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酒會:2020年8月29日4:00-6:30pm
日期:2020/9/29至2020/10/25
地址:798東街D10麥勒畫廊
可以將張雪瑞的畫想象成一座建筑的正立面,均等的方格如同窗戶分割了整個畫布,這些方格平行于邊框,預設了幾何上的確定性,而畫面的動態來自色彩,在大多數情況下,每一格的色塊與鄰格之間以不易察覺的漸變關系組接在一起,整體的節奏顯得柔和,舒緩;如果說色階的梯度達成了畫面的空間深度,但每扇窗里的故事又是隱匿的,類似于忽明忽暗、或冷或暖的燈光隱約地透出窗簾,而窗簾背后具體發生的情節卻不得而知,它們以非再現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故事,更準確地說,對應了一種意識流的獨白。


“在生活中難以實現的親密關系,我希望能在繪畫中體現出來,一種我和色彩之間的親密關系”,畫家并沒有將她自己或我們引向形而上的層次,而是在邏輯化的制作中,強化了與現實的平行性,“畫面是‘親近的,主題是‘疏離的”,這就像你駕車時打開音響,置身于一首歌的旋律里,而與途中擁塞的交通,乃至整座城市的環境有所疏離,你的意識流動在那種已然被旋律所改造的時間感里,對于張雪瑞而言,方格就是節奏,就是構成了她的抽象旋律的要素,她將自己移情到了這些格子里,穩定地實現那種親密關系,這里沒有現實中過于劇烈的起伏與動蕩,焦灼和恐懼被轉化了,她和色彩的親密性越強烈,她就與現實越疏離。
“一幅畫就是一個方程式”,這是柯布西耶和他的朋友早在1920年就說過的話,這也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張雪瑞的創作方式,她首先會調出屬于每一幅畫的“三原色”,即三個色塊,將它們“分別置于布面的三個角,我將這三個角設定為A、B、C。假設從A到B的區間有10個方格,那么每個格子里的顏色都是A、B的顏色按照不同比例調和而成的,以此形成顏色的漸變。從三個角出發,走到畫面的第四個角的過程里,顏色的變化是無法預計的,停留在第四個角的顏色實際上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意外”——你可以感受得到,她的繪畫過程類似于一種縝密的計算方式,作為結果的第四個角幾乎是被一步一步推定的,“意外”在于,手感、情緒或隱秘的欲望構成了活躍的因子,伴隨著整個創作的進程,以致于第四個角兌現了感性的暗流,當這個色塊浮現出來,意味著某種和諧。

凝視著這樣的畫面,有時,我會懷疑她有意延宕了最終效果的達成,在三原色的既定前提下,色彩不斷地被復合,這意味著她長時間地處在灰色的階段里,耐心地勞作和迂回,就像古老的世界里熱衷于編織之事的女性,她安靜地享受著同時放大了這種打發時光、也是在抵抗時光的方式,完成之后的作品并沒有覆蓋掉日復一日的痕跡,而是以靜幀的形態并置著,如同每一針、每一線的穿行軌跡,完整地展現在畫面上,要求被細微地體驗。
在最近的創作中,她改變了過于平緩的調式,具體到畫面,就是出現了與鄰格對比度相對強烈的色塊,甚至是色塊群,類似于樂段中突起的高音,帶來了懸浮式的效果,并且增強了畫面的動勢,然而,屬于她的那種基本的方法論并未改變,整個說來,對比所帶來的視覺精確性,整體的優雅和諧,依然是她一望而知的個性所在。她的三原色可以被視為三個航標,為她帶來了時間那條河流的某個橫截面,即使是那個顏色無法預料的第四個角,也只是意味著畫中的一格,它不會溢出來,反噬既定的結構,它被稱之為終點,其實更是參與到了整體的流動之中,成為平等的元素和過程的一部分,這也是張雪瑞在結束一幅畫作之后還可以重設它的懸掛方向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