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珍明
隨著新課標的大力推進,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了更高的標準,當前的閱讀教學已經無法達到要求。思維導圖這個方法的出現,對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很大的提升,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語文素養有了明顯的提高。
一、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作用
1.構建清晰的知識網
學生在閱讀時,大腦會存儲一些信息,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可以把這些信息提取出來,加深記憶,總結知識,這樣思維導圖就可以使凌亂的知識組合成一張清晰的知識網,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情感和中心思想等。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贈汪倫》兩首詩的閱讀,兩首詩均為李白所寫,同樣的友人分別,表達與友人的深厚情誼與不舍之情,不同的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送友人,是一首寄情于景的送別詩,而《贈汪倫》是友人送李白,是一首情感流露的離別詩。在學生閱讀兩首詩之后,繪制每首詩的思維導圖,然后進行組合比較,這樣就組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網,使學生對于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手法掌握的更加透徹。
2.利用思維導圖,找到閱讀方法
學生在閱讀中形成閱讀方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閱讀方法。在群文閱讀時,繪制每一篇文章的思維導圖,然后進行組合比較,找到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吸收文章中的優點。比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可以參考《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兩篇文章都是在寫周總理,一個是年少時期,一個是工作時期。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閱讀,了解文章內容,抓住文章重點,繪制思維導圖加以對比。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抓住重點,從而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
3.提高閱讀效率
思維導圖的繪制需要學生知曉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表達的情感和關鍵因素。如果學生掌握了思維導圖的模式后,在閱讀時會變得快速精準,不會漫無目的地去閱讀,在閱讀時迅速尋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然后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提煉從閱讀中得到的知識。
二、思維導圖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分析
1.運用思維導圖組織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最主要的就是如何組織,應該把什么樣的文章放在一起來讓學生閱讀,又該如何放到一起。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主題的選擇很重要,教師在挑選主題時要特別注意,運用思維導圖將同組文章進行組合,開發學生的思維,將同組文章的主題、中心思想、主要內容進行繪畫,這樣學生就會對教材中的內容熟記于心。
2.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比較閱讀
群文閱讀的本質是比較,在群文閱讀中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將多篇文章進行比較,多篇文章相互補充,更加全面的了解主題內容和中心思想。
第一步:課前預習。通過預習,感受古詩中心思想、主題內容和作者寫作時的意境,選擇一篇古詩進行思維導圖的初步繪制,根據閱讀材料并且結合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描述對李白的印象。
第二步:閱讀并且理解群組古詩,思考形象。通過不同人物對李白的描述,在每篇詩中又看到了怎樣的李白?教師在旁輔導,提示學生抓住古詩中描寫李白的重點語句,以此來完善思維導圖。
第三步:群組對比。運用初步的思維導圖將多篇古詩進行匯總,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探討古詩中的重點。在繪制完初步思維導圖后,將多篇古詩作比較,觀察相同點與不同點(作者與李白的關系、描述手法、李白在作者心中的形象),找到答案后繼續補充思維導圖。最后,提問學生,在學完這一組群文閱讀之后,對詩人李白的形象有什么變化?對他的形象有什么看法?
第四步:知識面延伸。群文閱讀擴大:《將進酒》、《李白》、《贈李白》、《李白墓》,探討不同作者筆下的李白和李白對自身的看法。擴大知識面,學習更多的知識,完成群文閱讀。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