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瑩
一、教學實錄
1.引入
【視頻】介紹溫室效應
【圖片】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
師:為了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可從哪些方面考慮具體措施?生活中你會怎么做,為保護地球盡一份責任?
生:可以從二氧化碳的生成和消耗方面考慮,減少它的排放,低碳生活,增加它的生成,多植樹造林,增加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視頻】傾倒二氧化碳
師:看完視頻,你的結論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大、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是正放的。
【演示實驗】課本第117頁實驗6-1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為礦泉水瓶變癟是因為瓶內氣體在加入水后體積變小,壓強變小了。
師:老師給你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和一定量的水,你能自己設計一個方案來證明二氧化碳的確溶于水嗎?
生:設計方案,演示。
【視頻】干冰的介紹,了解二氧化碳的液態、固態的物理性質
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課本第117頁實驗6-14蠟燭熄滅
師:剛才的實驗中你看到了哪些現象?體現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質?
生: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師:從剛才的實驗現象,你聯系生活想到了什么?
生:二氧化碳滅火器。
師:是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我們知道性質決定用途,那么這一用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
生: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師:對,三個性質缺一不可。其中哪些是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生:不可燃、不支持燃燒。
【播放動畫】燈火實驗
師:如何檢驗二氧化碳?
生:用澄清的石灰水,若氣體能使其變渾濁,該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展示】一個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
師:該試劑瓶內壁的白色痕跡是什么?是怎么產生的?
生:白色痕跡是碳酸鈣,是二氧化碳與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的,碳酸鈣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
【展示圖片】在剛剛用石灰漿粉刷過的房子內生一盆炭火,發現墻壁“冒汗”。
師:為什么要生一盆炭火?有火為何墻壁更濕了。
生:CO2+Ca(OH)2CaCO3↓+H2O,炭火是為了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參與反應,“冒汗”是因為生成碳酸鈣的同時還有水的產生。
【演示實驗】課本第117頁實驗6-14五個關于花的實驗。
師:認真觀察,把現象記錄到課本第117頁表格中。從這些現象中你得出了哪些結論?
生:①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②H2O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③CO2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④CO2和H2O能發生化學反應,CO2和H2O反應的生成物和醋酸性質相似,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⑤CO2和H2O反應的生成物不穩定,受熱易分解。
4.二氧化碳的用途與課堂總結
師: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分別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哪個性質?
生:滅火、制汽水、作氣體肥料、干冰人工降雨、作化工原料……
二、教學效果
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為情境主線,利用“溫室效應保護人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視頻、圖片、新聞、實驗探究等,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并學以致用服務于生活,使學生感受化學之美。【本文系“海珠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立項號:2018C005)項目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