未實行標準化之間進行對比,結果見表1。
年齡Age 文化程度 Degree of education種植水稻面積Rice planting areahm2產量Output per hectarekg/hm2水稻銷售價格Selling price of rice元/kg肥料成本Fertilizer cost per hectare元/hm2農藥成本Pesticide cost per hectare元/hm2種子成本Seed cost per hectare元/hm2機收成本Machinetocharge cost per hectare元/hm2人工成本Labour cost per hectare元/hm2水費成本Water cost per hectare元/hm2實行標準化生產農戶數據平均值Average data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farmers43.181.91.59 6272.78212.7288.911074.5421164.9非標準化生產農戶數據平均值Average data of nonstandardized production farmers52.51.611.28 7842.6221813672.3887.7738060.52?通過表1并結合調研數據可以作出分析。一是實行水稻標準化的農戶平均年齡為43歲,要比非標準化農戶的平均年齡52歲要低9歲左右,說明年齡越小,對于現代化生產方式越容易接受,而年齡越大,一般是憑借傳統種植經驗,對于機械化生產種植持有懷疑態度。通過年齡數據也說明從事農業的仍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從事農業較少;實行水稻標準化生產的農戶文化程度高且較為平均,而非標準化生產農戶文化程度差距大,平均文化水平要低。但通過調研數據發現最高文化程度也只能達到高中水平。
二是水稻標準化生產一般種植面積要大,更適宜機械化生產,由于精細化管理,產量也會比非標準化農戶高843 kg/hm2左右;水稻標準化生產水稻所需肥料、農藥成本都會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合作社實行統一采購農資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標準化生產水稻施用農藥、化肥量減少從而使成本降低,從而保證稻米的質量與安全。種子成本上升是因為標準化生產使用的秧苗質量高,成本也高;同時,機收與人工成本都下降。實行標準化生產與非標準化生產在水費上差別不大,這是因為水費的計算方式不是根據水稻的種植面積計算而是根據家庭人口數計算。
在調查問卷中也對11戶實行水稻標準化生產農戶對實行標準化生產后的評價,數據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表2可以看出,11戶農戶中認為實行標準化與以往未實行標準化生產相比,在稻米產量、收入、種苗質量、現代設備、生產成本這五個方面達成一致,11戶都認為實行標準化后,稻米產量提高,收入增加,種苗質量增強,農業機械化現代設備使用增多,而水稻標準化生產后生產成本有所下降。在稻米價格、信譽、是否更好銷售、生產指導水平這4個方面,都是有9個農戶認為稻米價格提升,稻米信譽提高,稻米比以前更好賣,對于生產指導水平非常滿意,但也有兩個農戶認為實行水稻標準化后,稻米價格、信譽、銷售沒什么變化,對于合作社生產指導服務水平較為滿意,說明恒豐農機合作社在這幾個方面仍有發展潛力。
3.1.2 合作社雙重身份使其在水稻標準化生產中獲得經濟利潤。
恒豐農機合作社不僅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主體,也是水稻標準化生產經營主體。合作社對部分農民承包的土地進行全托管服務,降低了流轉成本,地會收取7 350元/hm2的托管費,雖費用不高,但通過機械化運作可以降低成本,獲得一部分利潤。對于半托管的土地,合作社為其提供育秧、機收、機插等服務,會收取相應的作業費。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73 hm2標準化水稻生產基地,進行有機生產,擁有自己的品牌,有機大米附加值高,比普通大米高4.4元/kg,從而可獲得更高的收入。2015年合作社年經營收入1 296.6萬元,2016年為1 429.1萬元。
3.2 社會效益方面
3.2.1 保護耕地資源,解決“誰來種地”問題。
目前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農村剩余勞動力勞動能力較弱,耕種土地困難,容易造成農村耕地的撂荒與土地資源的浪費。恒豐合作社針對此問題,對于農戶完全不耕種的土地流轉入合作社實行標準化生產,對于農戶仍然耕種的土地采取土地全托管、半托管、代種等方式,托管土地共1 000 hm2。在插秧、收割、平整土地時給予機械服務,有利于提高耕作效率。可以帶動廣大普通農戶,既發揮了一家一戶的“精耕細作”,也可以實現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生產[6]。恒豐農機合作社所在的附近區域,沒有耕地撂荒現象,有效地保證農村耕地資源的價值與使用價值。恒豐農機合作社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促進農民從身份向職業的轉變,促進農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促進農民由小生產向社會化大生產的轉變,使農民愿意搞農業,使務農有收益。同時合作社運用現代經營管理方式,吸引附近農民到合作社打工,也有部分年輕人到合作社工作,為水稻標準化生產與現代農業的發展儲備了后備力量。
3.2.2 水稻標準化生產,保障了水稻食品安全。
水稻標準化生產,是保障水稻及其產品質量和消費安全的前提條件[7]。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的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高附加值農產品有效供給不足。而恒豐農機合作社有73 hm2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從育秧到收獲一直注重水稻的質量,實行標準化生產避免了為獲得更高的產量而存在的違規行為。化肥、農藥施用量都符合行業標準和有機水稻生產限制,生產出的水稻不存在農藥殘留現象。恒豐合作社建有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水稻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生產記錄檔案制度。同時,合作社申請了有機認證并為水稻注冊了“南湖里”品牌。“南湖里”大米以郯城優質品種臨稻16、蘇秀867作為原料,整精米率72.4%,膠稠度85 mm,直鏈淀粉含量16.3%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恒豐農機合作社利用楊集鎮優質的水土資源,使用先進的軟盤育秧技術,無人機病蟲害統防統治,購置安裝臺灣三久水稻低溫干燥設備進行水稻烘干除濕,最后用瑞士布勒一流的大米加工流水線生產出優質的“南湖里”大米,成為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的稻米品牌,增加了高質量農產品的供給。恒豐合作社產品質量安全情況具體見表3所示。
3.2.3 開展扶貧工作,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恒豐農機合作社在自身發展良好的基礎上,通過送機械、送崗位、送服務、送技術、送股份等多種形式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奔小康,積極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2016年合作社與60個貧困戶簽訂幫扶脫貧協議書,發揮職能優勢,因戶施策,力爭在兩年內實現脫貧。主要是采取以下5種措施[8]。一是對購買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貧困戶,合作社對其購機提供貸款擔保,并免費贈送配套機具。二是對有承包地的貧困戶,對其承包地實行全程式托管,實行免費服務。三是對文化水平低、不懂技術的貧困戶,通過教育項目、技術培訓、現場演示等措施,免費給予農機操作、維修及農藝方面的技術培訓,提高知識水平和農業生產技能,拓寬致富渠道,實現脫貧。四是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合作社與其簽訂勞務合同,讓其在合作社長期打工,實現就業脫貧,增加其收入。五是對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給予扶貧資金和免費作業服務的同時,給予每戶一定的合作社股份,實現脫貧并永不返貧。恒豐農機合作社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報社會,提高了自己的社會聲譽與影響力。
4 恒豐農機合作在水稻標準化生產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困難
4.1 合作社推廣水稻標準化生產資金需求無法滿足
恒豐合作社在發展規劃中提到提升服務能力,無論是完善配套設施,增加無人機數量,還是建立產業園仍然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綜合來看成本較大,所需資金較多。合作社成員以農民為主,出資額有限,為了填補資金短缺必須向銀行貸款,而貸款難成為制約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合作社雖有241部大型農業機械,也有廠房等不動產,但這些基礎設施用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不能用于銀行抵押貸款。目前為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務的集中在農村信用社,單一融資渠道無法滿足合作社大量的資金需求,其他商業銀行授信較低,貸款比較難。
4.2 合作社水稻標準化生產專業管理與技術人才缺乏
當前我國大量大學生不愿回到農村,即使是大專院校畢業農業方面的學生,與農業專業聯系較為緊密,就業意愿多集中于大型農業企業、研究所、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等工作地點在城市的工作崗位。恒豐合作社曾去過大專院校招聘大學生,開出一個月底薪4 000元的工資也無法吸引到人才。而合作社缺乏的主要是專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當前合作社雖有19名經營管理人員,文化程度及自身素質相對較低,可以負責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對于合作社的整體運營規劃與把握不足,對于合作社的專業知識不了解,管理好合作社能力欠缺。農村耕地多以“用”為主,而在“養”方面認識不足,實時田間管理工作也需要專業人才監督。傳統的從事農業低人一等的理念,再加上上述合作社資金較為缺乏兩種原因相結合,造成了合作社水稻標準化生產與推廣缺少專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局面。
4.3 水稻標準化生產所需附屬設施,建設用地審批困難
恒豐合作社在擴大生產規模過程中不可避免要增加硬件設施,尤其是水稻標準化生產,收割機、插秧機、儲糧倉、水稻烘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占地面積大,要增加用地面積,這就需要申請土地審批。由于當前我國土地資源稀缺,現行土地審批制度為復合式審批模式,土地審批權高度集中,橫向部門參與較多,土地審批程序較為復雜,需要經歷預審、土地權核準、集體經濟組織及相關權利人同意、項目審批等階段。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保護我國土地資源,加強對土地的管理,但另一方面問題凸顯,如審批效率過低、耗材費時、應用性與操作性差等。并且在農村土地對于農民具有社會保障功能,農民對土地更為重視,占用農村土地遇到的阻力更大[9]。農業生產注重農時,合作社如若無法盡快獲得建設用地,會對農業發展造成影響,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較大。另外,占用土地還要支付補償,也會加大合作社成本負擔。硬件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水稻標準化的生產與推廣。
5 政策建議
5.1 金融機構拓寬思路,探索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應采取多種方式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資金支持,國家也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務。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仍然要繼續發揮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的作用,其他金融機構應轉變發展思路,適當承擔社會責任,創新激勵機制與工作機制,開發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適用的金融產品,提高貸款的有效投入[10]。我國已經完成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工作,探索將農村宅基地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盤活農村資產。合作社也可成立合作社聯社,通過合作相互之間提供擔保實現共贏。合作社自身也要加強規范化管理,適度擴大經營規模,嚴格執行相關的財務會計制度,監事會加強監管,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才會持續獲得更多的貸款。相關政府部門應為合作社出臺貸款優惠政策,可為其貸款提供貼息,減輕合作社貸款成本。
5.2 建立水稻標準化科研實訓基地,加強與院校研究所的合作
合作社擁有四個生產基地,可劃分一部分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作為水稻研究基地,與農業類學校加強溝通,為合作社培養專業人才,也可使學生有實踐機會。當地政府可以牽頭,發揮橋梁作用,幫助合作社與相關的院校進行對接,為合作社發展儲備人才[8]。在大專院校每年年底與年中六月份左右會有大型招聘會,合作社可以提前準備好自己的簡介與宣傳材料,到院校中舉辦宣講會,招聘人才也可提高合作社的影響力。合作社不僅要吸引人才,還要留住人才,為增強合作社的經營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也可從院校中聘請相關的專家學者到合作社講課,定期為合作社管理和財務人員進行合作社專業知識、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培訓。
5.3 簡化土地審批手續,盤活農村資產
各地方政府仍然要遵守保有1.2億hm2的耕地紅線,依法利用土地。在土地審批手續上,將手續的辦理集中于少數部門,減少不必要的環節與所需材料,將注意事項在網上注明,簡化操作手續,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土地審批效率。合作社建設用地要減少對于高質量土地的占用,高質量土地用于農業生產,對于土壤肥力較低,作物產量低的土地可考慮轉為農村建設用地。恒豐農機合作社所在地郯城縣楊集鎮,與全國大多數農村相同,中青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只有農忙與過年時節才回家,也有不少人在城里買房安家,農村宅基地大量閑置,造成了資源浪費[9]。政府可以制定相應的政策,完善補貼規定,將閑置的農村宅基地利用起來,可以將其作為合作社附屬設施所在地或辦公地點,也可以將閑置的宅基地復墾,用于種植作物。總而言之,合作社可從自身及本地實際出發,創新農村資產利用途徑,按照法定程序獲得所需資源。
5.4 建立合作社聯合社,加強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交流溝通
合作社聯合社是合作社法人之間的聯合,工作內容主要以協調成員之間、成員與市場之間的關系為主,聯合社的業務經營范圍為:服務于各成員合作社,主要解決單一合作社無法發揮的作用和合作社相互之間的供求矛盾,合作社聯合社可以涵蓋三農事物的引導和協調各類合作社的綜合性服務,參與各成員的生產經營的各環節,制定統一的生產和銷售標準。據郯城縣供銷社數據統計,郯城發展較好的農機合作社有6家,這幾家合作社之間應該加強業務溝通與合作,可以成立水稻標準化生產農機合作社聯合社[10]。合作社是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的聯合,將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增強凝聚力,但單一合作社的力量仍然有限,在資金、技術方面存在不足,農機合作社之間業務相似,定期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更好地為農戶服務,有利于提高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合作中實現雙贏,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玉峰.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研究與對策[J].湖北農機化,2012(3):23-25.
[2] 陳松,錢永忠,王芳.農業標準化實施模式及推進政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0(5):34-37.
[3] 熊肖雷,李冬梅.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基于四川種植業農戶的調查與實證[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51-57.
[4] 張潔.淺談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33):265.
[5] 束衛平,馬徐麗,劉智永.入社的農機活兒多了:來自江蘇省金壇市塢家村股份制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調查[EB/OL].(2015-06-24)[2019-01-05].http://news.nongji360.com/html/2015/06/204291.shtml.
[6] 思雨.流轉遇冷 農村土地怎么辦[J].中國食品,2016(12):86-89.
[7] 周潔紅,劉清宇.基于合作社主體的農業標準化推廣模式研究:來自浙江省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0(6):88-97.
[8] 臨沂郯城:一家合作社帶動60個貧困戶奔小康[EB/OL].[2019-01-05].http://www.sd.xinhuanet.com/sd/2016-12/01/c_1120034495.htm.
[9] 李維生.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研究[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7,23(4):447-451.
[10] 余麗燕,鄭少鋒.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問題與尋求破解的探索:以福建省為例[J].農村經濟,2011(3):52-56.
[11] 蘇彩和.廣西發展農業標準化的模式選擇及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81-83.
[12] 劉云茹.“合作社+農戶”模式下蔬菜生產者標準化生產行為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