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秀
人無誠信不立,業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強。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必然要求。那么,該如何對幼兒進行誠信教育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言傳身教,樹立榜樣
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師長的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年幼的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無意識的行為,或許就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一句隨口而出的謊言,也會拉遠我們與孩子的距離。
在現實教育中,有時家長沒有做好表率,例如在游樂場所或乘車時,教自己的孩子縮頭彎腰逃票;部分教師敷衍塞責,當領導來抽查時,讓孩子把家里的圖書、盆花搬到學校裝點門面,應付檢查……當我們為了蠅頭小利或者班級榮譽選擇謊言和欺騙的時候,就已經將一枚惡果種在了孩子的心中,讓孩子背離了我們的誠信教育。
誠信是人類社會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美德,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國民的誠信教育:在美國,從幼兒園起就很重視孩子的誠信教育,向孩子介紹“最大程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世之道”這句諺語;在日本,誠信教育幾乎貫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經常教育孩子“不許撒謊”,到學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誠實”二字,長大進入社會后“誠信”幾乎是普遍的生活理念。
父母要想孩子講誠信,自己必須先講誠信。即家長要做到言行一致,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誠實守信。家長的言傳身教在培養孩子品德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從小抓起,養成習慣
誠實守信是幼兒健康品格教育的起點。誠信教育應從小抓起,幼兒時期是十分關鍵的一個階段。一個人品德之優劣事業之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幼兒時期打下的基礎。但在當今多元化社會,不同群體的社會成員的道德標準出現了明顯的差異,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也嚴重地影響著幼兒誠信品質的養成。綜觀目前孩子誠信品質的現狀,社會環境的利誘已成為誠信教育最大的障礙,因為幼兒也是社會的一份子,周圍社會道德的氛圍直接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道德觀。部分家長的失信給孩子的誠信美德教育帶來難題;部分學校和教師重文化知識、輕道德情感教育,造成了孩子誠信品質的缺失。
三、正確施教,培養品質
幼兒的誠信教育應是一個綜合的工程。在教育內容、要求等方面,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要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在方法上,要根據孩子各自的特點,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對于我們來說,這種播種就是誠信教育。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說謊行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孩子本身的因素,也有教育和社會的影響。是孩子自我保護性說謊,還是模仿性說謊,或者因虛榮心作祟而說謊呢?教師和家長應就事論事、分析清楚,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培養孩子誠信的品質。當孩子無意識說謊時,要注意從提高孩子正確認識、準確記憶事物的能力入手,以避免這種說謊行為的發生;當孩子出于虛榮心說謊時,要耐心教育,同時要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有虛榮的影子。
當教師或家長懷疑孩子說謊時,不能急躁,不要急于指責孩子,更不要“逼”孩子承認自己在說謊。而是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娓娓談心,讓孩子了解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做了錯事會對自己或別人產生怎樣的不良影響……讓孩子明辨是非,懂得誠實是一種美德,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這樣才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總之,誠信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它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開展誠信教育,弘揚誠信美德,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還能有力地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教師應努力營造誠信待人的校園環境,教育學生以誠信為本,以誠信為榮,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誠實守信的孩子,為他們打下堅固的人生基石。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