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舜玉
一、巴克球介紹
巴克球(磁球)是由釹鐵硼磁礦石經各種精細加工而成的球狀強磁石,由216支強磁珠組成。巴克球(磁球)利用磁場特性能夠任意拼裝成無限的幾何形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創作,可以利用巴克球(磁球)的不同組成創造產生216個創造領域。這就表示了學生可以用他無限的創意意圖去創建每一個形狀,這樣的創意控制是無與倫比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能培養學生的科創意識,開闊學生的創新視野,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巴克球中的科創
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matics)英文首字母的縮寫就是STEM。STEM將原本分散的四門科學集合成了一個整體,分別代表四類不同的素養:科學的素養、技術的素養、工程的素養、數學的素養。
巴克球(磁球)的創意無限,可謂“只要你敢想就有不一樣的天空。”巴克球可以連成手鏈、手環、戒指等裝飾品;也可以組成動植物模樣或者建筑模型。一個個巴克球串一起“點動成線”,一串串巴克球放一起是“線動成面”,一個個面堆在一起是“面動成體”。點、線、面、體是基本的幾何元素,這就初步培養了學生幾何思維,為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由于巴克球的無限創意性的特點,學生可以依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所用有的能力進行創造,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三、巴克球的藝術情懷
新課標指出“要想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教育需要良好的數學教育”“對學生來說是適合的他們、能夠滿足他們發展需求的教育就是良好的數學教育”。STEM將原本分散的四門科學集合成了一個整體,分別代表科學的素養、技術的素養、工程的素養、數學的素養。將巴克球(磁球)運用于數學教學很好的詮釋了STEM教育,詮釋了如何將這四種修養整合為一個整體。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審美情感體驗,往往會影響學生以后對幾何藝術美的接近程度。在拼圖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上述四種修養,還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感,提升了價值觀。
在一次教學活動中,學習小學數學中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即S=12ah。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只是形狀不同,那么它們的面積也相同。學生不僅利用巴克球制作了等底等高三角形的演示器,還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制作了不同的模型。
四、巴克球的教學價值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巴克球可以提高學生在幾何以及數學方面的直觀感覺感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科創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闊學生的創新視野。教師將巴克球和數學日常教學結合起來,對于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因為幾何的學習對空間想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將巴克球當作一種教學工具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在學生創意不夠時可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互幫互助。對小組合作創造富有想象性、創造性的模型可以給予鼓勵,充分培養學生STEM教育的四個修養。通過小組合作可以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集體合作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從而學習數學知識,最后利用所學知識致力于生活。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培養數學科創能力,提升全體學生的人格品質和核心素養,使學生陽光自信;成為優秀的小學生,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