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軍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不僅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成長,家庭的幸福,母敗子”等古訓。由此可見,家庭教育,任重道遠。
今家庭教育中到底存在哪些誤區呢?該如何消除這些誤區、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進一步預防青少年犯罪呢?
誤區一:管養不管教
當今家庭中,特別是農村家庭,有的家長錯誤地認為:他們的責任是讓孩子吃得飽、住得好、穿得漂亮,至于教育的問題那是學校和教師的事,否則的話,每年交的學費用來干什么?這種把教育責任一邊倒的誤覺,是導致孩子變壞、犯罪的根源之一。部分孩子因為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脫節而導致孩子有機可乘,染上惡習。如某所學校有一位叫勢不可阿超的學生,從小吃穿不用愁,但紀律卻極為松散,成績也極不理想,每次考試都不及格。聽說他有一個哥哥已經去蹲牢房了。學校為了挽救他,不讓他重蹈哥哥的復轍,老師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也無濟于事。想叫家長配合教育,可每次家長會,其家長都不來參加。是沒空還是沒有通知到呢?后經家訪了解,才知道其家長沉溺麻將,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就漠不關心,長此以往,不僅會失去做父母的威嚴,不能信服于孩子,而且會貽誤孩子的終身。
誤區二: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要求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很多家庭告別了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心只求三餐飽”的窮苦生活。由于過去我們的很多家長受盡了舊社會的苦難和折磨,從他們的潛意識中便產生了“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思想。于是乎,現實生活中便出現了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模整天跟著“小太陽”團團轉的場面,對孩子的要求也不管有理無理盡量滿足。家庭的“溫室”環境,容易導致孩子任性、嬌氣等不良習性。這會導致孩子不僅缺乏自理自立能力,而且容易意氣用事,造成違紀。如我校有個叫劉凡的小學生,父母是職工,爺爺為了照顧小孫孫,早早的辭掉了自己在湖南老家的工作來到珠海。每天上學、放學時便踩著一輛單車來到校門口送、接孫子,幫孫子背書包。有一次,我看見小劉凡的鞋帶松了,便叫他系好。他系來系去沒辦法系好。后來集隊時,被旁邊的同學不小心踩了了一下他的鞋帶絆倒了他,他大聲吆喝,甚至拳打腳踢,直致老師嚴厲制止才肯罷休……一年級的小孩就如此任性,長大了更難以管教。
誤區三:嚴厲有余,撫愛不足
有的家長雖然有教育好孩子的愿望,但往往教育不得法,動輒打罵,使孩子表面上形成唯唯諾諾,但內心又不以為然甚至反抗的變態心理。如有一個叫梁輝的學生,經常與一些不三不四的“壞同學”、“壞青年”混在一起,不是偷三摸四,就是玩弄老師,真可謂可惡之極。老師實為忍無可忍,“告狀”給家長,誰知家長不問青紅皂白,順手拿了一把螺絲刀便說要結了孩子的性命,嚇得孩子母親面如土色,家訪的老師更是又拉有勸,全身發冷汗……可該學生卻邊躲閃邊對抗:“你來吧!老不死的,看你打不打得到……。”可見這種現象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真是氣死了父母,嚇壞了老師。
誤區四:顧了錢袋,誤了腦袋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識漠不關心,但對金錢視如生命。整天在外奔波,盡管強袋越來越大,可孩子的腦袋卻卻越來越“小”。如有一個姓蘇的老板,家里有一個涼茶廠,家產過百,可兩個孩子卻曾傷透了他們的心,為什么?因為孩子小的時候還聽話,可上了中學之后卻經常與一些“白粉崽”走在一起。有一次,他的女兒甚至出走幾天也不回家……
那么,如何把好家庭關,以預防青少年犯罪呢?
第一,家長要對家庭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家長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悉心、科學的教育孩子,讓孩子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既是教育好孩子的根本,也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前提。有對農村家長,膝下有六個孩子,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卻有著“農村孩子不讀書沒出息”的思想,盡管家庭生活極為艱苦,卻鼓勵孩子讀好書、走好路。為了讓孩子們早日成材,他們一方面替別人做牛做馬掙錢來為孩子交學費,從物質上經濟上保證孩子們的教育所需;一方面通過自身艱難的人生歷程和艱苦的家庭生活來勉勵孩子們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從精神上鞭策、教育孩子,并且嚴格的督促孩子,使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如今,六個孩子都大學或中專畢業并投身到了祖國的四化建設中去。
第二,要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會大礙于孩子的發展。”這是從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角度來說的。作為現代家長,除了應了解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規律外,更應該從思想上、感情上(即心靈上)多與自己的孩子溝通,多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樣不僅能及時發現孩子成長中所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的進行補救;而且也能為加強上代與下代之間的感情、樹立起長輩的威望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特別是現代這個社會,由于人們對“金錢”的依賴的意識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誤解日趨嚴重,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同志式的親密關系和感情維系已大打折扣。這一點反映在孩子身上也特別嚴重。有的父母長期在外奔波,把自己的孩子遺放在家里。日子久了,孩子的心靈無形中受到了他它物的影響而走上了歧途。
第三,要為孩子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绷己玫纳羁臻g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兒童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會有正確的人生。家庭教育,作為兒童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應努力排除各種不利因素,顧全大局,放眼未來,以建設祖國的接班人的責任和使命感要求自己,處理各種關系,如人與人之間;學習、工作與生活之間;知識與錢財之間的關系。
第四,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為了孩子們更好的成長,我們做家長的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因為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們有個家長共有三個孩子,其中兩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她雖然是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生活也并不富裕,但三個孩子表現都很優秀,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她重視孩子的成長,經常陪伴孩子并做孩子的榜樣。比如,她每天陪伴孩子寫作業,且很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她為每個孩子分別買了一張書桌,孩子們在寫作業的時候,她就在旁邊看書、看報,當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一切研究解決。周末的時候,她會經常帶著孩子們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娛樂身心或者到書城、圖書館看書。她非常支持學校和教師工作,每逢學?;顒幼髦驹刚?,她都會想辦法積極參加,她不想錯失一個陪伴孩子的機會。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