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凱文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我國中小學課堂逐步邁向現代化教學模式,尤其是在探究性學科中,“互聯網+”技術的引入,能夠大幅度提高教師上課效率,使課程中涉及的抽象知識具體化。但是在一些農村地區,由于教育設施設備不完善,教學體系不全面,導致初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尤其是針對農村初中物理課程而言,由于涉及的物理知識和物理實驗較為抽象,很多農村地區的學生由于受到環境影響,無法理解相關物理知識。為了有效改善此類現象,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一、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1.物理實驗準備不充分
不少學生初次接觸物理學科,無法適應該學習的教學方法。同時由于教材中涉及的探究性實驗較多,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一對相關實驗展開教學,導致物理實驗準備不充分,降低了學生對相關實驗的理解能力。另外,由于某些實驗難度較大,一些實驗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導致學生對相關物理實驗內容不理解,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困惑。
2.學校硬件和教師個人力量有限
在農村地區,由于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師資水平有限,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不能夠透徹地理解所涉及的物理現象,從而降低物理課堂效率,導致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要面對眾多的學生,難以有充分的時間一一對學生進行輔導,導致有些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不能及時解決課堂上遇到的疑惑,從而降低學生學習成績。
二、“互聯網+”技術結合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分析
1.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網絡教學
在農村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實現多媒體技術教學。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網絡教學資源優勢,使教師在進行抽象物理實驗教學時,有助于將相關知識與網絡技術相互連接,提高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透鏡及其應用》相關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利用多媒體畫圖軟件和動態演示圖功能,使學生了解凸透鏡的典型光路,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物距、像距之間的關系,以及成像規律。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抽象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區別相似知識點之間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利用“互聯網+”技術物理優化實驗
在農村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硬件設施等原因,導致物理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效果不佳。為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教師適時引入“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優化物理實驗。例如在八年級下冊《簡單機械》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滑輪組的演示操作使學生了解和學習動滑輪、定滑輪,以及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之間的關系,但是在實驗過程中通過普通的實驗不能給使學生更好地觀察到實驗現象,但在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教師通過利用網絡平臺,可以對相關杠桿實驗演示過程進行優化和放大,從而有效提高實驗效果,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關杠桿和滑輪知識。
3.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在農村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能夠更好地幫助農村學生與城鎮學生構建良好的了解平臺。通過采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實現資源共享目的,提高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能力,縮小城鎮與農村學校之間的差距,使各地區由優秀的教學課件通過微課、網絡直播等相互共享,從而有效提高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另外,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搭建多渠道教學平臺實現一體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模式的學習平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以夠進一步提高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壓強》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采用互聯網技術,讓他們在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了解“馬德堡半球實驗”“托里拆利實驗”的具體實驗過程中和步驟,幫助學生相互查找學習資源,提高學生對物理探索能力。
綜上所述,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由于物理實驗準備不充分、實驗難度較大、學校硬件和教師力量有限等原因降低了學生學習物理積極性,導致學生物理成績不夠理想。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改善此現狀,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能有效實現網絡教學、利用“互聯網+”技術充分物理優化實驗、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等途徑,有效彌補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問題和短板,促使物理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