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隨著我國“互聯網+教育”戰略的實施,對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模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基于移動互聯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自主合作學習方式也出現了新變化,如何讓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實踐探索,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有效提高了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一、移動互聯環境下小學數學自主合作學習新變化
(一)學習資源數字化。互聯環境下小學數學學習資源,由紙質教材資源向數字化資源轉變,學習資源全部存儲在移動智能平臺或終端設備中,使得學生能夠自主掌握學習進度,有了很大自主權。
(二)學習目標全面化。移動互聯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自主合作學習,既要掌握數學知識,又要提高信息獲取與運用能力,學習目標更加擴大,除了新課標規定的“三維目標”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適應未來學習的能力更強。
(三)學習方式多樣化。移動互聯環境下的小學數學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更加開放與多樣。學生可以基于問題開展自主或合作學習,也可以基于任務開展學習,為學生提供的學習工具也更加多樣化,有利于實施個性化學。
(四)學習評價多元化。基于移動互聯環境下的學習,可以自動記錄學生學習進度與學習成效,使教學評價更加精準、方便,便于學生實施自主評價和同伴之間的評價,更有利于實施因材施教。
二、移動互聯環境下小學數學自主合作學習有效策略
在移動互聯環境下開展小學數學自主合作學習,需要根據移動互聯環境下教學方式的新變化,來改進已有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與流程,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和研究,我校確定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 “學”“導”“議”“展”“評”五個環節的學習,使自主合作學習獲得高成效。
(一)學——自主超前學習
“學”是指讓學生開展課前預習,自主預習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通過學生自主預習,就能讓學生了解學習重點,發現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就能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有針對性的探究問題,從而使合作學習有內容、有目標,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預習環節教師可通過智能平臺(如粵教翔云數字平臺)為學生推送微課視頻學習,用來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或是提供動畫或圖片學習資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是推送自主學習的小測驗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檢測預習效果。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化學習資源,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前自主預習效果。
(二)導——問題導向學習
“導”就是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自主學習,有了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探究問題,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導入問題。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的“比例”知識時,為學生創設如下問題情境: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展示大家熟悉的自行車的結構圖或人們騎自行車運動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來探究如下幾個問題:(1)自行車是如何運動的?(2)自行車蹬一圈能行走幾米遠?(3)如何設計一個變速自行車?
(三)議——互動合作學習
在“議”的教學環節,即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環節,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在課堂導學環節創設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由于教師創設的教學問題,學生已經經過自主探究環節的學習,在互動合作學習環節,只需要對每個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特別是通過“亮考幫”進行切磋學習,共同解決問題。通過互動合作學習環節就能實現集思廣益、相互學習,從而實現共同進步的目標。
(四)展——展示交流學習
經過上一個環節的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能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有效地解決問題。為了豐富學習成果,需要各小組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通過展示讓各小組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對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五)評——總結反饋學習
在評價環節中,可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推送一些練習題,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可利用游戲闖關、搶答等形式來更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檢測后系統自動作出判斷,根據知識掌握情況,對于某些掌握不牢固的習題,可由系統繼續推送同類型習題,讓學生繼續練習,直到掌握為止。在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生開展自評、小組互評等活動,對整個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總結評價過程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圖表等某些工具軟件,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就能有效完成本課學習任務。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