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徐亭
RPA的全稱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一款軟件產品,可模擬人在電腦上的不同系統之間操作行為,替代人在電腦前執行具有規律與重復性高的辦公流程。對于RPA,也有人將它稱為數字勞動力(Digital Labor),因為它擅長把工作流程中的重復操作進行自動化。繁瑣流程自動化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環節。RPA能夠有效優化傳統辦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間接優化企業勞動資源配置,助力企業數字化升級。
RPA在國外出現并應用的很早,尤其在金融行業、保險行業應用極其廣泛 ,如美亞保險、大都會人壽、好事達等大型集團企業,它們不僅全面推廣使用RPA,而且還擁有自己獨立的RPA團隊。據統計,在美國,已有超過80%以上的金融機構引入了RPA作業,進行流程優化和升級。
全球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高德納,又譯作顧能)發布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市場指南》顯示,大部分投資者對RPA的投資回報率持樂觀態度。銀行、保險、人力資源等行業對RPA的前景相當看好,認為它將會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應用軟件之一。
Everest Group的數據則認為,有超過28%的公司已經采用了RPA,40%的公司認可RPA這一技術對企業的重要價值,還有50%的全球內部IT服務中心正在積極規劃或者促成RPA試點。
未來,RPA市場也將可預期持續快速增長。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研究則顯示,2020年,全球RPA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49.8億美元,可實現60.5%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到2024年,全球RPA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美元,實現61.3%的年復合增長率。
RPA在亞洲市場起步確實較晚,但在2018年以超過100%的速度迅速擴張。據研究顯示,預計兩年之后,亞太地區的RPA市場規模將達到29億美元,實現203%的增長。并且,中國RPA市場的貢獻率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2018年起,隨著RPA概念在我國的全面引入,RPA市場在國內已呈現井噴之勢。在財務、金融、通訊、制造業、人力資源等領域,RPA已經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手。
現代RPA產品在應用方面主要是模擬人進行重復操作和通過配置表、規則引擎進行系統交互兩大類。
1.模擬人進行重復操作
往來核對與核銷:RPA每月結賬前自動從內部系統下載往來信息,對單位往來條目進行核對,并自動在系統內核銷。
供應商數據管理:RPA根據供應商提供的關鍵信息,自動創建數據檔案,并進行管理和維護。
發票處理:RPA利用OCR自動讀取發票信息,并進行處理。
銀行對賬:RPA將取得的銀行流水、銀行財務數據進行核對,自動出具銀行余額調節表。
銀行回單下載:RPA機器人自動下載電子版銀行回單,并按交易拆分好之后,進行標準命名,保存到指定文件夾。
稅務申報:RPA可自動在企業系統中采集稅務數據,計算稅金,生成憑證,準備報稅材料等。
2.通過配置表和規則引擎進行系統交互
費用自動化:企業通過RPA中的配置表,將費控系統中的部門、費用項目、事項等格式化字段,與財務核算系統中的科目、輔助核算項、摘要建立分錄一級的映射關系;通過規則引擎定時或實時生成憑證及輸出相關日志。
收入自動化:企業通過RPA中的配置表,將收入系統中的部門、收入類型、金額等格式化字段,與財務核算系統中的科目、輔助核算項、摘要建立分錄一級的映射關系;通過規則引擎定時或實時生成憑證及輸出相關日志,同時也可以適當擴展PRC GAP同US GAP下的待攤轉收入等規則。

圖1 RPA架構

圖2 RPA信息化架構模式
如圖1,典型的RPA平臺至少會包含開發、運行、控制等三個組成部分。
開發工具主要用于建立軟件機器人的配置或設計機器人。通過開發工具,開發者可以為機器人執行一系列的指令和決策邏輯進行編程。
大多數開發工具為了進行商業發展,通常需要開發人員具備相應的編程知識,如循環、變量賦值等。不過,目前大多數RPA軟件代碼相對較低,一些沒有IT背景但訓練有素的用戶也能快速學習和使用。
控制中心主要用于軟件機器人的部署與管理。包括開始/停止機器人的運行,為機器人制作日程表,維護和發布代碼,重新部署機器人的不同任務,管理許可證和憑證等。當需要在多臺PC上運行軟件機器人時,也可以用控制器對這些機器人進行集中控制,比如統一分發流程,統一設定啟動條件等。
另外,OCR識別和模擬操作這兩個技術相對來說也是RPA的關鍵核心因素。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符識別)是指電子設備(例如掃描儀或數碼相機)檢查紙上打印的字符,通過檢測暗、亮的模式確定其形狀,然后用字符識別方法將形狀翻譯成計算機文字的過程;模擬操作主要由鼠標操作、鍵盤操作、數據操作、窗口、剪貼板、文件處理等組成。
企業信息化架構最終目的是支撐公司的戰略落地和數字化轉型。從本質上比較,傳統信息化是“人”驅動“IT系統”,IT系統是人的流程中的一環,所以“好不好”由人決定,IT系統只需要關注“有沒有”實現功能,即大功告成。而數字化的本質則是“IT系統”驅動“人”,人是系統流程中的一環,“好不好”由系統決定。目前市場上企業信息化架構基本上分兩種模式,第一種就是“大而全”的某一個ERP系統來承載公司的財務、人事、業務的管理;第二種就是“小而美”的不同信息化系統來完成各自專業的系統級應用,通過多系統間交互來完成端到端的全流程閉環。而RPA帶來了第三種模式,通過業務場景的標準化提煉,把系統間交互、重復人力操作都整合到RPA中 ,各信息系統更專注在自己負責的領域(圖2)。對比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企業要想成功實施RPA,企業信息化負責人首先要充分認知優缺點、目前企業信息化水平、后續信息化規劃。單純從信息化角度來看,多系統存在、沒有足夠自有研發力量、后續有較多信息化需求的企業更加適合建設RPA。
六西格瑪(Six Sigma)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被GE從一種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演變成為一個高度有效的企業流程設計、改善和優化的技術,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適用于設計、生產和服務的新產品開發工具。對需要改進的流程進行區分,找到最有潛力的改進機會,優先對需要改進的流程實施改進。如果不確定優先次序,企業多方面出手,就可能分散精力,影響6σ管理的實施效果。企業要成功實施RPA必須識別出重要的標準化流程分步實施、持續改進。采用 RPA 后,通過事先人工設定的操作步驟與流程,RPA 就像一位機器人員工,能自動操作整個業務流程,不但速度快,而且幾乎不出錯、不知疲倦。相比較于傳統 IT 系統,RPA的主要價值在于自動化流程操作。從行業上來看,金融行業、保險行業應用廣泛;從公司上來看,有較強的成熟度和成長性;從應用場景上來看,更合適高標準化的需求。對于輸入、方法、輸出經常變化的企業、流程不適合RPA,可概括為“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標準化、標準問題系統化、系統問題RPA化”。
這里指的綜合能力,更多體現在項目管理、ITIL方面。企業內部有大量的管理活動是創新性、一次性的,而且隨著競爭的加劇,產品創新、組織創新速度的加快,創新性的管理活動越來越多。人們日益認識到對這些管理工作采用常規的運行管理是難以應付的,必須組成專門的項目組,采用項目管理方法。比如,華為一直非常重視項目管理,華為的項目管理是一種業務運作模式。華為“以項目為中心”的運作不僅僅是一組實踐或工具,更是一套相對完整的管理體系,包括政策、規則、流程、方法和IT工具平臺、組織運作和評價等要素。這些要素在項目管理實踐中集成應用,并通過一套三層的管控機制,有效開展項目、項目集和項目組合管理,實現商業價值。RPA會越來越弱化應用方的開發語言門檻,那么新上子流程機器人的項目管理全過程能力就尤為重要,因為每一個應用場景從線下到線上本質上就是一個項目,都要經歷項目規劃、啟動、執行、監控、收尾階段,每一個階段企業內部IT要和各方干系人充分溝通按計劃推動并充分考慮各種風險。同時在ITIL方面,也要重點關注在流程變更機制的建立、異常事件的及時解決以及對外部IT審計的歷史日志、變更信息的證據留存。
1.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舉辦的“數字科技驅動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與審計質量提升”為主題論壇上,安永分享嘉賓以“智能時代的審計創新”為主題,分享了安永在審計領域數字化創新上的諸多洞察與應用案例。其中特別分享了RPA在審計行業的應用,包括安永已經實現的四大RPA應用:自動生成工作底稿、自動生成函證、自動進行抽樣和自動生成報告。對于標準類的工作,RPA可以將審計師從重復而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從而可以進行價值含量更高的工作。
2.畢馬威也在打造“智動審計”,將“數據處理及分析能力”與“創新科技技術”結合應用于審計。畢馬威知道審計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成長,為此開展了“數字人才培優項目”,其中在業務專家的培養路徑上,財務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輔助傳統審計是重要的課程。
3.2019 年11月29日,德勤中國機器人卓越中心在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部門成立,標志德勤成為全面推進RPA技術在審計中應用的會計師事務所,在成立之前,德勤面向中國區審計及鑒證同事開設專業RPA課程,由全球RPA市場排名第一的UiPath提供軟件和技術支持。通過培訓使審計與鑒證人員迅速識別了日常審計工作中適合機器人代替的部分,包括信息收集與匯總、編制審計底稿、編制分析報告、編制銀行函證等。
從市場趨勢來看,RPA一定會成為眾多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的一個有利的抓手,作為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應該招聘適合的人才、接觸學習、應用和推廣。
1.由于IT審計業務較少產生直接收益,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較少招聘IT審計師或者相關人才,導致在面對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尤其是金融行業的審計業務時,專業勝任能力略顯不足。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因為流失此類客戶,導致對IT審計師的需求變小,更加不愿意花大代價聘請人才,形成惡性循環。沒有人才,就無法審計。沒有一流的人才,就無法提供一流的審計,應該堅定招聘具備CISA、CISSP、PMP、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TOGAF等資質人員加入。
2.綜合對比國內外的RPA廠商,積極參與業內相關專題研討會,找尋事務所合適的RPA廠商深度融合。要對事務所內部員工定制化課程,比如從機器人應用的發展、適用機器人的工作場景、識別日常審計工作中適合機器人替代的部分進行培訓和討論。
3.在應用和推廣方面,事務所應該基于現有客戶深度挖掘RPA的需求,并且形成標桿樣板在事務所的客戶群體里逐步推廣,同時也可以考慮和選定的RPA廠商強強聯合在各種峰會、研討會上去宣傳推廣。