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基礎,是學生積極思維,認真探索數學問題的前提,學生一旦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就會處于積極自覺、努力探索的狀態,就會對學習數學產生強烈的渴望,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有了根本的保證。同時當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記憶、注意力等各種學習因素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從而就會認真研究和探索,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認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在數學課堂中翱翔。
一、精心設計導入新課情境,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精彩的課堂導入,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的、親切的感覺,不僅使學生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課導入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激活學生探索新知的積極心態,使認知活動中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處于最佳狀態,教師每節課開始都要有目的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精心設計情境問題或由學生根據具體的情境提出與本節課教學有關的數學問題,這樣就能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強烈欲望,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成為學習新知的鋪路石。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我創設了以下的情境:我們以前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知道了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現在,要計算一個圓的面積,你能否把圓變成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
二、利用有價值的課堂生成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彩的課堂生成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與眾不同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有價值的課堂生成,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進一步去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數學問題,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整數加法簡便運算時,我讓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399+252,許多學生都能用400+252-1進行計算。正當我想繼續講下一個內容時,小明卻說:“老師,我是這樣計算的,把252分成1+251,399+(1+251)=(399+1)+251,也是可以計算簡便的?!蔽乙幌?,計算方法合理、新穎,立即肯定了小明肯多動腦筋,思維角度廣泛,同時以這一情境,鼓勵學生思考問題不要太單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總之方法是合理的,能說清數理的,答案就是正確的。
有時課堂中也會出現一些是錯誤的課堂生成。有價值的課堂生成,老師是很容易處理的,但當發生意想不到的“插曲”時,教師也不能簡單扼殺了學生的思維。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睂W生的錯誤是教學的財富,教師應以錯誤的生成為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去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學生才會敢疑、敢問、敢想、敢說,才會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出了這樣的一道題讓學生完成:把一根木料鋸成5段,每鋸1段要用4分鐘,共需要多少分鐘才能完成?題目剛出來,學生就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的答案,是20分鐘,用5×4=20(分鐘)。我沒有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用畫一畫、折一折的方法去研究一下,要鋸成5段,應怎樣鋸。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后,發現把一根木料鋸成5段,要鋸4次,而每鋸一次要用4分鐘,一共要用4×4=16分鐘,這樣,學生就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錯誤的。
三、創設競爭性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針對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教師要把競爭機制合理引入課堂教學中,這樣,學生在競賽學習的條件下會比正常學習的條件下更加努力學習,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競賽中,由于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自己的小組能取得勝利,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種心理,通過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記憶競爭、一題多解等評價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學、比、趕、超,活躍了課堂氣氛,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互質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列舉出不同的例子來說明怎樣的兩個數是互質數,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列舉出的例子,分類說一說組成的互質數中的兩個數可以是什么數??茨慕M學生列舉的例子最多,匯報得最準確。任務布置后,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答案就很快找到了,學生也進一步加深對互質數的理解,真正會判斷怎樣的兩個數是互質數,也為學習“約分和最簡分數”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創設故事性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边@正是教學的本質所在。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基礎文化知識。他們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但一說到講故事,教室里立刻會安靜下來,個個豎著耳朵聽講。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小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搭配問題》時,我以故事的形式貫穿整節課,首先以欣欣上午學習漢語拼音為主題,探索如何將聲母和韻母進行搭配成音節。接著中午以欣欣到食堂吃飯,如何搭配飯菜;下午回家后,因為要參加同學的生日晚會,穿著衣服如何進行搭配;然后利用欣欣從家出發,要先去蛋糕店買蛋糕,再去同學家,設計去的路線搭配。這樣整節課故事情節一環接一環,教師很容易就把學生帶入課堂探索中,讓學生去認真探索身邊的數學問題,并能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學生的興趣盎然,上課完畢還沉浸在課堂的情節中,真正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合理地、巧妙地設計各種形式的教學情境,引導得法,不但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深厚的學習樂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大膽探索,讓學生敢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在課堂中獲得知識并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數學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