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克誠
目前,疫情已平穩可控,社會生活趨于正常。然而,由疫情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或陰影卻并未完全退去,藝術康復因之蔚然興起。
事實上,不僅是重大災害過后,就是日常生活之下的人們,也會因不同年齡、職業、身份、地域等而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甚至,太過豐富的物質生活,也都有可能帶來內在世界的空虛與無聊。壓抑、焦慮、煩悶、孤獨、迷惑、無助、對抗等負面心理,誰都會或多或少有染。
心理不健康終究是個魔障。藝術可以將它刺穿,讓空氣澄澈,讓光明綻現。藝術康復建立一個內在冥想的空間,托付一個可以坦露心聲的聽者,洞開一個朝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在撒滿了溫煦、善意的通道上,讓我們自己前行,向著陽光與美好。
藝術療愈被定義為非語言治療,它所憑藉的主要是繪畫、舞蹈、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但,藝術恰恰是一種最為平易、通用的語言,它會讓所有的人看懂、聽懂,感覺到、體驗到。藝術療愈是綜合了藝術、心理、醫學、教育等方法與智慧的大藝術,它有時卻只用一支筆、幾管顏料、一首曲子、幾個道具,就能讓心靈之花奇跡般綻放。它以藝術的方式,激活內在的本能與潛力,讓內心與世界握手,讓生命呈現其厚重與寬廣。
然而,藝術并不是扮演一個拯救者;它是在真摯信任目光下的對話與體貼。藝術療愈更不是藝術自身的大肆表現,而是將藝術融匯到參與者的具體認知與體驗行為之中,讓他如沐春風。藝術退到了后臺,在那里微笑地陪伴。療愈參與者從容地展開角色,甚至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在他的面前,綠草如茵,他看見自己,也看見藍天與遠方。
在這里,藝術因為服務于人心,更顯出本真的力量。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當藝術之手伸向一雙雙心有所困的求助之于,它自身也就獲得了真實而原生的成長力量。在這里,人們以愛的名義相互扶持、相互滋養。那些為人們提供心理幫助的藝術、心理、醫學及教育工作者,難道不也正在這一過程中收獲著快樂與歡欣?
當心理的陰影揮之不去,就讓藝術將它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