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維光1 徐二明
(1.中國人民大學 商學院, 北京, 100872; 2.汕頭大學 商學院, 廣東 汕頭 515063)
近些年來,在創業和創新國家戰略的推動下,中國迅速出現了創業的高潮。然而,在創業活動蓬勃發展的同時,中國創業企業的績效卻也存在著巨大差異。Wind數據顯示,2016年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中,凈利潤為負的占14.3%,處于均值以下的高達73.2%。研究已經指出,制度環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1]。但是,不同于發達國家,中國制度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之外,還呈現出快速變化的重要特征[2]。盡管制度對創業的影響已經受到廣泛關注,但是由于仍然聚焦于制度環境的靜態特性,現有的研究還“沒有充分解決制度變化問題”和“制度變化創造的挑戰”[3]?;诟钊氲睦斫庵贫拳h境變化與創業企業關系的目的,本文從動態制度基礎觀出發[2],探討了制度環境變化速度和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期望為我國創業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幫助。
制度環境變化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制度環境的變化程度[2]。一方面,更快的變化速度會提高創業企業面臨的環境不確定性,造成企業決策制定關鍵信息獲取和處理的困難,使得管理者決策更加猶豫,無法及時對環境做出反應,遲滯其對機會的開發和利用[4]。另一方面,更快的制度環境變化速度也縮小了創業企業學習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導致企業在舊組織慣例失效的同時難以有效發展出新慣例[2],加重其在理解環境上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削弱了其預測和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5]。這都會使得創業企業更容易錯誤識別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造成戰略決策的失誤。所以提出:
假設1:制度環境變化速度負向影響創業企業績效。
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是指制度環境的不同維度之間變化速度的差異。它意味著在一些維度的制度改變的同時,其它維度的制度卻沒有得到匹配性的發展,因而容易造成制度矛盾和不兼容問題[6]。
高制度環境變化失調會提高沖突性制度要求產生的可能性,導致環境中可能同時存在多個可以參照但相悖的規則模板,加劇了環境中的復雜性和動蕩性[7]。企業將變得更難以理解和預測環境中的變化,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削弱它對顧客需求、競爭者行為等市場變化響應的能力。此外,高制度環境變化失調也會增加制度缺失產生的可能性,加重創業企業面臨的機會主義問題,導致企業面臨更大的交易不確定性和成本,危害其機會的開發和利用[2]。因而提出:
假設2: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負向影響創業企業績效。
研發可以促進企業的戰略變革和學習,提高組織靈活性[8]。這使得創業企業能夠不斷建構和更新知識基礎,提高對快速變化信息的獲取、識別和處理,強化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和響應能力,使得企業可以更好的把握利用機會、規避風險[2]。此外,研發還具有重要的信號功能。通過傳遞創業企業的能力和戰略等信息[9],它提供了外部評價者評估企業競爭力和價值性的重要依據[10],這可減輕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創業企業的“新進入者劣勢”,幫助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和擴大認同基礎,提高其在變化環境中的資源獲取能力,使得創業企業能夠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提出:
假設3:企業研發正向調節制度環境變化速度與創業企業績效的關系。
假設4:企業研發正向調節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與創業企業績效的關系。
參照已有的研究[2,6],本文以中國市場化改革為研究情境。文中的企業樣本為2011—2014年新三板掛牌企業。剔除企業年齡大于5年、觀測數少于10個的省份,以及存在異常的觀測后,本文獲得了一個包含724個觀測值的非平衡面板數據樣本。數據來自于Wind和CSMAR數據庫。
1.因變量:創業企業績效,采用資產收益率測量。
2.自變量與調節變量:(1)制度環境變化速度,采用市場化改革速度測量[2];(2)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通過市場化改革失調度測量,它等于不同的市場化維度改革速度的離散程度。(3)企業研發,通過研發費用的對數測量[11]。
3.控制變量:(1)制度環境水平,以市場化程度測量;(2)企業年齡,即實際年份減去成立年份;(3)行業;(4)企業規模,采用總資產的對數測量;(5)企業財務杠桿率,以資產負債率測量;(6)省/市財政政策,等于財政支出減去財政收入。
文中數據為面板數據,Hausman檢驗顯示隨機效應模型優于固定效應模型,時間效應檢驗顯示存在時間效應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包含時間項的隨機效應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表1列示了stata14描述性統計下的變量均值、標準差及相關系數。共線性檢驗顯示,VIF均小于10,因此可以認為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表1 描述性分析
注: ***表示p<0.01; **表示p<0.05; *表示p<0.1。
表2報告了假設檢驗結果。模型1結果顯示,制度環境變化速度顯著負向影響創業企業的績效(-17.07;P<0.01),支持了假設 1。模型2結果顯示,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顯著負向影響創業企業績效(-3.73;P<0.05),支持了假設 2。模型3和模型4則顯示,企業研發既正向調節制度環境變化速度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4.01;P<0.01),也正向調節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的影響(1.05;P<0.1),所以假設3和4均得到支持。
特別地,模型1~4中顯示,不同于制度環境變化速度和變化失調度的影響,制度環境水平正向影響創業企業績效,說明制度環境的靜態特性與動態特性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再次表明了考慮變化速度和變化失調度等動態特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還進行了穩健性檢驗:(1)基于《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2016)》重新測量了制度環境變化速度和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2)通過股東權益報酬率測量創業企業績效。結果顯示,假設1~4仍得到支持。
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基于中國市場化改革情境,以2011—2014年新三板企業數據檢驗了制度環境變化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雖然制度環境水平正向影響創業企業績效,但是制度環境變化速度和制度環境變化失調度兩個重要的變化特性都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同時,企業研發會削弱它們之間的負向關系。

表2 制度環境變化與創業企業績效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表示p<0.1;括號中為標準誤。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1)關注了制度環境變化速度和變化失調度兩個重要變化特性,豐富了動態制度基礎觀的研究;(2)在控制制度環境靜態特征的基礎上,檢驗了制度環境變化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深化了對制度環境的創業企業績效影響的認識;(3)探究了企業研發對制度環境變化與創業企業績效關系的影響,對于企業如何分配資源以應對制度環境變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1)雖然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情境,但也可能會導致普適性問題;(2)新三板創業企業為文中數據收集提供了便利,但是其資質要求可能會導致選擇性偏差。未來的研究可以在其它情境下,或者收集其它創業企業的數據,對文中的結論進行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