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怡
有聲作業從學生實際出發,把傳統中枯燥無趣的書面作業創新為立體化、形象化的有聲作業。
一、聚焦課堂,培養語用能力
有效的有聲作業是“課堂的延伸”,課堂和作業布置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不斷操練而達成學習目標。我的英語課堂,就像一個個“有聲電影”,“有聲”因素無處不在。教師基于具體學情,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新穎好玩而又真實的學習情景,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平時所聞所見所感,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教師就像導演一樣,能夠在課堂上信手拈來或者旁征博引,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融入信息技術、英語戲劇、跨學科知識等元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把知識深入淺出的教授予學生。在“有聲”課堂上,學生能夠拋開套路,敞開心扉,談談自己真實的想法。
二、文本巧整合,“有聲作業”變“有聲作品”
教師想要為學生設計出“最恰當”的有聲作業,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作業設計師”,教師須在備課上下功夫,做到“心中有數”。有效的有聲作業既能基于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又能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因此,教師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備課堂,經過精心整理和提煉,設計出操作性強的主題參考板塊,有聲作業將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有聲作業讓不同的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愛說。學生有聲作業的類型可分為五大類:基于單元整合主題;基于深度閱讀;基于項目整合;基于學習方法分享;基于跨學科學習。(以下是一部分作業參考模板)
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漸漸“摸清”有聲作業的路子,教師從小心翼翼地“扶著學生一起走”轉變為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走”。以前學生的有聲作業內容形式單一、語法錯誤繁多。而現在,千篇一律的“有聲作業”變成了多姿多彩的“有聲作品”。
三、“有聲作業”成效
英語有聲作業讓學生“會學”英語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樂學”英語。英語有聲作業能克服傳統教學中的弊端,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作業的完成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思考、團隊合作,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這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所提倡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等。有聲作業鼓勵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勇敢說真話,培養中國學生六大核心素養之一——具有批判質疑的科學精神。學生在做有聲作業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語言知識、提高了語言技能和自身的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