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讓抽象繁瑣的概念和定義化做學生腦海中充滿靈性的知識元素,使思維的教學引導過程更顯靈活性和趣味性,是教師在開展創造性教學的發展方向。實際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能僅僅流于形式和表面,只有讓學生將其內化于心,感悟創造性思維對自身發展所起到的重要意義,并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逐步將其外化于行,讓創造性思維活動成為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動力源泉,才能從根本上體現出創造思維教學水平的最理想化效果。
一、影響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因素
(一)教學形式的單一化。教師對課堂主導權的過分把握仍舊是制約著教學形式單一化的重要因素,它不僅讓高中數學課堂的創造性環節喪失了原有的教學靈性,使得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鍛煉浮游于表面,也讓學生長期處于知識概念的積壓下,逐漸形成對數學課堂的情感障礙,創新思維的惰性愈發嚴峻。
(二)學生被動狀態普遍化。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常常能夠發現,學生在面對創新性的思維題目,或是難度較大的習題時,常常選擇去參考答案的詳解,亦或是選擇逃避。同時,學生在接受教師所傳遞的新知識時,往往缺乏獨立思考和主動質疑的積極性,這種過分依賴教師和答案的不良學習習慣,使得他們錯過了多次創新性思維鍛煉的契機,缺乏創新性的思考活力,嚴重阻礙了他們創新性思維的拓展和延伸。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營造創造性學習氛圍。例如,在《基本不等式》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并學會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理解和解決基本不等式的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在課題導入環節中創設出生動趣味的幾何圖形情境,通過呈現出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中類似風車的會標圖片,來引導學生發揮數形結合的思想,運用辯證的思維去探究圖形中存在的相等關系和不等關系。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引導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嘗試從多維度的角度入手,由淺入深的探究其中的不等關系,并掌握從面積關系的視域出發來去尋找其關聯性的探究方法。
(二)導入實際問題,誘發創造性思維動力。在利用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理解基本不等式概念的教學基礎上,學生已然對數形結合思想下的基本不等式探究過程形成了初步的思維認知。因此,為進一步提煉和完善基本不等式,使學生能夠從代數的角度入手,經歷證明不等式的分析過程,教師應當借助教學情境中的幾何背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使他們腦海中的思維架構初步形成不等式結論。在這一前提下,教師可以導入實際問題,盡量避免講解型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得以啟迪和發散,在主動思考和動手操作中,借助代數方法來得出有關等號取到情況的結論。教師作為學生創造性思維延伸的引導者,可以適時點撥和引導他們思考探究的方向,讓他們的基本不等式證明探究活動顯得更為明確和完善,進一步促進他們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三)開展小組互動,增強創造性合作意識。當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誘導下,運用創造性思維來完成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之后,教師可以著眼于增強學生在基本不等式學習中的數形結合意識,從而達到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目的。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組織進行小組互動探究活動,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得以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學生可以圍繞教學情境中的幾何圖形來探究幾何證明的方法,運用創造性的發散思維來與小組成員進行研討,并借助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來從幾何圖形中探究出基本不等式的定義,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得以提高數學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數學課程的教育內涵不再只局限于數學知識的傳遞層面,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內在的思維素養和學習技能。而培養高中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夠使他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精神,使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中實現能力和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只有重視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才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所到之處,都能收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豐碩果實。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