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苑青
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新世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一塊陣地,因為音樂教育的特點靈活、多變、多向。談到音樂方面的創造性思維,往往使人容易和音樂創作聯系在一起。當然,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去培育專業的作曲家,而是應該通過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去啟動學生的創造意識,發掘學生的創聰明才智,培養有創造性思維的人,發展音樂制作的才能。
一、探究式教學法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法也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問題、案例等,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而是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思考和總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要掌握如何學習,從不知變成知,學習利用音樂知識,根據教師的指導來探究,學生需要教師的指導,利用圖書館和網絡進行深入的探究。
二、傳統音樂課堂存在的問題
1.小組合作探究缺乏有效性
音樂小組合作探究缺乏有效性,合作學習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與別人進行合作、交流,如果只是為了聽從老師的安排,被動的進行合作,為了合作而合作,那么合作將流于形式,同時,音樂小組的意義也不大。教師無法正確的厘定小組合作的學習內容,片面地認為,既然新課標要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那么就經常是在一節課之內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也沒有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無論教師和學生是否能夠充分的理解課文內容,造成了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的低下。音樂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教師只關心小組學生是否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參與程度,也不關注小組合作的效果。
2.學生對音樂課缺乏興趣
大多數學生對音樂課都缺乏興趣,這是因為這些學生比較重視語數外等重點學科,音樂課不出學習成績,在上課的時候,也總是無心聽講,有了這種思想,學生覺得上不上音樂課都無所謂,所以,音樂課的紀律也不夠好。尤其是在教師上音樂欣賞課時,為學生講解歌曲相關的知識和歌曲的背景時不注重聽講,大多數學生對五線譜都非常生疏,不肯學習唱歌,一節課,注意力最多集中半個小時,然后會跑神。
3.音樂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音樂師資力量薄弱,因而音樂課程基本上都是由語文老師、數學老師兼職教授的,這就造成了音樂教師既要上主課,又要上專業課,特別一些邊遠的交通不便,很多音樂教師都希望留農村學校,缺乏能力與條件來招聘到更優秀的音樂老師。所以,大多數小學音樂課程都不是由音樂院校畢業的專業老師任教,音樂課的教師缺乏專業教學技能和專業知識,講課內容不專業,偏重于理論知識,無法真正的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探究式教學法的策略
1.創設音樂,激發創新意識
老師要為學生創設音樂情境,激發創新意識。情境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前提基礎,音樂只有具備符合音樂情境和諧的環境和氣氛,才能夠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到音樂中,創設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在講述《哦,十分鐘》這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器樂創編及拓展,為學生播放視頻,根據視頻中的音樂以及課間的活動場面,使學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課間十分鐘的快樂,愉悅了學生的情緒,老師可以組建課堂小組,請每個小組選擇一件樂器例如:鈴鼓,沙球,碰鈴,串鈴等,一起討論歌曲伴奏的形式。之后學生自由討論,成果展示。老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自己身邊的任何物品來打擊節奏為歌曲伴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2.聆聽體驗,發揮創造才干
在學生唱歌和創作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按照實際的教學情境,使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參與創作、體驗創造,從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出發,循序漸進,降低創作難度。在教學設計中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適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讓學生感覺到輕松愉快。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意成果,也要注意過程[6]。在音樂課《八只小鵝》的識譜教學中,老師在進行師生互動學會歌詞后,請學生欣賞小鵝們快樂游戲玩耍的錄象。之后,已經有很多學生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發現他們看的是“無聲電影”。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把歌譜唱出來,配上去。在興趣的激發中鼓勵學生自學歌譜。同時,隨機進行個別指導,很快,“有聲電影”就開始放映了。有的學生還興致勃勃地邊唱邊模擬小鵝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學生從初步感受音樂上升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進入到一種寬松、預約的境界,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在欣賞完曲子時,讓學生學會創造,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發展中超越自我,活躍課堂氣氛,欣賞兒歌,讓學生在感觀活動中,領悟到音樂的歡樂情緒。
3.創設探究氛圍,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創設探究氛圍,營造民主自由的外部學習氛圍,促使學習向著積極的方面轉化,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老師也要和學生一樣唱唱跳跳,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商量,探究學生的意見。為了給學生創設寬松、愉快的音樂活動氛圍,讓學生能夠懷著愉快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的探索、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小花雀》是一首達翰爾族的童謠,歌曲歡快,活潑,短短四句就把小花雀活潑可愛的形象展現出來。教師運用課件、頭飾、鈴鼓、學生自制“沙筒”,創設表演情境,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唱唱、演演、跳跳,開展舞蹈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造力思維。只有在師生、同伴一起創造的融洽氛圍中,創造輕松、愉快的創作環境,學生才能夠在無拘無束的環境里,自由的發揮創造才能。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音樂教學改革中,最根本的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在音樂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究式音樂教學法中,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淺析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學周刊.2017(32)
[2]郝婷婷.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08)
[3]劉刈,謝琳.論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欣賞課中創造性教學的重要性[J].藝術評鑒.2017(12)
[4]夏媛媛.音樂表演藝術的創造性思維及培養分析[J].現代交際.2017(03)
[5]項陽.建立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的自覺、自信與自省[J].中國音樂學.2018(01)
[6]李孟凱.淺談音樂理論與音樂創造力培養之關系[J].北方音樂.2014(05)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