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春
在閱讀教學中,應密切聯系生活,依托文本情境,靈活設計練筆訓練,幫助學生用生活經驗去解讀文本,加強與文本的對話,實現讀與寫的和諧融通,語文與生活的無痕對接。
一、依托文境改寫訓練
依托文境改寫訓練的形式有很多,有記敘順序的改換,有人物描寫角度的改換,有文章體裁的改換,也有語言形式的改換。
如學完陸游的《示兒》后,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生平資料和相關背景資料,創設情境,啟發想象詩人寫這首詩時的狀態、神情、心理活動等,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會詩人情懷,然后順勢指導學生用第一人稱寫法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故事,在故事中融入自己對古詩的獨特體驗。
二、依托文境補寫訓練
依托文境補寫訓練,要深度研讀文本,找準補充文章的缺口,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悟,與作者的生活對接,產生共鳴,創造性地進行展現個性特色的補寫。
如《珍珠鳥》一文,作者馮驥才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情感變化過程,表現作者與珍珠鳥濃濃的情意,在作者對珍珠鳥“縱容”與“寵溺”的關愛下,珍珠鳥居然落在正伏案寫作的作者肩上睡著了,“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感悟和自己飼養小動物的生活體驗,想象作者和珍珠鳥之間還發生了什么美好的事情會出現在小珍珠鳥的夢中,借助這個“夢”做文章,進行補寫訓練。這個訓練一舉多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與生活實踐融為一體,加深了學生對作者與珍珠鳥和諧共處深厚情感的體會,對“信賴創造美好境界”的感悟,對“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也應彼此信賴”的啟迪。
三、依托文境縮寫訓練
依托文境縮寫訓練,學會寫得簡潔,讓長文章變成一目了然的短文章,也是一種作文能力。
如民間故事《獵人海力布》富有傳奇色彩,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教學時,可在創造性復述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縮寫故事訓練。先指導學生對照1~4自然段的縮寫范例,明確具體做法:一是整體把握原文內容,理清思路和結構;二是圍繞中心把握主要事件和材料,刪去次要人物和內容;三是簡潔概括具體的敘述、描寫及對話;四是注意銜接自然,首尾連貫。再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摘錄”“刪減”“概括”“改寫”等方法,進行其他段落的縮寫訓練。這樣,學生在訓練中既感受了民間故事的傳奇,海力布為百姓敢于犧牲自己的英雄形象也根植于心了,實現了編者傳承此類民間故事的現實意義。
四、依托文境續寫訓練
依托文境續寫訓練,必須認真、細心讀懂原文,不違背原文的主旨內涵、思路結構及關鍵環節,結合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悉心揣摩,善于想象,續寫出符合生活情理,與原文自然銜接、渾然一體的內容。
如我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之一《牛郎織女》,神奇、浪漫,又充滿懸念,離奇的情節曲折動人。“牛郎與織女只能每年七夕鵲橋相會一次”的結尾讓學生深感遺憾,可借機指導學生續寫故事,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大膽想象牛郎和織女的一雙兒女長大后是如何與王母娘娘抗爭,讓父母有情人終成眷屬,全家人團圓,幸福生活在一起的。這一續寫訓練讓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在想象中馳騁,更加相信生活的美好。
五、依托文境擴寫訓練
生活是想象的基礎。依托文境擴寫訓練,是對原文簡單的情節作合乎情理的發展,緊扣原文中心,聯系現實生活,通過聯想和想象,對原文內容多角度進行細致生動的補充。
如吳冠中的回憶性散文《父愛之舟》,以夢的形式呈現往事,再現了作者和父親在一起的一個個生活場景,無限的思念和深沉的愛融化在文字里,令人為之動容。第一個場景是“每年賣繭子的時候,我總跟在父親身后,賣了繭子,父親便給我買枇杷吃……”寥寥幾筆,用墨甚少的場景,學生易忽略,也難以讓生活年代不同的學生體味到父愛的深沉。可抓住文中省略號的留白進行擴寫訓練,引導學生想象父親賣繭子的辛勞,買枇杷時的情景,把枇杷給我吃時父子倆的對話等,以此豐富場景,從而感悟到今天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小的枇杷,傳遞的卻是感人至深的濃得化不開的父愛,感悟到作者飽含深情的對父親無盡的思念和感懷。
閱讀教學生活化課堂,讀與寫的和諧融通是主旋律。抓住課文學習的某個契機,緊扣課內外語文學習生活,循序漸進地進行改寫、補寫、縮寫、續寫、擴寫,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感悟力、思辨力、想象力、表達力、創造力,讓學生不斷提升語文能力和素養。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